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深入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必须准确把握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国际共识和中国创新的着力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了三届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主题分别是“质量”“质量保障”“重塑高等教育,实现可持续未来”。创新是高等教育未来发展的国际共识。中国创新的着力点是深化“四新”建设,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实施“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推进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建设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  相似文献   

2.
本期作者就为什么要推进“四新”建设、什么是“四新”建设以及如何推进等问题阐释了各自的观点、见解和做法。主要观点有:(1)四新建设在推进人类科技文明进程和支撑现代化强国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改革背后是知识生产范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推进四新建设需要强化能力变革、业务变革以及政策变革;(2)新工科建设需要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并以“产教融合”为重要抓手精准破解难题,大力探索实践;(3)新医科建设应在立足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强化内涵认识,坚持问题导向,构建新的发展策略;(4)以水产为代表的新农科在坚持质量建设导向和问题导向的基础上,可以构建“鱼骨式”人才培养模式;(5)新文科应全面把握其建设背景和内涵,从理念、课程、课堂以及范式等层面进行再构。  相似文献   

3.
推进新文科建设既是建设现代化强国和高教强国的需要,又是坚定文化自信和培育新青年的需要,还是应对现代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的需要。相对于传统文科建设,新文科建设强调为新时代高等教育构建新体系,为社会培养新人才,是对传统文科的变革和创新。要着力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发挥文化价值引领作用;优化专业结构,建设“金专”;夯实课程体系,建设“金课”等三个方面推进新文科建设。  相似文献   

4.
邬大光 《高等理科教育》2023,(5):I0001-I0001
高等教育领域启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简称“四新”)已经五年,在第八届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的获奖名单中,以“四新”为称谓的获奖项目较多,其中,新工科获得了国家级教学成果特等奖,令人刮目相看。加强“四新”建设,明晰其内涵及实现逻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5.
推进落实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需要加强通识教育研究。21世纪以来我国通识教育研究态势可分为快速发展期、平稳发展期和深入发展期三个阶段,研究热点主要聚焦于培养目标和培养过程两大主题。2017—2021年,“新工科”等突现关键词反映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前沿研究问题,折射出了四个前沿研究方向:立足“课程思政”新视角,服务“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书院制”为制度依托,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着眼学科范式变革逻辑,推动“四新”建设;以“双一流”建设为契机,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智利高等教育历史的简单介绍,系统论述了智利高等教育体系的发展现状、整体特点,并根据整个智利社会的结构变革、体制变革,以及政治变革的趋势,分析了智利高等教育体系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7.
“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受政策推动,以智能技术变革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成为政策关注的重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处于教育信息化2.0阶段,其本质内涵是强调智能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全面变革;社会认知分析表明,公众关注“人工智能+高等教育”中的人才培养问题,关注“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上的智能技术应用问题。当前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的研究中,关注点包括支持学生学习的学习分析技术和自适应学习,未来教师的能力转型和持续提升,教学管理上的流程变革和新型评估,教学资源上的资源建设和开放共享,学习环境上的技术升级和环境设计。未来人工智能赋能高校人才培养需要从学生、教师和学校三方逐步融入,提升学习、教学、管理、资源与环境等关键要素,最终实现对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全面变革。  相似文献   

8.
面对大学数学课程在“四新”建设背景下的现状与困境、挑战与机遇,文章以河海大学为例,研究创建基于“教改+教材”双驱动的大学数学教学创新模式。该模式通过建立健全全方位、多维度的教改课题研究与实践体系,打造守正创新、特色鲜明的大学数学教材体系,实践“以学生为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的认证理念,为“四新”建设背景下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研究与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高等教育在技术变革中的作用凸显,技术变革与高等教育的关系从单向冲击逐步走向双向互构。高新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力度、广度挑战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机构直面挑战重塑自身,需要在“去中心化”技术特性中保持高等教育治理目标,在“泛在化”数据扭转中实现高等教育的广泛参与及风险规避,在“游戏化”虚拟服务中守住高等教育育人价值,在高等教育日渐“智能化”过程中防备思想被机器圈养。未来高等教育可通过重构技术变革的价值导向、技术生产的单一逻辑、技术应用的泛化边界等促进教育与技术相互融合与双向互构,共同创造教育与技术更加美好的未来形态。  相似文献   

1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职业教育如何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需要深入探讨的一大课题。理解“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既要坚持系统论,又要加强协同治理;把握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既要坚定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又要全面认识人才培养规律;实施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既要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又应强化服务终身学习;促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服务学习型城市建设,既要立足当下,又要放眼未来。  相似文献   

