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彪 《编辑之友》2021,(9):5-10
新时代中国特色舆论学的提出是基于中国古代舆论思想与马克思主义舆论观的两大源流交汇,并立足于当前媒介技术迭代与社会深刻转型期的社会现实.传统舆论学在研究对象、传播环境、研究视角、研究视域等层面均面临深刻调试和转向.基于此,文章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舆论学的研究体系构建——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舆论观、舆论研究的八要素(主体、客体、本体、数量、强度、周期、反馈、质量)、舆论研究的四层次(信息—情绪—关系—行为)、研究价值指向是国家治理与全球数字领导力构建.  相似文献   

2.
高海波 《当代传播》2001,1(6):64-6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权力开始转型,公、私两大要素发生分离,公共领域这一崭新的舆论空间带来了新的舆论机制。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对舆论提出了公共性的要求,与此同时,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来表达他们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大众传媒成为主要的舆论手段,基于上述变化,本认为,我国当代社会舆论已具备公共舆论特征,并将导致舆论学研究的转向。  相似文献   

3.
游牧 《新闻传播》2022,(7):29-30
近年来,新媒体技术愈发成熟,微信、微博以及微视频的兴起与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发展模式,逐渐催生出了新的话语权力主体。然而,作为话语权主体的众多网民,其自身的差异性也使得网络舆论治理的难度变得越来越大。面对所形成的新的舆论“战场”,厘清作为新闻舆论工作核心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探析新媒体环境下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重要性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对网络舆论治理的指导性作用,有利于进一步营造出清朗的网络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4.
网络媒体发展改变了人们对传播的认知,其传播情境便利而复杂,呈现多样性特征。网络舆论与传统舆论相比也更加复杂和难于把握。分析网络舆论的概念,对网络舆论的构成要素进行剖析,在肯定网络舆论的积极建构价值基础上,重点探讨了当前网络舆论在其四个构成要素方面存在的主要不足,提出要理性认识网络舆论,对网络舆论要加强引导、管理。  相似文献   

5.
郑爽 《今传媒》2024,(2):116-119
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是引导舆论的有力方式,但是在舆论引导实践中,部分媒体对情感表达持负面态度,认为不该把情感表达作为舆论引导的方式。因此,本文在梳理现有文献的基础上,阐释了主流媒体舆论引导中情感表达的重要性,分析了部分媒体舆论引导中情感表达存在的误区,提出应从情感建立、情感共鸣、情感强化三个方面着手,构建新型舆论治理观,从而提升主流媒体在舆论场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辛亥革命前后十年间,舆论观是梁启超新闻思想的核心。1902年,梁启超提出豪杰为"舆论之仆"的著名论断,并提出报馆具有监督政府、向导国民两大天职;1912年,梁启超却主张,"善为政者"表面自居"舆论之仆",而暗中为"舆论之主"。梁启超舆论观的这一重大变化,有诸多原因:在反袁与拥袁的二难抉择中,他以归国为目的;在新闻与政治的职业纠结中,他以政治为终极目标;在研究舆论的过程中,他以立宪政治为出发点与归宿。强烈的政治功用目的,令他对舆论的认识产生了偏差。  相似文献   

7.
徐宁 《现代传播》2014,(4):59-61
能否正确有效开展舆论引导,直接关系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舆论引导要从追求声势规模转向讲求实际效果,尤其是要注重长期效果的构建。本文基于对舆论引导效果实现程度的分析,探究舆论引导效果的评价标准,并提出从核心价值、行为规范、大众文化和社会关系等层面,巩固舆论引导的长效。  相似文献   

8.
全媒体时代,信息接收和供给形式更加多元化.社会大众自媒体转向多元互动传播.在体育重大事件新闻报道中,正确引导事件的舆论走向已经成为传播领域的重要课题.构建舆论格局、营造良好舆论生态环境,引导舆论发展走向人民舆论,已经成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关注体育重大事件新闻报道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舆论引导中情感资源的利用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9,(12):27-37
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既可能是一种破坏性力量,也可能成为舆论治理的宝贵资源。现有的舆论引导实践对社会情感多持负面态度,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偏向于消极防控,缺乏把社会情感视为一种治理资源的想象力。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反思情感在舆论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及其隐藏功能,并结合现实相关案例,分析舆论引导中情感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揭示其功能和误区。本文认为,在舆论引导中,我们须树立复杂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处理好情感与理性、引导与监督、秩序与活力的辩证关系,避免二元对立的僵化认知,以此构建新型舆论引导观,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
舆论引导是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有机构成,如何把握舆论引导中的度,是一个在社会治理实践中需要加以破解的课题。本文从舆论引导的发声力度、传播强度、持续频度、信息厚度等度的体现入手,通过分析舆论引导中的价值向度、意见宽度和话语温度的三重结构与功能,提出了把握舆论引导中度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11.
网络舆论充满了复杂性、多变性,呈现突发性和不规律性等特征,网络管理和网络舆论引导难度不断加大。管好这张“网”,服务好网民,打造网络清朗空间,确保正确有力的网络舆论引导,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必须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管理和做好网络舆论引导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定“四个自信”,将网络管理与服务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从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要求,在思想认识上、方法手段上与时俱进,不断提升网络舆论引导的水平和能力,守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阵地。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价值观念的高度多元和传播媒介的深度自助,对舆情的预警与调控提出了很大挑战。传统的舆论生成模式研究已难以适应当前舆论环境的发展变化。文章在社会燃烧理论基础上,提出社会舆论生成途径的缓慢氧化、剧烈氧化(包括自燃和点燃)等模式,并探讨氧化模式对舆论引导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当下我国的传媒行业进入快速变革时期。技术的进步改变了原有的信息生产、传播方式,重构了传播者与受众之间的关系。传统把关的失效、传统媒体舆论引导能力的下降、大众传播转向精准传播成为传媒舆论工作的新特点。此外,智能技术的应用带来了舆论引导的变革,包括新闻传播的碎片化、舆论引导反应的机动化、舆论引导的个性化。在新形势下,应合理将智能技术运用于新闻媒体信息生产与传播的过程中,通过人机协作更好地满足受众信息需求,同时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与公信力,更好地引导舆论、把控传播风险、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相似文献   

