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通过论述产教融合背景下"工匠型"教师专业技能的新要求,分析当前"工匠型"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弊端,提出"工匠型"教师专业技能培养的闭环链条,阐述培养过程中教师、学校、企业的角色关系,并结合实际给出专业技能培养的准入机制、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以期为高职院校高水平"工匠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
调查发现,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的引进人才机制需要创新,教师发展与岗位要求存在偏差,教师发展评价、激励机制有待完善,要使高职教师健康发展,应提高教师综合素养,解决专业发展能力;培养“双师型”队伍建设,完善教师发展评价体系,进一步落实产教融合政策等.  相似文献   

3.
在产教融合视域下,以浙江省高校和院校合作企业的现状调查和分析为切入点,分析发现高校社会服务模式的顶层设计思路没有完全打开,社会服务平台建设还有待完善等问题。要求教师今后的社会服务在形式上多样化、规范化,内容上全方位多角度。  相似文献   

4.
李国成  许莉莉 《文教资料》2014,(27):105-106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色,也是职业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最大区别。产教融合给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带来机遇和挑战。文章通过对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分析,提出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途径:做好规划,明确专业发展方向;深入企业,增强实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寻求合作,加强横向课题研究;加大投入力度,建立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5.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服务企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政策落实、服务落地的主要执行者,是产教融合深入发展的关键所在。通过成立产业研究联盟、建设产教信息共享平台、调整学校教师评判机制、构建多重激励机制、设立服务效果评价机制等方式,构建合理路径,激发职业院校教师的主动性和能动性,从结构上调整研究型、教学型、应用型三类服务,引导教师深度沉入企业运行实际,运用循环衍进的方式开展服务,促进企业在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同时为教学积累实践经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效推动产教融合理念落地。  相似文献   

6.
邓华 《教育与职业》2020,(15):81-86
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对教师转型发展提出了社会功能转变、知识供给转变、知识体系转变、专业组织转变、学习方式转变、价值追求转变等要求。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教师转型发展不想转、懒得转、无法转、无可转等瓶颈问题,文章从顶层设计、激励引导、产教协同、视野聚焦四个角度,提出预警专业调整方向、角色定位"融合"、新旧教学经验的内化、关注学生和产业的需求等举措。  相似文献   

7.
<正>《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于2018年1月发布,为推进产教融合,实现校企“双元”育人制定了一系列举措。在职业教育院校中,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一个突破点,也是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切入点。产教融合是提高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水平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此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探讨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的策略十分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能力,受教师科研意识与定位、知识背景、精力投入与学校管理机制等因素的影响。要提升教师科研能力,应从做好顶层设计、深化校企合作、开展校企合作项目课题研究、构建师资队伍内部协同运行机制入手,充分发挥产教融合在教师科研能力提升中的作用,为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经济转型的步伐推进,职业本科院校需要顺应时势,以国家战略发展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才能培养出适合新时代要求的高素质职业人才。而培养高素质职业人才的前提是专业师资队伍的构建,注重增强教师队伍的理论知识素养和专业实践技能,鼓励教师走出校门,积极参与相关企业工作实践,将理论与实践互相印证,彼此促进,构建理论素养高、专业实践技能强的教师队伍。从我国职业本科院校教师的专业建设现状着手,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体系更新不及时、参加专业实践不够、没有关注行业企业的最新动态、参加的专业培训不够、教学评估和晋升机制不完善等方面,并从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了改进措施,以期为我国职业本科院校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职校教师既要给学生传授文化知识又要传授专业技能,这一特性对职校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学习、实践、反思三方面就职校教师提高自身专业发展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万方 《甘肃教育》2023,(10):43-46
文章从一个环境设计专业教师的视角,结合作者在国外本硕学习体验,从职业教育的类型化特征、产教融合在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应用型职业教育的工学结合、育训结合的学习方式,以及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教师能力提升等方面,深入思考高等职业教育中“教育”与“产教”的关系,“教”与“产”的融合,学校与企业、行业的深度融合,完善理实一体、工学结合、育训结合的学习方式,促进知识的共享和技术的交流。  相似文献   

