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数学教学中,数学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与探索活动的向导。通过问题,学生主动探究,发现数学的内在规律,认识并理解数学的本质,在活动过程中建构数学。数学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就是数学创造或再创造的过程,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加强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下面,笔者从数学课堂中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  相似文献   

2.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而数学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应当建立在问题发现和提出的基础上,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就是数学创新。解决一个问题仅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创设宽松的课堂气氛,注重给学生营造不同的问题情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乐于提出问题。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意识,从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3.
张兴 《教师》2013,(33):92-92
问题是数学的灵魂,没有问题就没有高质量的数学思维。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营造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敢于发现和提出问题;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为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好准备;加强对学生的指导,使学生会发现和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4.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小学数学学习中,问题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呢?  相似文献   

5.
杜紫红 《福建教育》2023,(27):59-60
发现与提出数学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洞察力,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起点。教师可在“知识发生处”“深化理解时”“回顾反思中”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6.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是学生探索的起点,也是激发和维持学生探索的动力.问题可以由教师提出。也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发现.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对探索自己发现、提出的问题具有更高的热情.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培养数学意识呢?  相似文献   

7.
再论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的数学学习   总被引:29,自引:28,他引:29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现代数学观和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下的“设置数学情境与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实验,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提出数学问题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创设数学情境,就是呈现给学生刺激性数学信息,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启迪思维,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发现欲,产生认知冲突,诱发质疑猜想,唤醒强烈的问题意识,从而使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8.
李晓波 《成才之路》2014,(19):32-33
正《数学课程标准》中规定:学生能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要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上应鼓励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主、合作解决问题,这  相似文献   

9.
受评价和应试的羁绊,数学课堂中教师"满堂问"、学生不敢问,评价方式的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数学地"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2017年版课标所阐述的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几乎都与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有关。教师需要创设问题驱动的课堂,把握一般性思维方法,不断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用多元化的评价,培养学生数学地发现、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具体方法是: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触及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数学问题;组织学生合作交流,促进学生深刻理解数学问题。  相似文献   

11.
提出数学问题是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一个热点。通过对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进行调查发现:初中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总体积极性较差;学生的问题意识还不够强,女生的问题意识强于男生,且问题意识对提出数学问题有较大影响;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总体较弱,女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比男生差,且对提出数学问题有一定影响;家庭教育环境、学生的勤奋与努力、学习方式与习惯、升学压力在某种程度上都影响学生数学问题的提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个体意志与提出数学问题无明显关系;教师对学生提出数学问题重视不够;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机会太少。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并强调:“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与学生的年龄特点,把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通过发现、感受生活实践中的数学,让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理解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一、发现和搜集生活中的数学———让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将数学问题融…  相似文献   

13.
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需要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关注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面对新时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现象并寻找原因,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意识的培养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本文阐述了运用"三环渐进式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数学问题意识,进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验,基础数学教育无论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教学及评价等方面均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尤其是在课程目标的解决问题中要求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在学段目标中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在教学评价部分重视考察学生能否结合具体情境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2002年版,在教学目的部分提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由此可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课题,因此探讨如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问题是数学课堂的核心,要想学好数学最重要的就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随着新课改的推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学生提出问题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的问题激发出自己对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从而构建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7.
数学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数学建构过程和探究活动,它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本文从情境提问、问题还原、问题组块、反思拓展、激励评价等五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数学实验中恰当地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全面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8.
<正>1.推进发现型教学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是伴随着发现进行的。作为数学教师,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着力倡导发现型的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新课改的方向之一。因为学生发现各类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引导学生数学发现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问题引导。数学的发展史表明,数学来源于问题的解决,没有问题的提出,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学习  相似文献   

19.
创设问题的情境,对于吸引学生积极的投入,积极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提出数学问题、以多种策略解决数学问题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0.
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和源泉。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别人发现一个命题并加以论证,与你光去验证别人给出的结论,这两者认知结构是不完全相同的。后者缺乏一个探索发现问题的锻炼,而这个锻炼却是认知的核心。我国数学教学长期偏重于“问题解决”的模式,淡化了中间过程“提出问题”的培养,导致我国学生习惯于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而不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是中国教育的缺憾。为了改变目前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现状,数学新课程标准把学生提出问题作为数学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数学教学应着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