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Q版生活     
衣着打扮方面,Q版文化最鲜明、最前卫的代表应该就是Cospiay。Cosplay是英文Costume Play的简略写法,可以翻译为“角色扮演”或者“服饰装扮”,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可以解释为“动漫爱好者将自己装扮成自己喜爱的动漫以及游戏角色的表演活动”——如果你小时候曾经拿条毛巾当披风,用鸡毛掸子作宝剑扮过大侠的话,应该很好理解这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
3.
提到马化腾,很多人会问,“他是谁?”但说到QQ,就几乎没有人不知道了。中国所有上网的人如果没在某一时刻在自己的电脑右下角藏过这样一只小企鹅,至少也见过这个时时“嘀嘀”作响的家伙是怎样让无数少男少女自觉自愿大把填进自己的青春时光。所以,有人把马化腾——腾讯公司总裁兼CEO,这个才满33岁的毛头小伙称为“Q帮主”。  相似文献   

4.
随着网络生活的日益普及,QQ作为上网聊天的主要工具早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而随着Q众近些年来的汹涌发展之势,QQ群作为人们网上“有选择”交流的一种新鲜事物,也正像一个又一个的人群“雪球”,在虚拟世界里越滚越大。作为传统的电视媒体。是对此视而不见,还是融进它、呵护它,进而管理它、引导它,  相似文献   

5.
人是语言的动物,在当代则更进一步,人活在网上——这个判断似乎已经越来越接近我们的实际生活状态。网络聊天是网上生活实情的最为典型的代表。在这个状态中我既充实又孤独,我似乎是在独处,但同时却与整个世界交流。真的是与整个世界吗?  相似文献   

6.
牛鸿  刘C 《大观周刊》2006,(45):8-9
摄影QQ群,媒体人QQ群、DJ美女家庭……网络世界里的“群势力”正在我们的生活中蔓延,他们在网络与现实世界里交替游走,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社交生活方式,浪漫携手、郊游爬山、体育锻炼、美食FB、聚众K歌、宠物比拼、商务交流、公益活动等,构成了现代都市又一道别致的风景——都市丛森群居部落的别样生活。[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我们所有的选择加起来,也许还拼不成一个完整的自己。这也没关系,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碎片时代。  相似文献   

8.
1995年夏天,我去武汉采访徐迟先生。走进东湖湖畔徐老公寓,他极不情愿地对我诡我整天忙得不可开交,想写想看的东西很多很多,而且都有计划,可是我实在写不过来看不过来。咱们少说几句,然后各干各的,好吗。我说好的,我知道您早就用电脑写作,速度快,产量也高,咱们今天专门说说电脑写作的利与弊,好吗。  相似文献   

9.
10.
Q人:寻求心灵的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Q版文化提供了一个分析工具,从玩幼稚到玩深沉,任何与之相关的人都可以在搞笑中被拆解。  相似文献   

11.
周婷 《新闻天地》2010,(6):59-60
“你是谁?”“我是QQ的爸爸。”“那我就是QQ的妈妈。”这样的对话,当时一定让坐在电脑另一端的马化腾未来的老婆感觉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12.
这个25岁的女孩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扔出的那一袋垃圾,正怎样悄然地搅动着这座城市。而围绕垃圾处理,有必要展开更为广泛的公共参与  相似文献   

13.
假如眼下正有一张调查问卷让我填写,内容是将网络的陪项功能从重要到次要逐一排列,我会选择:1、邮箱;2、QQ;3、搜索;4、论坛;5、购物;6、新闻;7、博客。对我来说,之所以邮箱的重要性尚居QQ之上,是因为当我不.导不短暂地离开互联网,邮箱的通信功能相对稳定一些,又不易遭窃。我的QQ号码是当年文学院的一位师弟送给我的:升格为网虫后我才知道他是叱咤网络的80后知名写手之一)。这七位数字娇小玲珑,好看易记,随着QQ大军不断扩充,我亲爱的靓号愈来愈尊贵无比。担心它落入黑客们的视发和掌心,我痛痛快快地戒掉了逛网吧的恶习。  相似文献   

14.
蒋建国 《现代传播》2015,37(2):69-73
在网络社会,网络与网民之间已形成相互依存的关系。但是在网络消费主义的影响下,网民对网络的过度依赖,会导致主体与客体的倒置,身体与心灵的分裂,形成严重的上网焦虑症。此类焦虑又进一步强化了网络迷恋,形成了网络导向型生活方式。网络消费主义对人文与哲学精神的排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时代问题,并由此导致网民的价值迷乱和精神缺失。  相似文献   

15.
《新闻前哨》2006,(8):80-80
据《新华网》7月15日报道:“周末我没空,我要参加群里的活动。”24岁的公司白领陈灿经常如此拒绝朋友的邀请。“群”,对上网较少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陌生,但是对经常上网冲浪的人来说已是司空见惯。  相似文献   

16.
17.
梁馨予 《大观周刊》2010,(31):32-33
氧气女DNA解码说明: “我的生活我做主”是你的最高生活准则。你是个不折不扣的“氧气女”。你追求生活的自在主义,活出真我个性。工作时,你不愿“被坐班”,最好时间地点都能弹性安排,因此你热烈拥抱“自由工作”  相似文献   

18.
李强 《视听界》2009,(3):119-119
最近的日子很文艺。 读了一堆的闲书。《小团圆》看到头疼欲裂。除了要忍受开头两章的语无伦次,还要面对重新评价张爱玲的认知建构。在穷困潦倒的避世晚年,她还是忍不住要细说当年,历数那个人的不是,挽回点“不过是某个男人众多小妾中的一个”的不堪。而张迷们的想象中,她不该是这样的,她应该是决绝的,应该是冷酷的,应该是离开时不流泪离开后背脊绷得紧紧的,  相似文献   

19.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出国留学,可时值高考迫近,独木桥上的人仍然不少。他们有个大学梦。梦境一时真一时幻。武汉大学毕业生的这篇文章无疑将他们拉回了现实。在武汉大学优秀毕业生眼里,大学已经失掉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精神,成了名利场。学生们混文凭,老师们混职称。他不愿走寻常路,从而发问:"到底是我疯了,还是社会疯了?"  相似文献   

20.
目前这场关于“陈凯歌PK胡戈”的讨论,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可观的公共讨论的空间——有了一个自由言论的空间,就要求所有参与到这个空间来的人们,要保护它,遵守它的规则,让我们在不同维度的交锋辩论当中,变得更加聪明和练达。[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