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广告整合营销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的传播时代,各种传播技术和传播方式应时而生,传播的载体出现多元化。那么品牌运营商面对多样化的媒体和多层次的受众,应该怎样投放广告才能达到更理想、更高效的传播效果呢?本文观点是将线上广告和线下广告整合起来发挥功用,实现营销传播。  相似文献   

2.
传统营销传播将广告作为一种重要的促销手段,关注的是广告的市场利销性;整合营销传播理念则将广告看做品牌与顾客及利益相关人良好关系建构的一种沟通工具,因此广告的目标策略、目标受众策略、广告媒体策略和广告传播策略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自2012年11月发布起,聚美优品80后cEO陈欧“为自己代言”的一段励志微电影广告在网上蹿红。以梦想为载体的广告词直击人心,好评如潮,也引发网友竟相模仿造句,进而催生了2013蛇年第一个网络文体“陈欧体”。微电影与广告的跨界合作,必是当前内容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微电影广告一改传统的“广告植入电影”,而让“电影植入广告”,通过动人的情节、含蓄的方式表现品牌,从而使受众的好感度大增。在当前微电影蓬勃兴起之际,及时观察总结提出建议:一则好的微电影广告要有其特色,坚持整合营销传播策略,才能在广告的路上渐行渐远。  相似文献   

4.
仲灵毓 《中国广播》2004,(10):41-43
整合营销传播模式,不论对广播、电视、报刊,还是网络传播,都是一个崭新的课题。近年来,许多企业或者制造商都在大力推广整合营销传播,他们与广播、电视等媒体频繁接触,以此整合自身的资源、扩大知名度、打开市场、提高销售量。本文试图从广播电视等媒体的角度来论述整合营销传播的应用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网购平台——天猫的整合营销活动为案例,分析它的成功之道,研究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如何运用到营销的实践中来,并对案例经验加以总结,得出企业在运用整合营销传播时的启示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目前,整合营销对于世界各国的市场发展都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在我国中央电视台通过整合营销的模式进行品牌打造与传播并形成具有积极作用的品牌形象,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对当前央视品牌传播的概况与实施策略进行详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广告正在以其不.可阻挡的迅猛之势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我们知道,广告的核心是创意。所谓创意,指的是为了表现广告主题而进行的新颖独特的、带有创造性的构思。而创意是通过广告文案得以实现的,所以广告文案是整个广告创作的基础,它直接影响着广告功能的发挥及广告效果的好坏。被称为“第四代广告”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成了当今人们讨论的话题。如何把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在广告文案中体现出来,是当前广告文案撰写人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整合营销传播:从观念到方法的嬗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艳  王野 《当代传播》2006,(6):62-63
自整合营销传播理论导入中国市场以来,曾兴起了研究整合营销传播的热潮,但目前国内对整合营销传播的研究以理论层面居多并呈现零散化的倾向,而事实上对在中国市场上经营的一些本土行业及跨国公司,整合营销传播已经是一种现实需求并得到一些企业的实践。由于在尝试整合营销传播过程中遭遇失败,便开始怀疑理论本身。一时间在中国市场形成了整合营销传播作为一种观念的认知。本文认为整合营销传播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在中国市场正处于不断发展、完善与修整阶段,正处于适应相对比较特殊的中国市场环境阶段,在没有经过大规模的市场实践的前提下,整合营销传播正经历着由观念到方法的嬗变。  相似文献   

