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牛腊梅 《东南传播》2016,(10):112-114
时尚传播在时尚产业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并随着传播技术以及经济、文化甚至政治力量的不断变化而变化。在新媒体时代,微信公众平台的推出,为时尚传播开辟了新途径,为时尚从业者及爱好者提供了新的交流平台。为了考察我国时尚类微信公众号的发展现状,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受众等方面的特点,本文献综述研究将主要从时尚传播经典理论研究、微信及公众平台研究、新媒体时尚传播相关研究三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技术的应用让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媒体微信公众号迅速吸引受众和粉丝,渠道优势日益明显,本文运用理论分析法、经验总结法梳理媒体新技术的变化、商业价值和媒体转型发展的前景,诠释媒体微信公众号在当代社会所具有的独特传播价值和研究意义,更好地推动媒体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3.
分析档案微信公众号推文传播现状,寻求提升其传播力和影响力的策略.以微信传播指数月度排行前十名的档案微信公众号为研究样本,采用案例分析和内容分析方法,展现档案微信公众号传播力度.根据受众行为理论和格莱斯"合作原则",提出要从微信推文的内容题材和语言设计两方面出发,加强推文题材的针对性,提高推文标题和内容的语用表现力,进而...  相似文献   

4.
陈立强 《当代传播》2012,(4):105-106
传统电视的传播者基于经济驱动力、平台驱动力、受众驱动力等进行网络转载。传统电视进行网络转载的最大传播意义就是锻造了影像传播中的新受众群体。这个新的受众群体对传统电视提出了参与文本生产、文本民主化、文本加速化等媒介诉求。  相似文献   

5.
杨昱 《采.写.编》2023,(3):115-117
本研究基于媒介传播力视角,运用量化分析,就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的信息传播现状、平台建设以及平台优化进行深入研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三个维度对作为社交媒体的微信公众号传播现状进行评价。本文以河套微传媒微信公众号为对象,该公众号隶属巴彦淖尔市广播电视台,本研究致力于挖掘出提升媒介传播力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传播主体功能与推送内容相吻合是提升传播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移动信息传播改变着人们的工作与生活方式。书法作为人类精神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其传播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以微信客户端为调研对象,从传播学的视角出发,运用美国学者H·拉斯维尔"5W模式"理论重点对微信公众号的传播状况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进行研究和分析,并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弹幕是受众研究在网络时代值得关注的一个面向,它营造的网络亚文化通过排他性的符码制造着与主流文化的疏离。弹幕中文本的原始意义发生断裂,受众角色不断变迁,而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这种断裂和变迁提供了理论解释。弹幕肩负着二度编码和一级解码的职能,使文本开放性进一步放大,受众积极参与其中建构意义。弹幕从事着意识形态实践,它不隶属于原始文本却依托其存在,时刻与原始文本进行着话语斗争或妥协,使得其成为网络时代受众观变迁不得不体察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既回应了文化研究学派的受众研究取向,又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在当下传播图景中是否亟待更新的设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情感类微信公众号“晚安少年”为研究对象,采用拉斯韦尔的5W模式对其传播策略从传播者、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对象、传播效果五个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其他情感类微信公众号运营者提供借鉴。本文通过研究发现,“晚安少年”通过专业化的团队运作,插画感的CIS设计、多样化的内容安排、高频多形式的推广、明确的受众定位和适度的受众互动,给受众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9.
何淼  李彬 《传媒》2021,(3):65-67
新媒体的传播力和生命力要通过其传播效果与受众满意度来检验并评价,而青年受众的使用需求和满意度将决定媒体的发展方向.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大学生群体作为青年受众调查样本,通过问卷调查法分析其微信公众号的使用行为特征与满意度,得出青年受众对微信公众号内容质量满意度较低和信息效用质量满意度较低的结论,并从提高受众满意度的角度对微信公众号提出针对性建议和可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在新媒体时代,层出不穷的微信公众号在不同程度上建构着用户文化生活的新情境.在这个情境中,由专业心理学家创立的心理学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异军突起,主要以一个传播者的姿态,向受众科普心理学知识,引导受众认识自己认知世界,其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将心理学微信公众号"KnowYourself"作为案例,对该公众号自2016年1月到2017年4月发布的文章进行梳理,选取其中阅读量为10万+的具备代表性的文章作为研究对象,以受众接受信息的心理机制为立足点分析其传播策略,为心理学微信公众号的高效传播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1.
随着手机媒体的迅速发展,微博、微信或者APP等移动平台自身传播特性,充分显现了内容营销传播的优势,当前企业微信公众订阅号开启了移动内容营销传播的新起点。本文通过分析企业微信公众订阅号的个案内容和后台数据,归纳总结移动内容营销传播以下内在特征:话题类型整合直接传播与互动娱乐促销;推送标题吸引受众关注,提升品牌影响力;文本内容提升转发量并增强品牌渗透力;图文阅读中带图首条优势明显,深化品牌内涵价值。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高校新闻传播类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分析此类微信公众号在定位上应该突出服务、互动和专业性三个要素.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三个方面的发展策略:打造专业化运营团队,加强微信公众号与受众的互动,加强微信公众号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3.
赵俊芳 《今传媒》2023,(11):49-53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提出,健康传播在学术研究和公众视域中颇受重视。探究新媒体时代的健康传播,微信这一即时通讯平台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健康传播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平台。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北京卫视养生堂”为主要研究对象,依靠其发展形成的新媒体传播矩阵,结合丹尼斯·麦奎尔的《受众分析》一书,对当下健康传播类微信公众号如何做到创新性契合受众获知需求进行了分析后发现,虽然微信公众号“北京卫视养生堂”在这一领域实现了有效探索,但是也存在着缺乏深度发展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旨在为健康传播类新媒体的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受众需要论     
受众需要研究首先应将“受众”理解为“享受传播服务的公众”,而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读者、观众、听众”,并且应确立正确的“需要观”来统摄对受众需要的认识和思考。受众需要主体的自我意识,主要有动机、态度、信念这样三个基本层次。受众需要的对象则包括传播服务和传播资源两种形态。使受众需要的主体同其需要对象有机地结合为统一的整体,是受众满足自身需要的实践活动,不了解受众的实践,就无法真正了解需要的主体及其对象。  相似文献   