14.
李普曼的舆论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普曼的《公众舆论》揭示了以想象构建的虚拟世界的存在,人的主观性认识的有限与客观性真实的背离,其思想背后隐藏着精英意识视角的公众舆论观。同时也提出了应该通过信息传播的对称性的加强、个人认知能力地提高、个体自身反思修正功能的构建等策略减少真实环境与虚拟环境之间的误差来确保公众舆论的客观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5.
采用关键词句段提取与数据库统计方法,从四个层面考察舆论观念在现代中国的兴起与演变。首先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舆论意义类型可划分为品评人物、朝堂之争、民心民意、方法建议。其次是用舆论替代清议的现代动因,指出皇权政治体制内的清议概念无法适应时代转型的需求;接下来是中国语境中的"舆论"与西方语境中的"public opinion"的字源对比,指出舆论观念的兴起适应于从传统皇权转向现代民主国家的时代需求,舆论概念的使用消减"公论"所携带的官方倾向与精英色彩;通过分析现代中国与西方舆论观念的异同,发现西方舆论思想在向中国的传播过程中,对现代中国告别皇权专制、追求民族解放发挥了思想启蒙作用。然而,这种思想启蒙作用没有彻底完成,传统力量对西方舆论思想进行了"选择吸收与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6.
曾鸿 《新闻世界》2024,(3):14-17
舆论失焦造成新闻事件中心偏移,影响公众理性思考,加剧政府公共治理难度。掌握舆论失焦现象在新媒体时代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与规律,预防舆论失焦现象的发生,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是提升我国舆论引导和治理能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途径。文章运用文献研究法和个案分析法,对“罗威纳犬咬伤女童”事件中几个主要的舆论失焦现象进行分析,发现算法构建的极端舆论环境、视觉化的内容传播、主流媒体纠偏功能的弱化以及平台审核把关标准的异化是造成该事件舆论失焦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关于舆论失焦的四条防治策略:公众精选新闻来源,媒体善用议程设置,平台慎用算法审核,政府及时发布真相。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网络传播逐渐显现出海量性、平民性、无界性、即时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一方面为人与人之间平等交流提供了平台与媒介,有效打通了官方与民间两个舆论场,使得媒介真正发挥了协调社会的功效,但另一方面也造成了我国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工作出现困境。本文就目前网络舆论中出现的信息茧房、群体极化、情绪化等现象一一进行了分析探讨,并根据媒体自身情况,从推陈出新与继续坚守两个方面分别提出了遵循新闻规律、打造“四全”媒体、加强网络治理、深化媒体融合等合理化建议。以期对我国各级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及社会凝聚力的增强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大量涌现,普通公民的话语权随着新媒体的出现不断增加,传统的电视新闻信息传播方式受到巨大冲击,这就要求各大电视台不断提升电视新闻的舆论影响力,在巩固自己的舆论监督领导者地位的同时,促进电视新闻事业持续长远地发展。本文在概述电视新闻舆论影响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融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舆论影响力的因素,并提出融媒体时代提升电视新闻舆论影响力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郭海威  黄楚新 《传媒》2021,(9):88-90
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是由网络舆论引导的理论创新能力、议程设置能力、网络舆论事件的应对处置能力及网络舆论空间的综合治理能力构成的综合性的能力体系.当下,复杂多变的网络环境对党的网络舆论引导的权威性、适用性、有效性、深入性带来巨大挑战.面对新形势新需求,党的网络舆论引导所肩负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研究提出从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强化网络舆论底线思维、巩固壮大网络舆论阵地、统筹优化网络舆论治理四个方面出发,全面提升党的网络舆论引导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志飞 《传媒》2015,(6):72-75
网众传播开启了“全民微时代”,民间舆论影响也愈来愈大:不仅打破了传统官方舆论场的垄断,还对社会结构和发展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鉴于民间舆论场的新变化与强大功能,主流意识形态需要渗入到民间舆论场内,实现官方舆论场和民间舆论场的最大重叠.本文通过研究两个舆论场之间的博弈与发展,对打通、聚合两个舆论场的思路和措施进行了思考,提出了聚合的隐性路径和坚守原则,致力于提高舆论引导力,期冀为促进“两个舆论场”的聚合、发挥社会舆论正能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