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认为财经类专业学位硕士生教育应围绕硕士生的全面发展、职业发展和创新发展,在培养全过程各个环节,动态组合“1+N”双元主体,以实践教学为出发点,以项目教学为根本点,以案例教学为切入点,以社会服务为落脚点,通过打造“全程协同赋能、双元融合共生”多维度多层次的教育生态系统,助力培养“专业精通、职业成长、事业担当”的财经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介绍了南京财经大学的做法,即围绕“实践、案例、项目和服务”四要素,将基地建设、项目建设、案例建设和社会服务等贯穿专业学位硕士生培养全过程,打造多维度、多层次的网状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2.
自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批准设立职教专硕硕士点以来,各培养院校积极探索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基于此,培养院校在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应明确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定位,推动职业素养培养与职业资格紧密衔接;增强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和整合性,推进课程建设与综合知识素养培养精准对接;健全“双导师制”管理运行机制,协同培养职教专硕研究生科学研究素养;重视校外企业实践环节,推进理实结合培养职教专硕研究生专业素养;构建以实践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强化职教专硕研究生实践创新素养培养。  相似文献   

3.
针对我国农科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专硕生”)培养过程中存在培养方案与目标定位不匹配、产教融合长效培养机制缺乏、“三农”情怀缺失等问题,浙江农林大学基于科技特派员模式培养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实现了导师、研究生、产业发展三者需求的统一。该模式通过聚焦一批“三农”技术难题,建设一批创新性实践基地,组建一批科技特派员导学团队,形成一套人才培养方案,厚植一份“三农”情怀,创新了基于科技特派员的产教融合协同培养人才长效机制。通过深度分析该模式在浙江农林大学余杭基地的实践成效,发现农科类专硕生的创新性实践能力、发展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该模式也被多所高校借鉴并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4.
为全面深入了解全日制职教专硕职业能力的培养现状,采用问卷分析法对广西师范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2016级、2017级全日制职业技术教育专业研究生进行调查研究。调查分别从职业知识、职业技能、研发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四个方面提出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细致分析,探究了当前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存在的利与弊,为进一步提高职教专硕职业能力培养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我国已明确临床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体系发展为“双轨合一”模式,即专硕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有机合二为一。在“双轨合一”模式下,专硕研究生临床能力得到普遍提升,但同时也暴露出科研能力薄弱的问题。因此,阐述该模式下专硕研究生科研能力培养存在的不足,并就如何改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能够创造性地从事实际工作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和目标。通过对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价值旨归、目标愿景、培养方式以及评价体系的分析,发现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中还存在招生未凸显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培养主体单一、课程体系封闭、实践环节薄弱以及考核评价未凸显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能力等问题。在我国研究生教育进入追求卓越的新阶段,职教专硕研究生培养应改革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类型特色的生源选拔机制;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构建“校—企—校”协同培养模式;完善“职业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复合型课程结构;强化实践培养环节,发挥双导师在培养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以“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考核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7.
面向科学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发展趋势,设定学科发展方向,根据研究生兴趣和能力实施学硕生和专硕生分流培养是现代科学的内在要求,也是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应然反映。除个别只适合学硕生或专硕生培养的学科方向外,大多学科方向统一招生,逐渐分流分类培养,是我国遵循研究生教育规律、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当前学硕生和专硕生分类招生、分类培养的招考分育模式割裂了科学研究的完整性、撕裂了研究生成长的全面性、忽视了研究生未来的可塑性、淡漠了培养资源的珍贵性,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为改变这一现状,借鉴英、美等国将硕士学位作为学术或职业的过渡性学位做法,我国亟须探索“学”“专”自由分流的硕士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及其实施路径,为研究生继续学术深造或工作创新发展夯实基础,并从理念、招生、分流、培养、就业和社会认可等方面予以保障。  相似文献   

8.
关于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的借鉴与实践北京市劲松职业高中劲松职业高中建校于1983年7月,是北京市第一所独立设校的职业高中。在10几年的办学过程中,我们始终把烹饪作为重点发展的骨干专业。为培养西餐烹饪专业人才,我们曾到德国亲自体验“双元制”的培训...  相似文献   

