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现阶段的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越来越重视对学生们中华文化认同的教育及教学,培养学生们的中华文化认同感能强化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及综合素质,促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将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传统文化紧密结合在一起,开展更为丰富的传统文化的教学,促进学生们中华文化认同感的提升。本文主要针对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华文化认同教育措施进行了分析及探究。  相似文献   

2.
将坚定文化自信理念有效地应用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是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教学质量的关键,是顺应文化强国战略发展的实际需要.文章将围绕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阐述,详细分析坚定文化自信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以此为依据提出行之有效的教学路径,旨在为日后教育教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在高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价值教育有效培养对学生的综合品质。通过高中历史教学中的价值教育,能够使学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历史教学中通过价值教育的培养能够有效帮助高中生打下良好的思想基础,并且为今后的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这也可以提高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质量。笔者针对价值教育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核心目标以及对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影响进行全面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高中生由于心理不够成熟,因此其成长和学习的过程中非常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尤其是现阶段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等在我国社会文化中逐渐凸显,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高中生的价值观。因此现阶段高中素质教育中需要对高中生的价值观教育给予高度重视。历史教学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高中教育中应该充分发挥这一学科的教学作用,对高中生进行价值观教育。本文从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现状入手,分析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的意义,进而提出促进高中历史教学中价值观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希望能够以此对我国高中生的思想品德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信"教育是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德育内容,从笔者多年的高中历史教学的经验来看,这一视角非常适合。本文基于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教材,首先详细解读什么是"文化自信",通过历史教学挖掘教材中能够进行文化自信教育的丰富载体,提出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6.
坚定文化自信就是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大学语文课程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是提升大学生文化素养,树立大学生文化自信的主要途径。本文通过分析大学语文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文化自信对大学语文教学发展提升的必要性,讨论了新时期文化自信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论证了文化自信在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的效果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升高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进行师生双主体教学模块的应用是必要的,这需要进行高中历史课程教学双主体教学模块的开展,将素质教学理念渗透到当下的历史课程教学模块中,进行新型的历史教学策略的应用,从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效益的提升,满足现阶段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正>习近平在2018年“全国教育大会”中强调,“要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文化自信是其中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需要培养人们对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而这种认同需要通过教育得以传承落实。学生是祖国未来的栋梁,是建设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版)》引入历史核心五大素养,“唯物史观、时空观念、  相似文献   

9.
刘畅 《教育教学论坛》2020,(16):146-147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将“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明确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今日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然而在西方错误思潮的冲击下,承载着优秀民族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面临着诸多挑战。文章从教育生态系统中与个体关系最密切的家庭教育出发,探讨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家庭教育应提供的精神动能和面临的现实困境,为更好地通过教育手段实现文化自觉、文化认同,最终坚定文化自信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
高中历史教学中,新课程教学理念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加以检验和丰富,新课程改革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借鉴,只靠一线历史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摸索尝试。新课程改革要想在高中历史教学中落地生根,需要广大一线教师主动探索和积极付出。高中历史教师要本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学习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加强研究,把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和高中历史学科特点及高中生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运用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指导教育教学工作,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实现全体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探讨如何盘活不同的文化资源,拓宽文化教育途径,培育和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2.
初中历史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历史教师要明白使学生树立文化自信是历史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项内容。教师要认真研读历史教材,根据每课的教学目标,合理运用历史教材中的丰富资源开展教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过去、把握今天、面向未来,让学生在历史教材中体会中华文化和中华精神,认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和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逐步树立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杨亚如 《学苑教育》2023,(10):94-96
高中历史教学中加入文化自信教育,是为了增强中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实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高中正是中学生三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中历史教师应该认真做好文化自信教育,将中学生培养成拥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14.
历史学科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人文情怀的主要渠道,在我国教育领域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也是实现三维教育目标的必然途径。基于此,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主要分析领域,着重剖析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内容的融合,提升高中历史学科开展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李宝华 《天津教育》2020,(25):106-107
近些年,随着教育深化改革的不断推行,高中历史这门带有多重属性的综合性学科有了更多发挥魅力的机会,也让高中历史教师有了更多施展才能的舞台。在这种前提下,作为高中历史教师,应转变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探寻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历史课堂中渗透的有效方式,选取恰当的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渗透课堂教育中,激发学生研究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使素质教育与知识文化教育相辅相成,树立学生的文化自信感。  相似文献   

16.
<正>2022年版课标对于“文化自信”的定义是:“文化自信是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不难看出,基于文化自信视野下的教育,需要建立在学生理解文化、认同文化的基础上。孝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始终以孝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要素,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构成部分。为此,在小学阶段的教育,应坚定文化自信的理念,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挖掘孝文化的深层内涵,突出孝文化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文化意识体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价值取向.在高中英语课堂开展用英语讲中国故事的教学实践,对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学生文化自信、培养学生文化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在高中英语"Yu the Great Fights the Floods"的教学中,融合各类英语学习活动讲述中国故事可采用如下教学策略:创设情境,激活文化知识;适度渗透,浸润文化自信;巩固提升,塑造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模式已经严重落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教学要为社会发展服务,高中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实施,长期以来传统教学中的一些教学理念、教学方式方法,都要进行改变,改变为与新课程教学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方法。在从传统教学理念向新课程教学理念过渡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广大高中历史教师要坚持以高中生为主体,注重高中生自主学习和研究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教学理念逐渐更新、教育教学改革进程不断加速,教学模式也逐渐向现代化素质教育转变,传统教学中集中性单一、机械化教学已不能满足新型人文性教学目标与现代化人才培养需要。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成为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核心重点,在此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学也显示出新的发展需要。本文从实际出发,立足于高中历史教学,以高中生思维发展规律与学习特点为依托,以人文性教学为导向,多角度深入探究现代化教学形式下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0.
何敏 《甘肃教育》2023,(4):26-29
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思想道德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结合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实际,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实现价值引领与知识传授的有效结合,达到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同时帮助学生提升英语思辨能力、培养学生文化自觉意识,增强对本国文化的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才能在文化交流中兼容并蓄,求同存异,达到和而不同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