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戏曲艺苑里的两朵奇葩,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本文就《西厢记》、《牡丹亭》之创作过程、剧情及艺术表现形式和对后人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2.
《西厢记》与《牡丹亭》同演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王实甫与汤显祖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了他们的爱情理想。这两首用热烈音符谱就的青春、爱情赞歌。几百年来,撞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们的心扉。崔莺莺与杜丽娘也已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至情至真的化身。文章通过对《西厢记》与《牡丹亭》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揭示出王实甫、汤显祖二人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社会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3.
正纵观中国古代戏曲流变过程,多数人认为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在先秦时期,发展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在唐宋时期。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一次繁荣,其主要代表作品是《窦娥冤》《西厢记》等;明中叶到清中叶是传奇的鼎盛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二次繁荣,其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等。本文就两次繁荣的代表作《西厢记》与《牡丹亭》,试从主题、爱情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以其对爱情描写的深刻性、广泛性、悲剧性成为中国小说史上描写爱情的顶峰。文章从与《牡丹亭》、《西厢记》等作品的比较中,阐发了《红楼梦》所表现的全新的爱情观,揭示了《红楼梦》将爱情置于封建社会全方位背景下加以描写的独到之处,剖析了《红楼梦》所表现的理想爱情的悲剧价值。  相似文献   

5.
《牡丹亭》是描写柳梦梅、杜丽娘之间生死相恋的一部爱情名剧,它可以与《西厢记》相媲美,但它的主题并不单一,结合汤显祖的科举经历,解读《牡丹亭》文本,可以从苗舜宾、柳梦梅、陈最良这三个剧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充分地体会到反科举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6.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在爱情描写方面都蕴含和表现了时代精神和作者的进步思想。由于历史的不断发展和封建社会的不断走向没落,三部作品的主人公在对爱情的追求上一个比一个更为深刻、彻底,而结果却一个比一个更为凄惨。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出人类爱情是一个在情理对立和斗争中不断发展进步的连续过程。  相似文献   

7.
《牡丹亭》之于《西厢记》,是划时代的发展。这体现在主题思想、表现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等。通过二者比较,可以看到《牡丹亭》在思想和艺术上的独特成就。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戏剧中,《西厢记》、《倩女离魂》和《牡丹亭》均以爱情为主题,并表达了中国古代女性的主体意识。在这三部戏中,《倩女离魂》无论在思想、戏剧冲突、还是戏剧手段上,都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三部戏体现了中国戏剧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9.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王实甫的《西厢记》并称“爱情双璧”,二者都是以青年男女大胆主动追求美满婚姻爱情、反对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束缚和压抑为主题。他们的敌对势力异常强大,尽管杜丽娘与崔莺莺、柳梦梅与张生、春香与红娘在性格上千差万别,但他们最终都通过共同的奋斗与合作来反抗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其中有着新的文化内涵和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死不渝的爱情,是文学作品永恒不变讴歌的主题之一.<西厢记>和<牡丹亭>一为现实主义剧作,一为浪漫主义剧作,同是爱情剧的杰出作品.  相似文献   

11.
高敏 《文教资料》2008,(31):7-9
在谈到<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思想性的时候,比较公认的看法是<西厢记>是以情反礼,<牡丹亭>是以情反理.而我认为<牡丹亭>的主题是赞扬女性热爱自然、热爱生命、追求自由爱情的斗争精神,从而表达对女性做人基本权利的肯定和呼唤,表达对女性的尊重.从整个剧作中可以看出作者有着初步的女权精神.  相似文献   

12.
王实甫《西厢记》与汤显祖《牡丹亭》都是中国古典戏曲的名著,但是由于作家艺术个性的差异,他们在抒情艺术上风格不同。王实甫《西厢记》真实描绘了人物情感产生的过程和复杂的现实关系,细致地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抒情艺术带有鲜明的写实的倾向;汤显祖《牡丹亭》创造了突破生死的戏剧境界,以表达不同寻常的激情,明显具有浪漫主义的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3.
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牡丹亭》是汤显祖“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的一部。整个传奇以“情”胜“理”,热情地讴歌了一对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剧中的杜丽娘相比此前二百多年前王实甫《西厢记》中的崔莺莺更具反抗精神。崔莺莺的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的宝黛爱情既从《西厢记》中得到启迪,又在《西厢记》的基础上有所超越。文章结合具体文本,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分析:对《西厢记》的阅读,宝黛跨越爱情的门槛;对《西厢记》的使用,宝黛享受爱情的密码;对《西厢记》的超越,宝黛得到爱情的升华。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优秀剧作。通过将两剧时代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显示出不同时代的特殊文化意义,展现了两位叛逆女性以“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思想过程及叛逆性格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6.
崔莺莺和杜丽娘分别是《西厢记》、《牡丹亭》中的主角,她们都出身于名门宦族,从小就受着严格正统的封建教育,由于她们所处的时代不同,她们追求爱情幸福的方式各异,本文分析,比较了崔莺莺和杜丽娘在反抗礼教、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同的时代特征,如果说《西厢记》表达的是封建的婚姻制度如何对幸福的恋人设置障碍并加以迫害,那么《牡丹亭》是写杜丽娘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爱情根本不可能。  相似文献   

17.
《西厢记》是元代杂剧中表现爱情题材的优秀作品,写的是相国小姐崔莺莺和书生张珙的恋爱故事.这个故事最早见于唐元稹的《会真记》,到金代董解元《西厢记后(扌刍)弹词》(也叫《西厢记诸宫调》),辗转流传,几百年来,不少人通过诗歌,小说,说唱等艺术形式去表现它,到了《董西厢》,它的主题,人物和情节,都已基本定型,并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王实甫另辟蹊径,用杂剧这种形式对它进行了再创造,使这一传统题材,别开生面,焕发出新的强大的生命力,跨上了新的高度,其出现,使《董西厢》等表现崔张爱情故事的文学作品黯然失色而被人遗忘.后来仍有不少人陆续写这个故事,但都难以逾越《王西厢》取得的成就.甚至在整个古典文学作品中就表现的爱情题材而言,也很少有超过《西厢记》的影响的.如明人汤显祖的《牡丹亭》,无论其反理学的创作目的还是追求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的主题,主人公的判逆性格,都比《西厢记》更为自觉和强烈,但就社会影响来看,它没有能够达到《西厢记》的广泛程度.  相似文献   

18.
《西厢记》和《牡丹亭》都是反映封建社会青年男女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专制的优秀剧作。通过将两剧时代背景、人物的生活环境及两位主人公的性格特征进行比较,显示出不同时代的特殊化意义,展现了两位叛逆女性以“至情”超逸传统意识的思想过程及叛逆性格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9.
汤显祖的《牡丹亭》和莎士比亚的《罗密欧与朱丽叶》都是出现在十六世纪中后期的爱情戏剧,两部作品都表达了追求自由爱情反对封建的主题,本文拟从人文思想关照下的角度来比较《牡丹亭》与《罗密欧与朱丽叶》两剧中主人公的艰难爱情。  相似文献   

20.
《西厢记》《牡丹亭》《红楼梦》展示了元明清三个不同时代女性生活的画面 ,呈现了女性意识逐步觉醒与不断深化发展的历史样态 ,为五四之后女性的解放与女性主义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