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美育是学校教育的新理念,课程与美育的深度融合是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实施的重要路径。课程美育具有目标的整合性、资源的丰富性、过程的情智性、方式的浸润性、境界的超越性等特征。课程美育的价值是多方面的,其有助于课程美育价值的实现、美育课程资源的开发、学生审美素养的提升、教师职业体验的积极化等。课程美育的类型有学科课程美育、活动课程美育和隐性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层级包括国家课程美育、地方课程美育和校本课程美育。课程美育的实施策略多种多样,包括理念引领策略、资源开发策略、活动组织策略、氛围营造策略、技术赋能策略、评价激励策略等。  相似文献   

2.
地方非遗中的美育资源,可以弥补国家统一教材缺乏地方性之不足,是当前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对地方非遗的研究,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家乡,传承家乡文化,培养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成为有用之才,所以开发与利用地方美育资源已经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3.
学校文化是学校中形成的特殊文化,为全校师生的未来发展奠基,促进学校内每一个人的发展。学校文化只有融入学校的课程中,才能焕发生命力,衍生出学校的特色课程,濡化成学校的一个个行走的文化符号。凤鸣山小学理清学校一画文化、凤鸣文化,自上而下,顶层设计美育课程,为师生的凤鸣人生助力。  相似文献   

4.
粟高燕 《教育探索》2002,(10):14-15
美育作为贯通理智与情感的教育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突破口,这是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因此,如何构建美育新理念,充分发挥美育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采取有效措施,推进美育进程已成为我们亟等探索与回答的问题。本从学校大美育观出发,对美育目标、课程、方法和创新和美育教师的创新作了思考,其中着重阐述了美育方法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新发展,新要求,都对育德工作提出挑战。为进入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工作者拥有教育价值追求,同时为提升职业教育工作者的育德效果,本文聚焦新时代德育生态特征,关注育德现状,分析产生当前德育生态特征的原因,从构建"善"的德育生态理念、打造"美"的德育生态实践和营造"和"的德育生态氛围三个角度来阐释美育,为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工作者开展德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7.
本文论述南宁市解放路小学将邕剧、南宁民谣、剪纸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校园,开展“一脉络、两依托、三融合”渗透式美育模式研究暨“非遗”传承的有效途径,致力于培养“五美”“非遗”小传承人。  相似文献   

8.
金星  李如密 《江苏教育》2023,(40):32-36
学校课程美育立足课程中的美育元素和精神,探寻课程内在的审美联系并使其有机联结,进而产生课程的美育协同效应,形成学校课程稳定而有序的美育结构。学校课程美育是对美育课程的补充与深化,力图在课程实施中使学生由内而外地产生审美理解与认同,实现课程的美育目标。学校课程美育需要将美育作为课程实践的出发点,从理念、资源、机制与内容等关键要素入手,围绕学校、教学、教师、学生四个层面开展课程美育的协同实施。  相似文献   

9.
胡晓丽 《江西教育》2022,(40):84-85
美育是音乐课程的本质要求,而德育又是“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音乐课程的基本诉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立足音乐教材,细化教学目标,为学生讲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并组织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品质、团队意识,从而在美育视角下做好音乐课程中的德育工作。  相似文献   

10.
美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构成部分,但仍属薄弱环节。美育是生命意象化育,包括自然美育、社会美育和人文美育等内容,其功能在于成人之美。学校美育实践应注重各类美育元素整合,走学校美育课程化实施之路。学校应基于美育的本质思考美育课程的理念,基于美育的功能定位美育课程的目标,基于美育的内容搭建美育课程的模块,探索多元化的实施路径,构建全方位的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1.
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能够为美育课程开展提供正确的方向,同时对于美育课程的完善也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过程中,需要遵循逻辑性,促进多方评价主体的协同,使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体系更具科学性。本文对中小学美育课程评价的路径进行思考,并提出了包含整合多元评价内容等在内的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汤瑜 《甘肃教育》2023,(18):38-42
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学生人格的重要途径,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目前,部分地方学校存在美育教材同质化、教学模式呆板等问题。地域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而言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易得性。因此,将地域文化作为美育素材引入课堂具有可行性。文章认为,教师可以将非遗技艺引入课堂,也可以借助地域文化营造校园美育氛围,还可以开发基于地域文化的特色美育课程。  相似文献   

13.
“双减”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将学校美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南京市成贤街小学以“京韵悠悠”戏曲课程为载体,积极构建浸润式环境课程、融合式艺术课程、跨界式学科课程、拓展性活动课程、网络化数字课程、国际化研学课程等六大主题式的立体课程体系,以此深化小学美育课程改革,改进学校美育工作。  相似文献   

14.
人文素养视域下的美育实践需要与高校教育密切结合,才能全面有效地培养出具有全面审美能力的综合实用性人才。长远来看,将高校美育置于人文素养视域下实施机制分析,外延出美育实践育人的培养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人文素养。文章在充分坚定文化自信以及美育信念的基础上,针对人文素养视域下高校美育实践育人体系构建原则与思路进行了探究,由此看出我国的高等学校在进行美育实践时须保持积极的心态,坚持自身特色,才能将美育融入学校人才培养的教育改革中,助力高校美育实践育人体系得到有效构建。  相似文献   

15.
新文科建设作为近几年来高校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广受社会各界关注。其提倡的新型教育理念不仅保留了人文社会科学的一般特性,还体现出战略性、创造性、融合性、发展性等新特征,为高等教育改革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故此,作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其全面协调发展的美育工作,已成为新文科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重要抓手,值得各大高校对其加以探索和展望。  相似文献   

16.
在社会快速发展和科技不断进步的背景下,大学美育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面临着更好的机遇和更大的挑战。在此过程中,美育课程需要融入创新思维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而美创融合作为一种新的视域,为大学美育课程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文章将从美创融合对大学美育课程的影响、美创融合视域下的大学美育课程赋能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以及路径三方面进行探析,旨在为大学美育课程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信息技术课程是高职院校的重要基础课程.高职院校应正确处理信息技术课程与美育教学的关系,将美育贯穿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的全过程.在分析美育引领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必要性的基础上,探究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信息技术课程改革策略,以期为高职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这标志着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美育是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可以赋能广大乡村学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通过对我国河北、广东、河南等地乡村学校美育工作的调研,提出基于专业化的美育师资队伍建设、构建美育大课、打造美育平台等多路径的美育乡村试点方式,探究以美育人的实践路径,探讨促进乡村振兴的美育文化之路。  相似文献   

19.
民间工艺作为学校美育的数字资源,对其进行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但其现状存在理论研讨不足、实际开发和实施研究数量相对较少、对数字化教育理解不深、忽略民间工艺与学校艺术欣赏的差别等问题。基于此,提出从甄别开发内容、构架开发布局、制定开发目标、创设资源主体四条路径着手,旨在形成一套系统化方案,为实现网络化教学资源建设作出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课程可以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使其健全人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将美育融入大学语文课程教学,可以在传授美的知识和审美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美的认识和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和美化心灵。概述了美育的内涵与功能,阐述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进行美育的必要性,介绍了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内容中可挖掘的美育素材,并探讨了美育视域下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