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益广告不同于商业广告,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在广告诉求中能从文化、精神、环境等方面给人以正确的引导,帮助人们规范社会行为、提高整体道德素质。情感诉求作为公益广告的重要诉求方式,决定了公益广告能否达到理想的效果。要想使公益广告更加地深入人心,就要找到最佳的情感诉求手法,并结合创意形式表现出来,与受众达到共鸣。本文主要探讨了公益广告中情感诉求的应用情况,并对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最终提出了公益广告中成功应用情感诉求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旨在探索公益广告对社会大众捐赠心理的提醒与引导作用。基于情感适应理论,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研究了感性诉求公益广告所引发的受众情感变化及其对后续捐赠动机和意向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正面和负面感性诉求公益广告会分别引发正面和负面情感,负正结合广告诉求引发低负面情感;与正面情感相比,负面情感会激发更高的捐赠意愿,但是相比于高负面情感,低负面情感下的受众会产生更高的捐赠意向。此外,本研究还发现不论情感类型,情感对捐赠意向的影响都是通过中介变量动机完成的,其中负面情感下的受众易于产生利他动机;但是随着负面情感的加深,受众会倾向于产生利己动机。  相似文献   

3.
张倩  庞慧敏 《编辑之友》2021,(5):106-112
对人民群众的情感动员在我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抗日战争中作用卓著.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以街头诗为代表的文学传播媒介发挥了重要的情感动员作用,从媒介生态学视角出发,在根据地的特殊社会历史语境中,街头诗作为一种传播媒介,在时空、文化、政治方面的媒介偏向是决定其情感动员效能的重要因素,通过构建集体认同—情感对话一意义共享的情感动员逻辑,实现了多媒介联动式传播与情感动员网络的构建;依托社会组织,嵌入根据地的己群社会关系,在圈层式传播中进行情感动员;从政治动员下沉到文化自觉,建构了集体协作式的革命情感传播路径.街头诗媒介的情感动员在全民族抗战的目标指引下,转化为政治的共意动员,实现了对根据地军民群众的精神教育和审美教化,促进了反思性、成长性的国民身份转向与形成.  相似文献   

4.
泰国被公认为是整个亚太地区具有较高广告创意水平的国家,由地理和历史原因形成的独特文化传统和现实状况形成了泰国公益广告的独特风格,情感诉求策略的运用正是泰国公益广告的一大明显特色。文章重点分析了温情、幽默两种情感诉求方式在泰国公益广告中的体现,并进一步指出平民化的视角、故事性的情节、反转化的剧情等情感诉求创意策略在泰国公益广告中的运用。通过对情感诉求策略在泰国公益广告中的运用研究,能够为我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经验借鉴,推动我国公益事业的繁荣与发展,以期为我国公益广告的创作提供一定的经验指导。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下,大数据、5G、云传播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发展趋势。而广告相较于传统媒体等传播形式,更加具有吸引力。公益广告作为宣传思想内容、唤醒民众内心世界、构建情感体系的传播途径,具有重要的作用。在传播方式上,也呈现出“年轻化”“创新化”的趋势。本文将从央视官方公益广告入手,分析新媒体时代下公益广告的传播策略和当代中国公益广告所构建的情感体系和集体记忆,探析公益广告凝聚社会共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6.
随着数字新闻业的到来,情感在新闻生产过程中日益渗透,甚至成为一种新的新闻价值。在中印边境冲突事件中,主流媒体的情感传播逻辑体现在新闻生产、流通和接受的各环节,卫国戍边英雄报道通过多元媒介形态渲染英雄们以身许国、浴血奋战的家国情怀,激发了公众们的情感共鸣与认同。本研究基于《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新闻文本,采用内容分析法,尝试测量不同的情感动员使用策略与效果,发现新闻报道的情绪倾向与网民行为结果之间具有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相关性。同时,本文依据“情感动员”理论框架,提炼出主流媒体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中情感治理策略的“价值—情境—结构”三个核心概念,对媒体运用情感动员、解决突发性危机事件具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7.
夏文英  田少煦 《传媒》2023,(20):88-90
色彩是动画影像中不可缺少的视觉语言,它在情感塑造和信息传递上具有重要作用。以色彩与情感的关系为切入点,可以发现色彩的情绪诱导是形成动画色彩情感的基本条件。动画影像通过色彩的视觉刺激引导观者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参与;观者可以通过色彩联想与动画内容进行意义关联和情感交互;色彩营造的意象和意境,既能表达创作者的思想情绪与审美旨趣,也能促成观者对自我进行审视,对动画所揭示的社会现象、人性道德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8.
裘志鹏 《视听》2022,(2):135-138
从情感动员的视角看,真人秀直播中情感动员的机制是:基于平台的游戏规则,主播借助打赏礼物的仪式化场景和PK互动游戏等形式,通过表演和话术,动员观众投入更多的情感参与,并由此形成群体的情感能量,再次反馈给观众,实现了直播中情感动员的闭环.情感的力量不仅给直播带来了传播的力量,也带来了风险.应从情感动员的角度,从情感能量的聚...  相似文献   

9.
当前有关网络抗争性行动的学术成果数量繁多,但少有学者自觉从网民的情感结构和情感动员这一情感社会学视角切入关注这些网络事件的背后动因及转化过程。本文旨在对网络行动中情感动员这一研究视域进行简要梳理,勾勒情感因素在网络抗争行动图谱中的缘起脉络,情感动员的明确意涵、作用方式和情感在参与动员过程中的动力机制;同时笔者也针对存在的问题做出初步检讨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网络事件的产生和扩散,依赖的是能够激发网民的嬉笑怒骂、喜怒哀乐等情感的表现形式和内容。网络事件的发生,是一个情感动员的过程,而传统社会运动理论中的资源动员和针织过程的理论范式,并不能更充分揭示网络事件的动因和意义。本文用文化分析的方法,从情感动员角度研究网络事件,并试图通过对网络事件的情感动员的分析,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的情感解构。  相似文献   

