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胡适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位大文学家,其实他也是一位大收藏家.无论是从收藏的规模、藏书的珍稀、对藏书的喜好来看,还是从版本、目录、校勘等知识的掌握来看,开一代风气之先河的胡适都够得上藏书家的资格,尽管这一称号对获得过30多所世界知名大学名誉博士、担任过北京大学校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的胡适来说并不能增加多少光环.  相似文献   

2.
"平实伟大,德高望重,老骥伏枥"是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理工学院原图书馆馆长,该校终身教授、名誉博士以及国际交流项目负责人杨肇英的真实写照.  相似文献   

3.
祥子 《湖北档案》2014,(3):40-42
正1935年1月,胡适应香港大学之邀,往游香港。此前,一些朋友曾经劝胡适不必前往。但胡适认为,此行不仅仅是前去接受香港大学授予的名誉法学博士学位(这是胡适所有35个名誉博士学位中的第一个),也是想借此机会对他从未去过的香港、两广等地的教育文化事业有所考察,所以坚持践约赴港。1月1日早9点半,胡适乘哈里森总统号船从上海起程,4日到达香港。在港停留5日,除参加授学位仪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拿来主义>,开篇谈及当时的"送去主义"时,说:"听说不远还要送梅兰芳博士到苏联去……我在这里不想讨论梅博士演艺和象征主义的关系……"[1]云云.对于梅兰芳先生的博士学位问题,即梅兰芳先生荣获名誉博士学位的具体原由,在鲁迅研究资料中均没有详尽的交代,从鲁迅研究的角度也许没有必要,但作为一则史实,从知人论世角度出发,有必要弄清楚.  相似文献   

5.
出版纪事     
1999年10月6日全国教育出版社发行工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8日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严禁进口、销售境外“法轮功”类出版物的通知》。9日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印发(著作权行政处罚文书示范格式>的通知》。11日复旦大学授予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总干事依得里斯先生复旦大学“名誉博士”仪式在上海举行。回回一14日第九届闽浙赣鄂出版理论研讨会在井冈山举行。12日新闻出版署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期刊刊期变更审批管理的通知》。12-14日全国首届报刊杂文编辑工作研讨会在杭州举行。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80余家报刊社的130余位代表出…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以来,由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名誉博士、香港著名收藏家、出版家石景宜先生含辛茹苦创办的汉荣书局,在台港澳、东南亚及欧美华人地区名闻遐迩。近十年来,石景宜先后数次出巨资向全国多家图书馆、高等院校赠送历代典籍及人文、艺术类图书,而且将自己半生以来跋涉海峡两岸、辛勤收集珍藏的一批名家书画精印成册,寄赠海内外书画界人士。这一壮举,感动了文坛画坛书坛成千上万的同仁,几年间,海内外无数华人书画家怀着知音难觅的感佩之心,将融汇自己深情的代表作纷纷寄赠给石景宜先生。石景宜为了向社会公众展示这批作品,先后遴选精印成…  相似文献   

7.
这是列侬在回忆列侬,不是我们在回忆列侬——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听到他的歌声时,他已遇刺而死去多年。我们也不可能像他那样回忆,我们的六七十年代与他的迥然不同。他死后,我们只能在客厅里听他的歌,只听得到他的文艺,而不见他的愤怒;只感受到他的经典,却不了解他为什么现代。  相似文献   

8.
横刀 《天津档案》2007,(3):43-43
中专毕业后,他去了深圳打工。不到半年,凭着个人的勤奋和超强能力,他坐到了管理层位置,每月能挣到5000元。那时他才17岁,可他并不满足。为了大学梦,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回到家乡补习功课,准备参加当年的高考。可是没有一所中学愿意收他,因为他没读过高中,所有人都认为他考不上大学.会影响学校的升学率。最后,好不容易有个学校收了他,第一次月考,他考了全班倒数第二。但他毫不气馁,依然刻苦努力。第二次月考,他升到全班第一,第三次已经是全市第一。一个学期后,他成为当地15年来第一个考上清华的大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庄严 《新闻世界》2005,(12):22-23
他曾是一个普通的农民,种田耕地,养儿育女,来到成都后他成了一名帮人背货的搬运工,但能吞钉子、快速摇头的功夫改变了他的人生。舞台上他活力四射,对观众有求必应,连续五天吞162颗钉子的风光历史却差点要了他的命;他也曾想过放弃,结束舞台生涯,但是他说他欲罢不能,他喜欢吞钉挑战自己……  相似文献   

10.
乐观人生     
前些日子,我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故事:一位即将退休的老人,突然感到胸口发闷,他的老伴一再劝说让他到医院检查一下,可他总是推来推去,直到迫不得已,他才向老伴保证:等小儿子结完婚,一定去检查。在他小儿子结婚的那一段日子里,他的脸上每天都堆满了笑容。后来,他终于在儿子的陪同下做了检查。当检查结果出来时,他的家人惊呆了———老人患肝癌,癌细胞已经开始扩散。他的儿女们决定瞒着他,让他走好生命的最后一程。大家对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却只字不提有关癌症的事,只说是肝部发炎。老人看上去是相信了,因为他依旧整日笑呵呵地…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原来是尊孔的。“五四”时代,“打倒孔家店”是一个响亮的口号,对此,郭沫若却有不同看法。他在给宗白华的信中说:“孔子这位大天才要说他是政治家,他也有他的‘大同’底主义;要说他是哲学家,他也有他的‘泛神论’底思想;要说他是教育家,他也有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底动态的教育原则;要说他是科学家,他本是个博物学者,数理的通人;要说他是艺术家,他本是精通音乐的;要说他是文学家,便单就他文学上的功绩而言,孔子的存在,便是难推倒的:他删《诗》、《书》,笔削《春秋》,使我国古代文化有系统的存在,我看他这种事业,非是有绝伦的精力,审美的情操,艺术批评的妙腕,那是不能企冀得到的……要说孔子是个‘宗教家’、‘大教主’,定要说孔子是个中国的‘罪魁’、‘盗丘’,那是未免太厚诬古人而欺示来者。”  相似文献   

