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如何让内地西藏班孩子们学会自律,在和风细雨润物无声中接受更好的教育呢?一、人性引领,学会自律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他们良好的品质,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坚强的意志,不断地让他们学会自立、自强。我班学生基本都能记得"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也基本都懂得"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在奏响文化主旋律的同  相似文献   

2.
教师要想在专业成长方面获得长足进步,必须要有强烈的成长意识。也就是说,教师要有成长的动机和兴趣。没有成长意识,教师的成长免谈。一个教师是不是有成长意识,可以看他有没有做到"四自":自愿、自觉、自律、自立。成长意识从哪里来?来自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是改变人。陶行知说:"教育就是教人变。教人变好是好教育,教人变坏是坏教育。活教育教人变活,死教育教人变死。教人不变或不教人变不是教  相似文献   

3.
前两天,与郑老师讨论何为善。他说:"善是助人自立的,大善是无我的,如果秉承了这样的想法,放手去做,一切皆得圆满。"我却仍旧困惑不安。困惑的是作为一名乡村志愿教师,我注定只能陪伴我的学生们走过短短一年的生命旅程,而不能给予他们真正需要的归属感。那么,如何既能获得学生信赖又不令其过于依赖?如何拥有助人自立的力量,让他们有能力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生存的支点?不安的是如若真的"放手去做",会不会犯错,从而给他们带来伤害或坏的影响?正烦恼时,收到郑老师的邀约,嘱托我为其《江湖夜雨十年灯——我的学生时代》作文。郑老师用极为  相似文献   

4.
当我再次执教"走向自立人生"这一课时,我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变化,我想可不可以让学生做一回先生,站到我的位置,师生共同思考"自立"这个人生大问题呢?环节一【自立举例】请同学们结合学习、生活、处理社会问题三方面思考,你或别人在生活中做到自立了吗?寇希文(女):我有个表弟,他到我家走亲戚,吃鸡蛋时让我帮他剥蛋壳,我问他怎么不自己剥,他说他不会  相似文献   

5.
马丁·布贝尔在"我与你"对话哲学思想基础上阐述品格教育思想,使这一思想具有了新的视角和独特的作用.提出要在"我与你"的基础上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品格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选择能力和责任感,品格教育要坚持真诚、信任原则,品格教育途径是提问与交流.他的理论对我国中小学德育改革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人们外出行走,途中遇雨,未带雨伞势必淋雨,自然就会想到,走多快才会少淋雨呢?一个简单的情形是只考虑人在雨中沿直线从一处向另一处行进,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已知,问行人走的速度多大才能使淋雨量最少。参与这问题的因素:降雨的大小;风(降雨)的方向;路程的远近和人跑的快慢。分析:淋雨量在数学上如何表示?假设  相似文献   

7.
雨中的蜗牛     
今天,雨下得真大!妈妈帮我撑着雨伞,走在回家的路上。突然,我看见了一只小蜗牛。它全身都被淋湿了,正在雨中慢慢地爬着。我想:小蜗牛淋了雨会不会感冒呢?我不顾妈妈的叫碱,从雨伞下跑出来,用我手中的小盒子给小蜗牛盖了一间小房子。  相似文献   

8.
道德教育、品格教育和公民教育是当前西方教育学界热议、我国教育学也日益关注的话题.三者都与人的德性成长有关,但重心各异:道德教育在西方有着特殊内涵,受认知主义心理学的影响浓重,偏重学生道德认知能力的培养;品格教育以培育"好人"的品格、能力和习惯为指归;而公民教育是道德教育的一种形式,重心在于传递政府、制度方面的知识,形成"好公民"参政议政的能力为主旨.在关系上,公民教育需要品格教育和道德教育作为基础;反过来也有助于加强和拓展品格教育和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9.
《少年科学》2014,(6):40-40
<正>最近电脑的音箱好像"感冒"了,播放出来的歌曲全都变了调,男生的声音特别细,女生的声音变成了机器音。我把音箱连接线拔了又插,开关是关了又开,问题依旧。我再双击任务栏右侧的"音量"按钮,在弹出的"主音量"对话框中,按相关声音调整项的要求仔细修改,仍然无济于事。这可怎么办?不会是音箱坏了吧?于是,我换了一个新音箱,声音故障还是不见好转。  相似文献   

10.
雨中的蜗牛     
窗外的雨仍在淅淅沥沥地下,孩子们只好在走廊里说说话,走动走动。我在教室里批改作业,几个孩子围在我周围象小鸟叽叽喳喳闹个不停。王决一脸郑重地冲进教室向我报告:“阮老师,杨晨在雨中玩水,被值日老师发现了。”接着,好几个孩子推着杨晨走进来,一边七嘴八舌地批评杨晨:这周的三星班级要没了。杨晨的头发有些湿,衣服也有些湿,嘟着嘴不说话。我有些生气,说:“老师刚刚叮嘱过你们,淋雨容易感冒的!”杨晨耷拉着脑袋,嘀咕着:“我不过是看蜗牛嘛!”“看蜗牛?真的?”我问。这小家伙是个鬼机灵,听我的话音里没有批评的意思,脸一下子生动起来,兴奋…  相似文献   