11.
舆论引导中情感资源的利用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界》2019,(12):27-37
公共舆论中的情感表达既可能是一种破坏性力量,也可能成为舆论治理的宝贵资源。现有的舆论引导实践对社会情感多持负面态度,所采用的管理方式偏向于消极防控,缺乏把社会情感视为一种治理资源的想象力。本文从认识论和方法论两个维度,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反思情感在舆论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及其隐藏功能,并结合现实相关案例,分析舆论引导中情感资源的开发与使用,揭示其功能和误区。本文认为,在舆论引导中,我们须树立复杂性思维和开放性思维,处理好情感与理性、引导与监督、秩序与活力的辩证关系,避免二元对立的僵化认知,以此构建新型舆论引导观,实现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情感,心理学上讲,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情感反映。新闻中的情感表达,也就是把新闻事实中的种种喜、怒、哀、乐和记的情绪,有选择地通过字和语言传导给受众,以影响受众的情绪,支配受众的行为,并获得积极的社会效果。新闻中的情感表达得好,就可以引起受众的共鸣,增强新闻的感染力。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从情绪角度开展危机传播的研究成为社交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由此本文主张在关注危机传播中个人情感因素的同时,引入社会情感的维度,主要分析了"怨恨""对立""不信任"这三种在我国危机传播中主要出现的社会情绪。同时结合媒介环境的变化,分析指出在社交媒体时代危机情境下情感传播呈现出"后真相"、"后现代"特征,以期丰富发展原有的理论,对危机传播管理和舆论引导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  相似文献   

14.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是影响严重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急需情感动员来推动疫情防控体系的建立。而新媒体影像中那些感人与振奋的画面,生动形象地激活和表征了疫情中的温情与正义。新媒体影像透过叙事主题、人物、音效和情节四种情感叙事策略发挥了其强大的情感动员能力,促成了网络社区内的情绪共振和认同建构,最终实现应急防控这一共意动员目标。  相似文献   

15.
《新闻界》2016,(16):32-36
社交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也是情感交流、情感建立、情感互动的场域。社交媒体以其圈层传播、熟人传播、强关系链接等传播特点,极易将某种恐慌情绪作为事件传播的背景,植入风险论证的各种话语建构当中。情感在公共事件的意见表达中,并非全是非理性成分,相反,在中国语境下,情感是人们参与网络抗争的一种"社会冲突的道德语法"的直接体现。在研究社会突发暴力事件在社交媒体的风险传播中,有必要对情感因素在风险传播中的作用与功能进行考察,以期能够更加全面解释为何在社交媒体的风险建构和风险论述中会呈现出与传统媒介系统与专家系统较为尖锐的对抗。  相似文献   

16.
《新闻界》2016,(7):52-58
本研究通过2002-2015年间191个"网络民粹事件"的媒介文本进行内容分析,测量了不同的情感动员策略使用与效果,发现了情感动员策略与行为结果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悲伤情绪与"网络民粹主义事件"中出现正面行为的趋势一致,愤怒情绪与出现负面行为结果的趋势一致。191个典型案例中,出现正面行为后果的次数多于负面的行为后果,这说明对于"网络民粹主义事件"的研判,需要我们区别对待、差异化管理,从而避免转化为危害更大的冲突性事件。  相似文献   

17.
黄薇 《传媒》2015,(19):66-68
伴随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网络动员成为公众践行公益广告主题的核心推动力.公益广告网络动员的行动者若想带动社会公众自发、自觉地加入动员活动,从个体努力发展为群体参与,就要依据所要实现的公益广告目标,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以有传播力的内容促进信息流通,以情感诉求聚集人气,以社群思维塑造认同,以强化管理保障方向,最终实现公益广告信息的广泛告知、立场的明确表达、情感价值的普遍共鸣,使线上及线下的集体公益行动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公益广告是通过建构一种劝服情境,来引导受众关注并参与解决社会议题的。由于公益广告的非商业性和宣传导向性,容易使广告传播者只注意响应国家号召和完成自己作为信息发布者的使命,而忽视诉求技巧的选择,从而无法引起目标受众对社会议题的注意,进而影响传播效果。因此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建党百年当天的"人民日报"和"央视新闻"官方微博账号发布的内容进行分析,发现媒介事件理论的社交媒体时代适用性.通过对发布内容的情感动员策略分析,发现诉诸情绪感染和诉诸身份认同的情感动员策略更能激发网民的关注,对调动网民情感具有明显的效果,有利于传播社会共识性价值,实现社...  相似文献   

2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网络情感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安璐  欧孟花 《图书情报工作》2017,61(20):120-130
[目的/意义]构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利益相关者的社会网络情感网络图谱,以可视化的方式分析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各类利益相关者的情感状态和分布,探寻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情感传播路径,并结合舆情话题综合分析利益相关者的情感演化态势。[方法/过程]以"魏则西事件"为例,通过微博转发关系构建微博用户的社会关系网络,同时标识各用户的利益相关者类型,并计算用户的情感类型及情感强度嵌入社会网络中构建出社会网络情感图谱。[结果/结论]普通群众的情绪更强烈且易受意见领袖影响,在事件爆发期和蔓延期,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对普通群众的情感影响较大,在衰退期,政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参与增加且情感影响变大。随着舆情的演化,各类利益相关者的主导情感也随着变化,自媒体和企业在情感传播中起重要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