9.
以“用”为核心培养环境工程专硕人才是国家对工科高端应用型人才的战略需求,是环境工程行业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切实需要。然而,高等院校在工科专硕培养中普遍存在忽略“用”字当先的误区。环境工程专硕培养中践行“用”字当先理念需要构建以服务地方为特色的培养理念,推行多元融合、实践互动的课程学习模式,实施选题、指导、考核全流程优化的科学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重点介绍了18年来湖北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啤酒酿造专业实行“双元制”教学的基本做法,总结了“双元制”教学的基本特色以及培养啤酒行业技能型人才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1.
发展双元制高等教育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德国技能形成体制的新变化。采用渐进性制度变迁理论,系统分析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起源与发展,探讨“堆叠”“转换”“漂移”三个制度变迁阶段的主要特征。研究认为双元制高等教育制度变革的动力来自大中型企业、成功的关键是多元协同创新、制度的活力在于形式灵活,但双元制高等教育在实践中还有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发展潜力有待进一步挖掘。现阶段我国提出稳步发展职业本科教育,与德国双元制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目的有相似之处。借鉴德国经验,建议在我国职教本科发展的政策上应发挥企业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丰富职业本科教育形式、适度提高发展速度和规模、重视职业本科高校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2.
“双元制”是德国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先进的办学体制。“双元”一词源于拉丁语,意为“双向”,“双元制”中的“双元”是指理论—实践、学校—企业、思维—动手。“双元制”是德国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职业教育制度,它确保了各个行业及各个地区职业培训较高的质量标准。 在德国,职业教育主要由企业承担,并与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配合,即学员有两个学习地点:培训企业、职业学校。学生通常每周有3—4天在企业培训,1—2天在学校学习。在某些州或在某些职业中,也有将部分时间制的职业学校课程集中进行,即学生三周在企业接受培训,二  相似文献   

13.
以企业为主、技能为主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为第二次大战后的德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成为德国经济新启动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宪制”以突出专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有力地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当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的一个典范。作为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教育手段,德国“双元制”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中国有着自己的国情与特色,有着自己的经济体制、企业制度和办学体制。学习德国“双元制”经验,必须根据我国实际,利用“双元制”的优势,走我国自己的…  相似文献   

14.
在德国没有“高等职业教育”这一专有名词,其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教育)由两类学校所构成,即技术(职业)学院和专科高等学校。 技术(职业)学院的培养模式 技术(职业)学院是政府与企业合作举办的借鉴“双元制”教育模式的高等教育学校。技术(职业)学院与通常所说的“双元制”教育模式有很大的区别。后者是招收初中毕业生为企业培养技术工人;而技术(职业)学院是招收文理高中毕业生或  相似文献   

15.
“双元制”的实践与思考曾光清以企业为主、技能为主的德国“双元制”职业技术教育,为第二次大战后的德国培养了大批高质量具有专业技能的劳动者,成为德国经济新启动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以突出专业能力为培养目标,有力地将企业与学校、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  相似文献   

16.
职教专硕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是核心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为体现其“职业性”特色,并克服当前职教专硕生源少、前置专业不一致、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的现实困境,北京联合大学探索了将赛证双融合纳入职教专硕培养体系的机制。赛证双融合以职教专硕人才培养的多元融合特征为逻辑起点,以中职教师教资考为目标要求,以中职教师专业标准为建设规范,以教学竞赛为现实途径,尝试构建赛证融合培养机制,实现教育资源的整合、教育多元主体的交互,最终促进职教专硕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巩固和循环累积。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教育硕士(职业技术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就业困境的分析,论述了该群体毕业后“不愿去职校”和“进不了职校”的主要原因,结合当前职教专硕群体的就业意愿和实际情况,提出了在坚持职教专硕培养目标不变的前提下,引导、接纳部分优秀职教专硕进入高职院校就业的观点,并论述了职教专硕进入高职院校就业的合理性,对实践层面的困难及对策也进行了分析。此外,还对接纳职教专硕进入高职院校就业探索和努力的方向进行了讨论,对入职后的相关安排提出了建议,以期能够使职教专硕尽其所能,为高等职业教育、职业院校“双高”建设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8.
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本科院校健康发展、实现新时代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和关键路径。针对目前职业本科院校校企合作教学的现状,以电工技术基础课程为例,构建了职业本科院校、企业“双元主体”的育人模式以及“理论课+校内实践+企业实践教学”“三课堂”的课程教学模式,并以“OBE理念+”为指导,着力实现职业本科课程教育改革的四个转变,即:以“双元主体”课程目标为导向、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双元主体”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效果评价持续进行优化完善。这一探索研究旨在为职业本科院校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实践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双元制”职业教育是德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种先进的、比较成功的办学模式,被誉为二战后德国经济腾飞的“秘密武器”。“双元制”中的“双元”,意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维与动手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双元制”  相似文献   

20.
从教学实践看校企合作培养技能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5年9月以来,我校与欧司朗(中国)照明有限公司合作,按照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为该公司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工人。十一年的校企合作实践中,双方精诚合作,共同努力,为欧司朗公司培养了二百多名毕业生,双方从中都获得了很大收益。校企合作培养技能型人才,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方向,是职业技术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以下就德国“双元制”教育模式在我校十一年的校企合作培养生产一线技能人才实践进行回顾和总结,希望为这方面的工作带来一些启示。一、校企合作建立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德国著名企业欧司朗(OSRAM)股份有限公司,是西门子集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