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性善论"是孟子思想的基点。以"心"说"性",将心、性合言,是孟子"性善论"最突出的特点。"性善论"的真正意义在于提拔与高扬人的主体性与道德自觉性,而这一点一直是教育的关键所在。直之今日,"性善论"的价值依然熠熠生辉,它给现代教育提供了多重借鉴。  相似文献   

2.
孟子继承孔子的“仁者寿”理论并有所发展,他所创立的养“浩然之气”养生观,从伦理养生的角度,为我们揭示了道德行为健康有益于长寿的奥秘,不仅极大地丰富了养生的内涵,还将养生文化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对现代学校道德健康教育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已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正式确立后,如何加速走向法治国家的进程是法学工作者的使命。为此,本文立足传统法律思想宝库,抽取孟子法律思想作为切入点,提出:在中国走向法治社会的道路上,必须立足传统法律思想,借鉴西方国家法治经验教训,使两者有机结合。孟子法律思想给我们的启示:树立宪法和法律至上的观念;注重发挥人的作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注重道德建设,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让利于民,营造宽松政策环境,推动社会经济进步。  相似文献   

4.
孟子的“良心观”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所谓的“良心”实际是一种天赋的道德层面上的善性,是“性善论”的理论依据,是“天人合一”的联节点,具有根本性、先天性、可塑性、可变性、层次性等特征。研究孟子的“良心观”对我们目前反腐倡廉和构建和谐社会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国强 《职大学报》2007,(1):106-108
道德教化思想是孟子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孟子道德教化的目标依境界高低分别为圣人、大丈夫、君子和士;道德教化的途径分为自修之道和施教之法;孟子提出的这些理想人格目标和教育方法,对于当今社会主义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孟子的德治思想是与他的仁政、民本主义思想联系在一起的,它的理论依据就是"性善论"。本文从孟子性善论角度出发,从民本思想和"仁政"的伦理依据为基点,看人性善是如何论证出仁政思想,同时,客观的来评价孟子的性善论。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人性论思想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孟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从不同角度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伦理思想,性善论和性恶论虽然在善的来源、实现善的途径上有非常大的差异,但在理论归宿上,两者却是一致的,都是为了追求和实现道德上的善。  相似文献   

8.
笔者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需要关注大学生道德知行问题入手 ,从物质利益是道德的基础 ,正确处理好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区分先进性的道德和广泛性的道德等三个方面阐述了邓小平道德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 ,指出邓小平有关道德建设的思想对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过重大影响。对儒家文化进行吸收、借鉴和创造性转换,是当前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儒家文化要走进现实生活,让新道德构建与民生相结合,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一要处理好儒家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关系,二要处理好与现代科技的关系,三要处理好与市场经济的关系。要做好儒文化的推广与普及工作,使儒文化更好地服务于我国精神文明建设尤其是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我国的道德状况出现了紊乱和“滑坡”的现象。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道德规范的软约束机制造成的。因此 ,道德法律化是当前强化道德软约束的有效手段 ,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孟子不仅好辩,而且善辩,可谓是辩无不胜。究其关键是孟子善于抓住辩手这一根本,因人设辩,循类责问。以此视角考察《孟子》之文,其辩术呈现为劝辩式、讲辩式和驳辩式三种艺术范式,形成了《孟子》独具特色的士辩艺术。就其影响和价值而言,它在以道立辩、以情驭辩、以技骋辩和以识促辩过程中蕴含了众多的人生启示和深远的艺术感染力,极具现代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2.
教育是孔子一生从事的主要活动,也是孔子实现政治理想的重要手段。孔子教育思想中又首倡道德教育,旨在培养其理想中的"人",即君子,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孔子德育思想的核心内容与相应的教育方法。孔子的这些思想与经验对当今社会所提倡的素质教育仍不乏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西传统人性论关注的中心有着明显的差别.中国传统人性论关注的核心概念是"善恶",西方(古希腊)传统人性论的核心概念是"幸福".不同的人性论导致了不同的道德观乃至不同的道德教育观.然而,中西传统人性论的分野并非不可逾越,它们共同反映了道德教育面临的几对永恒的矛盾:个体与社会、理性与情感、知与行,而理想的道德教育就是要促使这几对矛盾内部保持适度的张力,从而达到人性的至善和人生的最大幸福.  相似文献   

14.
在对中国先秦儒家主要代表人物孔子、孟子的人性思想进行分析后发现孔孟的理想主义色彩较浓,也较接近"自我实现".他们虽然并不否认"基本需要"的满足,但他们更多地关注在实现欲望过程中如何处理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以及道德理想的实现和道德境界的提升.而在与马斯洛理论结合的过程中,孔子、孟子关于人性、关于人的道德理想的理论,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有益成分.  相似文献   

15.
在后现代主义中所提出的"对话"具有开放性、启蒙性及理解性、反思性等特征。在道德教育中存在于人与文本,师生之间。教育对象自我对话中,将道德教育视为个体的内在需要。  相似文献   

16.
中英两个大国在道德教育运动上都具有各自的特色,英国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探索出的道德教育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中国作为一个具有开放和包容态度的文化强国,应该批判吸取英国道德教育模式中可借鉴的经验,以弥补我国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道德自我反映出个体道德心理的成熟程度,构成道德形成的内在根据。在现实的道德活动中,道德自我呈现出人生定向性、主体性与整体一致性的特质。通过个体精神、意志中功能的发挥,道德自我达成个体德性完善之实现。  相似文献   

18.
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主流意识形态,其中许多观点在今天仍有重要影响。在信息化技术的充分发展的今天,重提儒家伦理道德,对于网络道德伦理的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