15.
陈娜辉 《东南传播》2020,(12):119-122
品牌在其创设的微信公众号的意义空间中不断被提炼为关于品牌真实的叙事和关于品牌叙事的叙事,并总是根据公众号空间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数据反馈提炼新的叙事或对已有叙事加以意向性阐释。通过不断语义化和元语义化的过程,品牌在公众号的意义空间中被塑造和外化为具有经验、情感、价值、信念的人格化拟主体,这个拟主体的意向性人格就是消息文本的隐含作者。每一篇消息文本都应渗透着隐含作者拟主体的价值追求,消息文本对品牌的丰富体验和差异化个性言说统合于体现其品牌精神的文本身份。其文本身份的集合统一于企业对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的开掘和提炼,能够提供品牌社群的阅读主体较为清晰地从不断推送的消息文本中持续推导归纳出一个具有合一意向性价值的隐含作者拟主体形象。  相似文献   

16.
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与受众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蔡骐  谢莹 《新闻大学》2004,(2):28-32
曾有学者认为,受众是由设想它的范式所促成的建构物。因此,研究范式不同,受众的角色定位便有所小同,而且研究受众所采用的方法也会不同。与早期立足于刺激-反应模式的传媒效果研究不同,英国文化研究学派从文本一话语模式出发,关注传播过程中意义的建立,认为意义是由传播者与受众通过文本进行协商而产生的。由此,它确立了受众在传播活  相似文献   

17.
电视节目的影响力探源--关于电视栏目的叙事与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程士安 《新闻大学》2006,(1):101-103
一直以来,媒介批评家常用叙事理论分析媒介文本,并注重研究各种文化是如何通过叙事再现自身、研究结构主义叙事模式对文本的影响,以及它们所导致的传播效果和叙事对传媒工业的运作意义。另一方面,媒介经营理论认为媒介文本在媒介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是一种特定阶段的产品样式,因而在传媒市场运作的过程中,以能否吸引受众为衡量优劣的重要标准。上述两者的结合乃是探索媒介文本以及传媒产品影响力的重要思想前提。  相似文献   

18.
微信公众号依托新媒体传播平台具有即时性强方便快捷的优势,受众可以随时随地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可以在每天推送的文章下面通过点赞或者评论来表达自己.微信公众号作为微信的一种附加功能对人际传播有着怎样的影响?本文以微信公众号"国书坊"为例,分析微信公众号的传播对人际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毛艳青 《传媒》2018,(3):53-54
数据显示,2016年微信公众号数量超过1200万个,相比2015年增长了46.2个百分点,预计2017年将突破1400万个.可以说,微信公众号已经成为受众获取信息和服务的重要渠道,并逐渐涵盖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入不同层面的长尾市场.微信公众号凭借自身"小而美"的特点,在精准传播方面拥有巨大优势.但早期综合型微信公众号,因受众定位不准、内容生产不精等问题而逐渐式微,而细分化、精准化的垂直类微信公众号也由此诞生.  相似文献   

20.
受众:一个过时的概念李盛之大众传播事业的发展,催生了诸多传播理论与模式。受众做为传播学的基础性概念,日益得到传播理论与实践的更多关注,表明了受众所概括的内容在传播事业中的重要意义。但是,电子媒介的高速发展,传播媒介中公众意识的普遍流行,不禁使人对"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