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精准思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推动研究生德育与专业教育融通发展。文章对现有研究生培养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框架下思政教育的新模式“思政融通”思路;通过构建授课内容、形式、团队和管理机制“四维度”结构化“思政融通”实施体系,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相互融合,有效融通。最后,以《药学名家大讲堂》融通实践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了“四维度”结构化“思政融通”式思政教育成效,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新时代思政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重要抓手。如何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进入“快车道”、如何促进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按下“快捷键”是当下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在“三全育人”教育根本方针的指引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尚存在误区和偏差。为尽快实现思政元素的融入,必须克服“狭义化”“标签化”“同质化”“割裂化”等问题,提高融入的“契合度”“融合度”“匹配度”“达成度”,为课程思政建设真正助力。  相似文献   

3.
为更好地面对新时代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提出的诸多挑战,高校"思政课程"要实现向"课程思政"的转变。"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思政理论课在理念认识、课程内容以及系统性等方面尚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在合理安排教学重点、理顺公共必修课之间关系的基础上,对各公共必修课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好地融入其他学科教学,实现全方位、立体式的思政教育。  相似文献   

4.
高职英语课程是学习西方语言的载体,但它的根本任务和其他课程一样都是“立德树人”。由于高职英语教学内容相对特殊,所以始终面临“课程思政”缺失的问题。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转变落后的教育理念及方法,围绕“课程思政”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设计有关“课程思政”的讨论话题,完善“课程思政”的实践任务等。围绕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策略展开探讨,以期为高职英语教学“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加强我国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化解国际社会对中国发展的疑虑和误解就需要培养高层次的外宣翻译人才。结合英语专业课程特色,探索如何建设“中国文化外宣”课程思政“课程链”。以“对外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这一思政主题为线,联通相关课程挖掘课程思政元素,引导学生通过第二课堂和创新创业项目形成课程思政教育产出,从而培养熟悉中国文化和西方文化、兼具中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外宣翻译人才。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高职“大学语文”课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应通过组织专题性教学培训,开展学术性教改研究,总结实践性教学经验,转变教师教学理念,增强课程德育导向;应从整体、模块、课时三个层面,对标课程思政改革目标,强化课程思政取向;应借助选用、联系、讲解等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彰显课程的价值引领;应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深浅层次相结合等举措,加强教学方法改革,提高课程思政效果,从而以“四转四强”确保“大学语文”课程思政建设落地落实、见功见效。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改革在全国各类型高校产生广泛影响,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课程”“思政”融合难问题成为改革痛点,相关研究尚未充分开展。基于课程场视角的研究发现,课程思政实践处于心理场和环境场两大场域之中,其动力是多元的。破解“课程”“思政”融合难,应从促进环境场和心理场的和谐互动着手,其有效途径就是以课程思政促进专业与课程规划,引导师生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目标相吻合;遵循教研评价规律,创新课程思政评价机制;以课程思政反哺教师教学,推动教师形成专业自觉;深化对课程思政本质的认识,引领师生实现价值寻根与价值自觉。  相似文献   

8.
自2016年以来,课程思政建设逐渐深入开展,相关研究持续升温,内涵建设、教学改革、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理论研究与实践进展都取得明显成效,但热度背后也暴露出标签化、等同化、显性化、功利化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引起重视,还要采取具体举措予以理性解决。  相似文献   

9.
“基础法语”是法语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引导学生塑造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在实践中,以“滴灌式”教育方式开展“基础法语”课程思政建设,应当秉持系统安排、循序渐进、融入渗透、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第二课堂等方面进行建设,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塑造有机结合,以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文章首先阐述了“表面工程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意义,以及明确了“表面工程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目标,然后论述了“表面工程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路径,接着说明了“表面工程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策略,最后论述了“表面工程技术”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瞿世文  石蕾  高杨  胡必梅 《教师》2022,(3):123-125
"基础护理技术"是高职高专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培养学生从事护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的入门课程,也是掌握各专科护理所必需的基础课程。文章阐述了在"基础护理技术"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设计和实践的基础上,依照"教、化、成"三阶段特点,实施"一柱三阶五情景"思政育人路径,推动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的呼应与强化,以期对其他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起到启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国际新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已经凸显。但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思政课程老师的专属,高校更应该发挥专业教师和所有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将价值引领贯穿于学生的整个大学生涯。“课程思政+专业思政”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模式,也是未来高校思想教育改革的重点。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的现状,提出加强民办高校融合专业学科特征的“专业思政”体系构建和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着力把握好课程思政建设的定位、体系、课程、考评这四个维度,要坚持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同向同行,实现导向上的同一性;要落实党委主体责任,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协同育人体系;要提高教师政治素养,转变教师育人理念,提升教师育人能力,形成有思政导向的课程;要构建有效的考核评估体系,实现定性考评与定量考核的有机统一,形成真正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14.
思政课程不等于课程思政.思政课程要实现高质量的思政功效,必须讲求内容具有感召力、没有违和感、因材施教的针对性、态度的谦和与庄重、身教与言教的统一等.要提升思政教师的教学融通能力,善于寻找焊接点,长于沟通交流,勤于思考分析,勇于坚守底线.  相似文献   

15.
课程思政不是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的简单叠加,而是一种综合的教育理念,“是一种新的课程观”。课程思政要求各门课程教师充分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并将其有效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使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从而有效达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文章从“拉丁美洲国家概况”课程思政的实施原则入手,分析“拉丁美洲国家概况”课程中蕴含的课程思政元素,提出推进“拉丁美洲国家概况”课程思政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三全育人”理念的全面推进,构建“大思政”格局成为高校教育改革的关键目标,而课程思政则成为落实全面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径。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师必须将思政教育与课程教学建立紧密关系,将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进行融合渗透,由此培养学生正确、健康、优秀的思政素养。针对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展开研究,分析了“大思政”格局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必要性,总结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现状,提出了“大思政”格局下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建设路径。  相似文献   

17.
所谓“泛化”,是指无视事物的条件性、限制性,将具体、特殊扩大为一般、普遍。课程思政建设“泛化”现象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一种“悖论”现象,主要表现为全课程纳入、全学科打造、全师资推进,其危害在于似是而非、有违初衷、合力递减,其诱因在于热潮效应、认识偏差、功利心态。要消除“泛化”现象,就要着力夯实研究、师资、实践等基础,坚持做到“在守正中创新”与“在创新中守正”相结合,通过做好试点、择优推广、向大向强等环节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分析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策略,最后论述了课程思政全方位融入“生物化学”课程教学的成效。  相似文献   

19.
顾晓英 《文教资料》2010,(32):181-183
“吸引和鼓励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和实际部门的领导干部从事或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已成为从中央到地方到各高校领导极其关注的新取向。本文研究“05方案”实施以来高校“思政课”教师与哲学社会科学教师两支队伍的融通现状。阐述融通具有学理和实践依据.指出融通不足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从宣传教育和提升能力、协调机制体制等角度提出了加强“思政课”教师与哲社教师两支队伍融通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0.
袁琨 《江苏教育》2022,(95):10-12
江苏省宿迁中学坚持在日常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通过四维“融通”,即“思政+课程”“思政+环境”“思政+基地”和“思政+家庭”,形成同向同行、互融互通、共建共享的融通育人新样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