12.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教科研能力已成为高职教师胜任其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能力。高职教育的职业性决定了高职教师教科研能力需包括共性能力和个性能力。高职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建设路径应立足实际,从项目、制度与培训多方着手,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相似文献   

13.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成人教育的成效。文章阐述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困境,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建议:建立保障制度,提高教师专业认同感;健全激励机制,增强教师专业发展意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促进教师队伍建设;创新考核机制,提升教师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完善评价体系,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为适应产业转型开放的需要,助力本科层次的职业教育试点推行,教师作为教育的主导者、产业与教育沟通的桥梁,其产权融合能力水平直接影响着本科层次职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职业学院既要明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产教融合能力的本质内涵、理论依据,还要从教师发展的上、中、下游阶段(环节)提出发展规划和具体举措,更加有效地培育和提升教师...  相似文献   

15.
科研能力是职业院校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素质,是反映教师综合素养的重要指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给职业院校教师专业素质赋予了新的内涵,对教师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分析了职业院校教师科研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院校教师科研能力提升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张晶  张怀鹏 《文教资料》2020,(1):124-125,119
民办职业院校教师继续教育是关系到民办教育质量的重要内容,顶岗培训是继续教育的核心方式之一。加强继续教育中的顶岗培训,对建设民办职业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起着重要作用。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建立健全联合培训机制,实施顶岗实践分级分类培训模式,可以实现教师、学校和企业的共赢。  相似文献   

17.
产教融合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主要着力点.完善校企合作机制、整合资源和培养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高质量技能人才是社会和高职教育关注的热点.针对产教融合与协同育人中存在问题,提出相关措施建议,以企业主导的思路探索建平台、创新机制和建设专业群等措施,有效推进校企合作,深度开展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产教融合已成为我国职业教育科研的热点话题,其研究成果体现在大量的学术论文中,这为高职学报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办刊定位和特色栏目是高职学报的核心竞争力。为提高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学报的核心竞争力,提出高职学报应依托产教融合的科研优势,重点培育应用性研究栏目,积极刊载基金论文,广泛开发企业优质稿源,为产教融合科研和教学成果搭建学术交流和推广的平台。  相似文献   

19.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路径。探索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的产教融合发展,对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培养适应性、技能型人才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目前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培养现状仍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突出有效治理的可操作性法律体系,政府主导作用薄弱,学校内部运行机制有待完善,职业院校的"教"难以适应企业"产"的需要等问题。发挥好产教融合对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作用,需要法律形成驱动,完善制度渠道反映;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建设合作成效支持;强化学校执行力,打造校企合作稳固发展格局;整合校企资源,助力双方内外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20.
当前的产教融合改革在国家层面可谓高位推动、力度空前,然而,从现实的角度理性审视,高职产教融合尚处于浅层次、自发式、松散型、低水平的状态。从供给侧、需求侧、宏观环境、微观落实等视角深入剖析发现,"共享难"是制约高职产教融合生态系统优化的关键瓶颈。因此,要理性面对高职院校共享资源和能力不足、企业共享意愿和动力不强、推动共享实现的政策落地难、促进成果和资源共享的机制不健全等困境,以共享发展理念为指引,树立开放系统思维、协同思维和整体优化思维,引领高职产教融合生态系统路径优化。契合生态系统理论的高职产教融合优化框架路向,应以共用共享能力建设为基础,以共赢共享目标指引为方向,以共治共享机制优化为关键,以共建共享价值导向为核心,以共存共享政策协同为重点,构建深度融合的产教共生系统,促进高职教育和产业体系人才、智力、技术、资本、管理等资源要素集聚融合、优势互补、共建共享,打造支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