11.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这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好时期。顺应时代潮流的新文科建设讲究学科交叉和新技术的融入。与传统文科相比,新文科建设有其独特的“四新”内涵,即它的格局新、理念新、导向新、方法新。其时代价值则体现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跨越思想藩篱,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文科人才;提高人才竞争力,服务国家长远发展;坚定文化自信,提升中华文化软实力。而要建设好新文科则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明确新文科建设的定位,平衡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加强新文科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2.
为什么新文科值得你选择 国家正全面推进高等教育"四新"建设,这值得你密切关注. "四新"也就是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这里的"新",不是新旧的新,而是创新的新. 整个社会都在谈创新,然而此处我们谈的"四新",有着更为重要的背景——我们正在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相似文献   

13.
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标志性代表,ChatGPT技术在多个领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应用,特别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应用与实践探索备受关注,“ChatGPT+高等教育”变革已成为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文章首先梳理了“ChatGPT+”的来源与内涵,阐述了“ChatGPT+高等教育”新形态。然后,文章从政策、技术和模式等方面分析了“ChatGPT+高等教育”变革的驱动因素。最后,文章多角度探讨了“ChatGPT+高等教育”变革面临的主要障碍,并针对这些障碍提出了有关建议,以实现“ChatGPT+高等教育”变革的健康有序推进,为高等教育现代化贡献更多“数智化”力量。  相似文献   

14.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方面的重大战略安排,内在要求高等教育进行深层次变革以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新发展格局下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来自人才培养提质增效、区域服务适应性、供给—需求侧匹配、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挑战,需要推进高等教育发展机制、体系、环境、布局和格局的转型升级,实现“增强国内大循环能力、提升国际循环地位”的变革目标。  相似文献   

15.
大型语言模型(LLM)在短期内将从创设教学情境、创新教学模式、教学AI开发和应用、拓展高校在线学习、助力虚拟仿真课程开发等方面助力高等教育;长期来看能够助推“四新”建设、赋能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并催生高校结构性变革。同时,LLM也可能引发教育安全风险,造成新的教育智能鸿沟,并被大企业寡头垄断。为促进LLM赋能中国高等教育,需要我国加快开发迭代自己的LLM,促进其均等化可达,提升师生数字素养和能力,夯实数字化教学环境。  相似文献   

16.
新工科建设正在引领高等工程教育的深刻变革.未来的工程教育应以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驱动,整合多个学科领域的知识,以培养具有前瞻交叉思维、能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复合型创新人才为目标,适应和引领未来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文首先对“跨学科”的概念及内涵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国内外跨学科人才培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最后针对跨学科课...  相似文献   

17.
世界范围内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加速了高等教育的系统变革,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成为必然趋势。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核心数据合集,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对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进行可视化分析并绘制了知识图谱。研究发现:国际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研究主要涵盖了整合数字技术的教学实践、数字技术助推的教学模式变革、数字技术赋能的人才培养路径、数字技术保障的数据管理过程和数字技术支持的高等教育院校有效性等五个主题;其总体的知识演进呈现出数字化转换—数字化升级—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态势;“模式”“教育数字化”“数字能力”等既预示着未来的研究热点,也是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和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人才需求背景下教学综合改革基础工程。以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建设一流课程,须遵循立足人才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支撑培养目标制订毕业要求、支撑毕业要求构建课程体系并实施课程建设的基本逻辑。课程应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资源、考核、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等维度,通过学生中心、产出导向的系统性、精细化设计与实施,将学习与发展的责任、权力和利益还给学生,实现“四新”人才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温州大学网络工程专业面向新工科人才培养的一流课程建设实践,可为其他专业新需求、新理念视域下一流课程建设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进行,工程教育的改革发展势不可挡。加强"新工科"建设,助力经济转型,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当务之急,是时代赋予工科教育的神圣使命。作为我国现代战略性新兴产业——集成电路产业的重要支撑点,高等院校传统的微电子科学与工程专业的"新工科"建设与改革已迫在眉睫。笔者从高校微电子专业教学改革出发,寻找融入"新工科"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独立学院转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引导民办高等教育良性发展,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发挥广西区位特色优势,服务广西“四新”发展需求,广西独立学院自2020年起全部实施转设。转设后存在与原有办学特色不符、区内缺乏相关特色学科建设资源、教师队伍人才流失、招生生源质量下降等现实问题。需要从兼顾原优势逐步培育新特色、统筹区内外学科资源结对帮扶、保障教师利益稳定人才队伍、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增强招生吸引力等方面加强独立学院转设后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