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审议是课程主体通过对话、协商的方式,对特定的课程现象进行观察、讨论,进而达成"视域融合",并作出判断与决策的实践过程。无论是从课程的终极目的和课程关注的对象来看,还是从课程审议主体及其发展来看,以课程审议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都与泰勒主导的课程范式不同,它更为强调实践旨趣。在课程审议的过程中,需要经历发现问题、讨论问题,以及达成共识并解决问题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2.
课程的分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我国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由于存在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判认维度上的差别,课程类别也是多种多样的。在当前课程概念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对课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必将有助于我国课程理论与课程实践的对话与互动,也必将对现行的课程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不少地方和学校对校本课程开发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和期待并进行大胆尝试,但由于认识上存在诸多误区,校本课程开发的进展缓慢、效果不甚理想。本文拟就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四大误区加以分析并予以澄清。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课程开发成为高职教育领域的一大热点,课程开发的理论研究已取得较多成果,但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发的实践过程中遇到诸多实际困难,教师在课程理念以及对课程理论的理解上存在误区.文章尝试从批判与反思的角度分析高职课程开发出现的误区,力图透过现象分析本质问题,并提出了走出高职课程开发误区的途径与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学科课程的合理性理解与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学科课程是课程理论和实践的核心,既是课程理论和实践诸多问题的生发点,也是课程改革的立足点。但在当前课程实践中,一些教育工作者逐渐对学科课程存在的必要性产生了怀疑,忽略甚至放弃了对学科课程的深化研究。追寻学科课程发展的历史,澄清关于学科课程的相关争议,理解知识与经验的关系,剖析学科课程面临的现实困境,揭示了学科课程存在的历史必然性与现实合理性,为学科课程的存在给予了一定的理论阐明。  相似文献   

6.
一、澄清核心概念,为寻求共识奠定扎实的基础 核心概念是任何一项研究的理论前提和逻辑起点。课程改革理论基础讨论中出现的一些不同看法,首先是在核心概念的理解方面存在分歧。在一定的时期内开展专题学术研讨或广泛的学术争鸣来充分反映各方面的观点,通过梳理、辨析,找到各自观点的合理性及其存在的条件,进而整体上形成可以接受的概念内涵和外延,从而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的内涵探析与机制构建对课程思政改革、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通过对现有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分析总结,结合课程思政工作推进现状,在理论上,对课程思政的概念做了界定,对几组容易混淆的概念进行了辨析,澄清了认识上的误区,并归纳了课程思政的主要特征;在实践上,针对实施课程思政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构建课程思政的长效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8.
审议是概念重建主义的倡导者施瓦布提出的重要的课程研究方式,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直受到课程研究者的关注,沃克等课程研究学者对课程审议的理论与实践模式进行过系统的总结。在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设计中,第一次有意识、大规模地尝试使用了课程审议这一研究方式。用质化研究的方法揭示表现在课程审议中的交流与决策,可为我们认识课程审议这一研究方式提供依据。以审议为基础的课程设计是对实践理性的追求,是课程设计合理性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9.
我们对目前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调研与反思.发现无论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存在着一些误区,澄清认识、走出误区,校本课程才能彰显特色与活力。  相似文献   

10.
我们对目前的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调研与反思.发现无论对校本课程的认识还是校本课程的开发都存在着一些误区,澄清认识、走出误区,校本课程才能彰显特色与活力。  相似文献   

11.
园本课程开发:流行背后的追问与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园本课程开发是当前及今后幼儿园课程开发的重要取向,但其盛行的背后却存在诸多问题和误区,主要表现为:误读园本课程开发的涵义、缺乏园本课程开发的条件、忽视园本课程开发的过程。对这些问题和误区进行追问和反思,将有助于幼儿园厘清园本课程的概念,构建符合本园实际的园本课程。  相似文献   

12.
我国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在政策文本中没有明确说明和阐述,新课程方案主要研制者的解读也没有确切的论述,但在行政部门的推进文本和方案主要研制者的解读文本中可以看到些许理论来源。无论是教育理论工作者还是一线的教育教学实践工作者,都对本次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问题进行了质疑,有些理论工作者试图对此进行解释和解答,由此展开了争论和研讨。研讨中的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七种。研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着眼点不同,核心概念有分歧,态度有简单化、情绪化色彩,忽视多元理论基础之间的整合,对相关学科理论和域外引介理论的考察和论证不够具体、深入、全面,课程论学科基础理论研究薄弱。今后课程改革理论基础的深化研究应当把握以下几点:澄清核心概念,为寻求共识奠定扎实的基础;要有广阔的理论视野;深化课程论基础学科研究;系统、深入地消化、吸收相关学科理论和域外理论,合理整合不同理论间的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13.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从教学目标到教师使命,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给予新课改更强有力的理论辩护。后现代课程观阐明了课程的生态性、民主性与开放性,为反思与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新课改需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需要澄清在改革过程中放弃指导、疏于创造和低估学生的误区。  相似文献   

14.
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从教学目标到教师使命,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等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需要给予新课改更强有力的理论辩护.后现代课程观阐明了课程的生态性、民主性与开放性,为反思与推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新课改需要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教师与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需要澄清在改革过程中放弃指导、疏于创造和低估学生的误区.  相似文献   

15.
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一部分,课程审议的形式早已存在,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从阐述幼儿园课程审议制度建设的内涵出发,详细介绍了园部审议、学期审议、年级主题审议、班次审议、班内审议等五种审议形式在幼儿园的实践操作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对幼儿园课程审议制度实践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论课程开发的实践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典举 《文教资料》2011,(17):196-197
传统课程开发存在很多弊端,针对这些问题,施瓦布提出了实践性的课程开发理论,强调课程的实践价值和动态过程,重视教师和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作用,主张用集体审议的方式解决课程问题。这种课程开发过程的实践指向为我们进行课程开发提供了新思路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课程审议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 课程的四个基本要素,即学生、教师、教材和环境之间充满了不确定性和复杂的关系.因此,在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每个环节中都需要对以上四个要素进行审议.课程审议是将课程落实到解决应该教什么和应该学什么的问题上,通过对课程问题进行识别与感知、分析与推理,直至形成一种"最优的课程决策",最终引发被群体共识的行动.因此,课程审议的过程是集探究、决策、行动于一体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8.
<正>基于赋予幼儿园更弹性的课程自主权的理念,课程审议渐渐成为幼儿园课程开发与实践的重要途径与方法之一。课程论学者施瓦布提出:课程审议是以教师为主体,与课程专家、干部及家长等审议者对课程开发与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反复权衡,最终作出恰当、一致的课程变革决定的过程。在幼儿园的课程审议中,审议者主要通过围绕问题进行的分享、交流、解释等,最后达成共识。这就要求审议者之间的对话不只是言语交际,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讨了教师因素在校本课程开发中的相关问题,指出校本课程观念在广大教师中有待普及,以澄清教师在认识上的误区。并就如何使广大教师积极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提出自己的见解,研究了教师的兴趣主义取向、专业素质局限及教师负担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从主体间性看后现代课程中的对话理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世界性文化思潮在诸多领域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后现代教育思潮中,共主体论(intersubjecty)为主体间性课程的建构提供了契机.在21世纪教学理论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中,“对话”成为主体间性课程的重要主题词.主体间性课程强调文本主体、教师主体、学生主体之间的对话,三主体在交往与对话达成的互识与共识中完成了后现代课程对文本的超越和意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