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3 毫秒
1.
赵雅丽 《百科知识》2003,(11):54-55
北京的四合院历史悠久,自元代正式建都北京、大规模规划建设都城时起,四合院即与北京的宫殿苑囿、王府衙署、庙坛寺观,胡同坊巷同时出现了。经过数百年的营建,又以其京师京味的独特风格而驰名中外,成为北京一景。 四合院是老北京的建筑经典。北京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  相似文献   

2.
记者:北京青年孙传东,半年多来走街串巷,将即将消逝和没有消逝的北京胡同四合院的木雕、砖雕及象眼儿画临摩下来,而且还拍下了大量的珍贵照片。孙传东在走访专家和普通百姓时,许多老人和专家无不为即将消失的胡同文化扼腕叹息。据专家所知,构成北京胡同文化的象眼艺术还未见新闻媒体报道。因此,我刊为首次向世人披露象眼艺术。  相似文献   

3.
牌楼、小胡同,四合院这些老北京的象征,在刚刚建成的首都博物馆里,带给了参观者别样的北京风情。这座被认为目前国内设施最先进、文物保存条件最好的博物馆里面到底是啥样?让我们进去瞧瞧。  相似文献   

4.
用“胡同深处的创意工厂”来形容北京后街美术与设计文化创意产业园,是再恰当不过的。因为它地处繁华的京城中心腹地、京味浓厚的亮果厂胡同内,左眺故宫、紧邻老北京皇城根遗址公同。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来,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北京处于城市建设快速发展时期,很多新建筑不断涌现出来,极大地改变了北京的城市面貌。但是很多老北京人对此却不以为然,不少人对大片的四合院民居、胡同文化的消失而唏嘘不已。对古都风貌的保护究竟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原则态度,对这些年来北京建设的新成就应该做什么样的评价,乃至对老北京城市风貌的价值判断,依然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一个有趣的现象是:越是年纪大的学者对老北京城市面貌和传统就越是怀念,而对北京的新建筑越是看不惯。不过也有例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焕加教授就自称在这方面是建筑学界的少数派。  相似文献   

6.
现代城市面貌的改变、更新其速度非常之快,被这一巨流所推动,城市中心的各个地区,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使许多传统的街巷、四合院在大规模的拆建中迅速消失,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也相应地受到了破坏.胡同作为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也经受着同样的考验.  相似文献   

7.
张伟 《科教文汇》2007,(8S):147-148
现代城市面貌的改变、更新其速度非常之快,被这一巨流所推动,城市中心的各个地区,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这样的变化,使许多传统的街巷、四合院在大规模的拆建中迅速消失,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也相应地受到了破坏。胡同作为北京传统民俗文化的代表,也经受着同样的考验。  相似文献   

8.
王越 《百科知识》2011,(11):58-59
黄和绿是北京的典型色调,黄代表尊贵,金碧辉煌的故宫是至高无上的象征。绿是北京的灵魂,遍布大街小巷和四合院里的绿树,组合成大片绿色,给北京城的春天带来无限活力和生机,并留下大批以树命名的街巷胡同和地名。初步统计,北京城区以树为名的街巷胡同竟有123条,它们像一幅幅充满文化韵味的画卷,展示出绿色北京的悠久历史。  相似文献   

9.
北京的四合院闻名遐迩,旧日的北京,除了皇家苑囿,寺观庙坛及王府衙门外,大量的建筑,便是那数不清的百姓住宅。在众多样式的百姓住宅中,尤以四合院最具代表性。谈到四合院的建筑艺术那真是博大精深,纵览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文化于一身。半年前我利用业余时间,走进一座座北京四合院,象眼儿建筑艺术——展现在我面前。  相似文献   

10.
北京的会馆     
王铭珍 《百科知识》2010,(17):53-55
会馆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明清时期的北京,是当时全国人才最为密集的地区,特别是在南城的宣武等地,士人文化构成了那里的文化主体,而存在于北京的众多会馆,就是形成这一文化的摇篮和重要载体。在北京南城的胡同里有近400家会馆,其中70%集中在原来的宣武区,会馆的兴衰,也折射着历史的沧桑变化。  相似文献   

11.
金秋时节,在京城一条条温馨的胡同里,在一座座古香古色的四合院中,那一株株古枣树上像红玛瑙般的大枣坠满枝头,给古都北京平添了一种静穆安谧的天然之美。北京的古枣树也和古槐、紫藤一  相似文献   

12.
过去北京人常说:“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北京胡同形成于元朝,据史料记载,元朝大都有“三百八十四火巷,二十九弄通”,共计413条胡同;到了明朝,北京共有街巷胡同1170条,其中直接称胡同的有459条;而清朝北京直接称胡同的街巷是明朝的一倍多,有978条。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又新添了不少的街巷胡同。如1982年,在北京的街巷中,直接称胡同的约有1316条。如今,北京胡同的数量已远不及从前。但胡同作为老北京的标志之一,仍然吸引着中外游人追寻历史的步伐和探求中华文化的目光。北京胡同的由来关于北京胡同的由来,目前大致有4种说法:一说,…  相似文献   

13.
王金启 《科技风》2011,(23):195-196
文章以北京某四合院建筑工程的结构设计为例,介绍了仿古四合院的设计过程。该项目是用现代的技术手段及材料来实现古旧四合院的制式风格与外观要求,满足功能的需要,保持四合院的神韵。设计研究表明:现代结构设计与古建的合理结合,能更快更好的建设仿古四合院,便于施工,节约成本。希望此文能为传统建筑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一点贡献。  相似文献   

14.
《世界发明》2008,(5):94
4月4日,由中国文化管理学会文化创新专家委员会、ICIA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联盟共同主办的“文化祭祖,创意聚会”活动,在北京市东城区方家胡同46号院的“创意街坊”举行。  相似文献   

15.
肖焕中 《世界发明》2011,(12):76-77
清风雅筑坐落在一家有着100多年历史的老北京四合院之中,小巧精致的房间跟酒店的风格迥异,很合适真正渴挚感受老北京原味的驴友们  相似文献   

16.
胡同与北京的胡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的街巷称胡同,胡同成为北京文化的一部分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但您知道吗?作为地名通名,胡同不仅是街巷名称,而且还是自然村落名称;北京既不是  相似文献   

17.
沈从文和废名是京派小说的代表作家,他们的文化选择代表着京派作家的整体选择。试图从这两位作家对传统文化、乡村文化、以及民间文化的选择这三方面来展示京派作家的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各民族的民居建筑,因民族文化、地域、气候不同而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犹如群星散落九州大地,蔚为奇观。北京四合院是我国最能反映传统文化的民居。标准四合院是:坐北朝南,前院正房三间,院东西面厢房各三间,有走廊通后院。后院的布局如前院。院里栽花植树,体现我国传统上“前堂后寝”的礼制规格,房院联合,结构方整,安谧敞亮。  相似文献   

19.
左雯霞 《科教文汇》2007,(8S):91-91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将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进行整合,既是对民族文化的保存、继承和发扬,也是对幼儿园课程资源的丰富。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民间文化对于幼儿体格、认知、情绪、个性和社会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都具有较强的效度和信度。  相似文献   

20.
袁刘 《知识窗》2010,(5):46-46
朱红色木门加上石阶.琉璃瓦,老北京的市井文化在弯曲的胡同中蔓延开来.让人流连。从弯曲的胡同里钻出来.穿过一条小街。转向外面的现代城市.一排整齐的黄包车就出现在了眼前。老红色棚顶,干净的竹席座椅。统一的三轮车型前挂着车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