9.
宗豹 《新闻世界》2009,(5):80-82
本文从传播学的角度出发,重点探讨和分析四川旅游的整合营销和独特的旅游资源。意在使四川的旅游广告更具文化特色,推动四川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被介绍到中国,至今已经超过十年.其间,该理论在中国市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尤其是在营销传播领域.毋庸置疑,企业是整合营销传播的主导因素和推动力量.本论文立足于对135个著名企业的中上层营销传播管理人员的调查,分析了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状况,所取得的成绩和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探讨了数字媒体环境下,推动整合营销传播在中国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根之所系、脉之所维,是其精神和智慧的长期积累和凝聚。文化的影响力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但是,当前中国文化的影响力与其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国的地位明显不相称。其原因固然复杂,但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作者在对文化和跨文化传播界定的基础上,回顾了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历史,分析了其现状,并运用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提出了真正树立以受众为导向的观念、整合跨文化传播的内容和形式、跨文化传播的渠道整合、跨文化传播的战略整合等方面的对策,从而为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提供借鉴,以提高中国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小众传播时代广告战略的选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大众传播正得到细分、网络传播则日显重要 ,这就标志着小众传播时代的到来 ,并正引发一场广告革命。在小众传播的背景下 ,市场营销界诞生了整合营销传播 ,但整合营销传播在冲击广告界的同时 ,却隐含着取消广告本体的趋向。立足于广告学本体 ,对应于整合营销传播 ,以“选择媒体”与“创设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广告战略 ,为迎合分化了的各类“小众” ,进行广告媒体的精细化组合与广告信息的精细化组合 ,就成为业界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3.
周景秋 《传媒》2015,(21):67-69
数字营销时代,传播从媒体传播转变为人际传播.传统媒体投放形式已无法适应自媒体时代的传播需求,互联网思维是传统传播转型的方向.广告与公关的边界走向模糊,原生广告应运而生,新的组织架构正在形成.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使得广告营销市场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其魅力已经显现.本文试图通过从现象到本质的分析,探寻广告全新的价值,指出"互联网+"时代广告变革的四大关键点,提出广告应审时度势,实现融合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王金凤 《新闻世界》2014,(4):175-176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激烈的市场竞争让企业开始日益重视企业现阶段和未来战略的制定。企业要想“放长线钓大鱼”,就必须提高广告的宣传效果,做到以最少的投入达到最好的营销目标,这就不能忽视整合营销传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传统出版物的网络整合营销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合营销传播(Integrate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简称IMC,它是由美国学者唐·舒尔茨于1993年提出的一个理念。唐·舒尔茨强调整合营销是“以消费者为核心重组企业行为和市场行为,综合协调地使用各种形式的传播模式,以统一的目标和统一的传播形象,传递一致的产品信息,实现与消费者的双向沟通,  相似文献   

16.
运用现代营销学的思维方式打造“雷锋”品牌是雷锋形象传播的重要手段。本文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视角,并综合学界关于整合营销传播的策略工具,探讨了雷锋形象传播的4P策略组合:产品(PRODUCT)策略、渠道(PLACE)策略、促进(PROMOTION)策略、民意(POLLING)策略。旨在启发人们用新思维、新视野、新手段弘扬雷锋的品牌精神,在我党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大背景下,我们的社会更需要雷锋精神,更具有现实针对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整合营销传播理论的杭州城市形象国际传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形象是一个内涵深厚、外延广泛的范畴,创建有特色的城市形象能够吸引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空间集聚,使城市中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积极有效地带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杭州城市形象在国内的领先位置有目共睹,但其在国际传播上也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整合营销传播视角下,进行城市形象国际传播,既需要城市管理者不断加强城市品牌形象的内涵建设,更需要城市管理者开展协调一致的营销传播活动,对推广宣传活动及相关人员的有效管理整合,对信息、媒体、促销工具进行整合,对所有接触形式展开有效管理。  相似文献   

18.
钟书库  文军 《新闻世界》2009,(7):112-113
危机传播在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作用日趋明显,危机既可给企业带来损失,也可以给企业带来启示和机遇。企业面对危机,如何进行危机传播?结合企业整合营销传播理念,企业在危机传播中应综合利用公关、广告、促销等传播方式,实现“协同作战”,使企业危机传播的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9.
冯荣 《声屏世界》2011,(3):49-50
在2011年的广告服务中,广告主将更希望从互联网媒体得到新的技术支持、资讯传递和服务。互联网对于我们来说,不仅仅是一个投放平台,更是一个与消费者沟通、交流的平台。大多数企业应该会更偏向  相似文献   

20.
郭娟  胡晓峰 《东南传播》2015,(4):131-133
微电影广告在潜移默化地实现着品牌形象和企业理念的渗透和推广。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传播策略主要有:内容创意的过程中以品牌精神与内涵的诠释为重;在制作过程中更重视内容的创新;在整个营销过程中,以消费者为导向,聚焦长尾市场,加强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在传播过程中以网络媒体为核心结合多种媒体的力量,共同传播品牌信息。总结微电影广告中的品牌传播策略,以期帮助企业更好地运用这一创新策略实现品牌推广并维护品牌生命力持续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