12.
出塞战斗的记者生活之一谈风对于记者来说,他的生命是永远年轻的,而不必问他的年龄大小;他的生活总是充满战斗的气氛,因为他总是处在社会矛盾的漩涡中;他的精神状态始终处于跃跃欲试之中,而不管他周围的环境多么平静;他必须虚怀若谷,因为他每天都要碰到新鲜事,每...  相似文献   

13.
人们都说,他是一支“笔杆子”。18年来,他的工作虽在不时地变化,但他执著勤奋地笔耕没有改变,理论文章、调查报告,在军内外报刊上发表了500多篇。了解他的人都知道,他的成功在于他执著笔耕的志向。1976年,他入伍来到部队后,尽管任务重,条件差,却始终坚持认真学习,不丢报道这一行。入伍第一年,他利用休息时间写了反映连队生活的稿件100多篇,年底只见了一篇。第二年,连队执行国防施工,他白天参加施工,晚上坚持在煤油灯下写稿到深夜。这年,他写的稿件在《前卫报》见了7篇。为此,他荣立了三等功,后来调到连部当了文书。营领…  相似文献   

14.
江志顺,中等偏上的个头,像个北方汉子,但从他高高的额头和宽宽的嘴唇上,还是依稀可以看出他南方人的特征。他一头乌发,腰板笔直,反映敏捷,健步如飞,这使人很难想到他已经过了55岁生日。为了给新改名的《军事记者》准备稿子,我们想写他的一篇专访,他很爽快就答应了。但他任务多,工作忙,八小时以内很难有时间坐下来接受采访,只好见缝插针、断断续续地抓住他采访。  相似文献   

15.
一个偶然的机缘,使我在军校结识了他,他长得普普通通.不显山,不露水,平头圆脸,单眼皮,小眼睛,标准个,一开口自带三分笑意……相处几年,对他的身世以及拼搏历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采访他时,竟跑了宿舍——办公室——训练场三个地点。他,就是北京军区某机械化集团军新闻干事杨吉庆,他说.在人生的道路上,他只相信三句格言——  相似文献   

16.
论扬雄     
翻开《汉书》扬雄的传记,再看扬雄的文集,扬雄特异的形象从烟尘仆仆的史卷里由模糊渐至清晰。他理应是清瘦的,单薄的身躯常年蜷缩在书堆里,呈露着岁月古旧的色调,仿佛还能闻到那里散射出来的书卷气息。他在物质上必然也是匮乏的,因为他什么都没有,只有精神。他所有的财富都用在锻造那眉宇间隐约逼出的清气,那满屋子铺天盖地的书籍呈示着他精神的富足。不看书的时候,他就喝酒。门庭荒芜了,很少有人光顾他的房屋,他原有的口吃使他更不懂得说话,他也无须多言。他的灵魂只叩间先哲的心扉,在静寂的书斋,他拥有许多可堪与谈的朋友。…  相似文献   

17.
厚德 《军事记者》2004,(7):42-43
他说他搞新闻这20年,基本是顺其自然,只管种不管收。后来他又说,顺其自然是一种境界,他达不到,再说也没有只种不收的道理,就叫亦种亦收吧。他说一提20年,就有点算总账的感觉,是“过去时”了,但他说没有跌荡起伏起码是耐人寻味的事件作支撑,波澜不惊,平淡无奇,他只能算总账,加巴加巴也许才有点分量。  相似文献   

18.
有一个中国的年轻人,从小就十分优秀。他来到日本留学,在名校里一路过关斩将,是尖端科学界前途无量的尖子生。在今年,他遇到些挫折,随之轻生了。他的亲人不同意写进报道里,因为,在他的家乡,没有人知道他是自杀。  相似文献   

19.
叶圣陶和编辑工作叶至善我的父亲叶圣陶生于1894年,1988年逝世。他在晚年说:如果有人问他的职业,他就回答说,他的职业是编辑。在一生中,他做编辑工作的时间最长,超过了60年。他进商务印书馆正式当编辑,是1923年年初。在这之前一年,他和朋友们一同编...  相似文献   

20.
陈昉  周文璟 《大观周刊》2006,(37):86-86
侠客点击:张实的头衔很多,他是昆明山野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同时他还是昆明登山探险协会主席,政协委员等,但他更喜欢别人称呼他为思想者而非企业家。张实创造过很多个第一,他与一帮早年的同道之人发起的昆明登山探险协会是中国第一个民间户外运动组织,也被中国官方认定为中国户外运动的开端,他著了中国第一本户外运动指导图书,他创办的昆明山野旅行社是中国第一家开展特种旅游的国内旅行社,今年初他又被评为“全国十大户外人物”,他的领奖词却这样写道:“鄙人无能去攀珠峰,无才去搏商海,惟有公心在胸、推动合作,为本地户外运动事业发展尽其薄力而不负此名”。他的人就跟他的名一样,实实在在,不加任何修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