11.
鞠鑫 《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15,31(1):124-127,140
约翰·杜威提出了"教育生长观",指出教育就是不断生长的过程,包括体格、智力和道德的生长。"生长自身才是惟一的道德的目的"。"教育生长观"是推动现代学校品格教育走向理性化的路径。现代学校品格教育就是以培养人的德性生长为目的,它以人的未成熟状态即人的生长或发展的可能性为前提,它的内在价值在于人的德性经验的改造或重组,外在价值在于协调个体与社会的关系,以个体德性经验的增长带动社会经验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哈佛大学的培养目标作出了回答—a fine human being(培养好人),即品德第一,而第二目的则是提高智慧。"小胜靠智,大胜凭德。"道德常常能弥补智慧的缺陷,然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如何完善学生的道德品格,使其逐步靠近人生的"大胜"?在深入研究学校百年来的发展历程之后,我们发现"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13.
李金梅 《考试周刊》2014,(98):184-184
<正>一、教育之根——立德树人教育之根是什么,办学思想是什么?其实就是在回答"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这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也是教育的永恒主题。2012年11月30日的人民日报这样指出:人们不会忘记那个寓言般的故事——"您在哪所学校学到了最重要的东西?"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样回答:"在幼儿园,我学到了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道歉,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  相似文献   

14.
民族性与民主性:两种维度的国家认同教育及其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水兵 《教育学报》2013,9(1):21-26,36
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是"民族"与"国家"的融合体。民族意义上的国家认同和政治意义上的国家认同是现代国家认同教育的两个基本维度。前者以民族历史、文化、语言认同为核心,涉及共同血缘、地域、历史等文化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后者以宪法认同为核心,涉及人权、民主、法制等共同政治价值维度的认同教育。两者共存于国家认同教育的建构过程,不是非此即彼,而是良性互动,应有机地统一起来。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爱国走向宪法爱国是时代发展趋势,民族品格的塑造和民族精神的培育仍然是当代公民教育的重要使命。现代公民教育在两者张力之间培养既有民族品格和民族性精神,又具有现代民主意识的理性爱国公民。  相似文献   

15.
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的地方,是教书育人的主要载体,抓好教育首先要办好学校。温家宝同志在全国教师工作暨"两基"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要求:"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孩子"。那什么样的学校才是好学校呢?我认为一所好学校应该有境界,有道德,有品位,有质量,有特色。好学校要有境界。作为教书育人的学校需要有一种境界,应该有思想,有精神,有灵魂。有境界才有学校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这就要求学校校长要根据现代教育理念,从学校实际出发,确定学校校本化的办学思  相似文献   

16.
正读罢马海玲老师的《我的"输"与"赢"》这篇文章,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我看到了马老师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对真教育的坚守。但是转念一想,难道我们对真教育的坚守和学生的发展,就非得以教师的"输"为代价吗?这两者的关系就非得是"水火难容"的对立关系吗?现代社会无论是经济领域、政治领域还是文化领域,都在积极追求一种"共赢"或者"双赢"目标。难道教育这个特殊领域就特殊到不能实现"双赢"吗?我觉得,在教育过程中可以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双维目标。我们教师有能力培养出得到社会认可的学生,也就一定有能力把自己发展成为有一定社会  相似文献   

17.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教学观,培养学生鲜明的个性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人才观。小学语文教学怎样发展学生个性呢?笔者有以下几点体会:1.在识写生字中,关注个性。教学中,我创编了"四步识字法":一看,二记,三写,四评。即先看清字形。其次引导学生根据具体的字和自己的实际,用自  相似文献   

18.
劳动教育有其特定的教育意义。劳动能强身,劳动可健体,劳动能磨练人的意志。在今天物质较为丰盈、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目渐突显的时代,强调自立精神,并通过劳动来培养青少年一代的自立意识和自立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劳动是培养学生自立意识的最佳途径,也是锻炼人格的有效方式。现在青少年生活在长辈的服务之中,想劳动但是却没有劳动的机会,缺乏劳动的体验,学不会自己照顾自己。做为学校,我们要利用好劳技课,为他们补上这一课,给他们创造劳动的机会,教会学生劳动,让他们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感受到劳动的快乐。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过程中,关注最多的是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创新能力的培养,往往忽视了对学生品格的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品格在教育中应当处于首位,如果品格不好,即使学习知识再多,创新能力再强,在工作中也不会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本文笔者通过多方交流与观察,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分析,提出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多个方面.   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品格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