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璽①、壐② ①是繁体玺字。封建时代皇帝的印信叫玉玺。唐李商隐《隋宫》诗有“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不过玺作为印信,秦以前并非至尊所专用。蔡邕《独断》说:“玺者印也,信也。天子玺白玉,螭虎钮。古者尊卑共之,自秦皇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也。”相传秦始皇得兰田之玉,命其相李斯篆曰:“受命于天,既受永昌”。自此帝王之印信专名玺。汉高祖刘邦入咸阳得秦玺,世世相传,号称传国宝。其实从  相似文献   

2.
名印赏析     
正"皇后之玺"玉印(西汉)纵2.8cm,横2.8cm,陕西历史博物馆藏。作品欣赏:这是一方非常有代表性的汉代玉印,是已发现的最重要的古代玺印之一。整个印面布局疏朗,笔画线条内含劲力。这方印虽然没有界格,但字与字之间、字与印边之间的留白十分均匀;印文中的笔画以略带弧度的横线为主,这与完全平  相似文献   

3.
咸阳博物院藏有一件螭虎绕凤玉剑首,顶面饰螭虎绕凤图案,背面饰谷纹和变形凤鸟纹图案,征集于汉元帝渭陵附近的新庄村。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及考古资料,通过对其工艺、造型、纹饰等特点的分析,认为这件螭虎绕凤玉剑首的制作时代应为战国晚期至西汉早期,为改制玉器,是王侯贵族的陪葬品,具有鲜明、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正天纵若龙《晋祠之铭并序》,简称《晋祠铭》,唐太宗李世民撰并书。唐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正月二十六日刻,现存山西太原晋祠贞观宝翰亭内。碑高195厘米、宽120厘米、厚27厘米。碑额高106厘米,上刻"贞观廿年正月廿六日"飞白书9字。碑额左右各雕螭首一对,并头下  相似文献   

5.
自“滇王之印”出土后,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广泛注意,有人评为“轰动中外的重要考古发现,确证了那里是滇王贵族的墓地”。“滇王之印”于一九五六年在云南晋宁石寨山古墓(六号墓)中挖出。此印纯为黄金铸成,方形,蟠蛇纽,大不逾寸,印面为凿成的白文,字体是“摹印篆”。按汉朝印章制度:皇帝称玺,(诸侯王也有称玺的,如“淮阳王玺”)臣下称印,玺乃玉制,王印金铸,“印”字入章,始于秦代。汉印的篆法平正庄  相似文献   

6.
印章,用作印于文件及物件上表鉴定或签署的文具.一般印章,需蘸上颜料再印上.不蘸颜料而印上平面后会呈现凹凸的称为钢印;有些是印于蜡或火漆上、信封上的,称为蜡印.古代,多用铜、银、金、玉、琉璃等为印材,后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后盛行石章. 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秦统一六国后,规定皇帝的印独称为"玺",臣民的只称"印".  相似文献   

7.
下图两枚古玺,业经方家品鉴,确系先秦之物.其形制、文字如图,尺寸原大,双面通体镏金. 揖陈平先生指点,初试研究,相与交流. 一、文字识读 按陈英杰先生观点,左印上字为已,"上已下口为已,郭店楚简习见".又:楚帛纪书之纪为"系(言)".《说文解字》无"(言)",《集韵》有之,见于盟书.《印典》、《先秦印风》有"(言)()"印,厘定战国古玺,故此印为"已王".  相似文献   

8.
在秦朝之前"玺"和"印"是同义词,都是指印信、图章,没有尊卑的差别。秦朝以后,皇帝的印信专称"玺",臣民的印信、图章通称"印"。"秦印"和"秦玺",就战国时期来说所指称的内容是相同的,是同义词。就秦朝以后来说,"秦印"和"秦玺"的词义都缩小了,"秦玺"由通称变成了特称,专指皇帝的印章,"秦印"指称皇帝印章以外的印章,"秦印"和"秦玺"变成了在词义上互补的两个概念,成为类义词。  相似文献   

9.
正我涉足金石书画艺术,是从篆刻开始的。最初,也只是勤抚秦汉古玺及流派印章,直至有幸至来楚生先生门下,方渐知篆刻艺术之真谛。来先生是一位艺术风格鲜明,身兼书、画、印三绝的艺术家,又是位循循善诱的导师。"门(门)庭畏客频(频)",即是由来公篆、我刻的颇有纪念意义的印作。来公耳提面命之景,至今历历在目。此外,来公授艺中,常论及"印外求印""广博与专精""传统与创新"等艺术要则,给我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春秋时期,宋、齐、楚鹿上会盟之地望,历有鹿城、鹿邑、阜南、太和四说.本文通过近年平舆县新发现汉汝南郡封泥"原蔍侯相"、"原蔍长印",及阜南县阮城出土的楚玺"专室之玺"等文物,结合历史文献,认为春秋"鹿上"本名为"蔍上",东汉置原蔍县、侯国,其地在今阜南县阮城.  相似文献   

11.
下图两枚古玺,业经方家品鉴,确系先秦之物.其形制、文字如图,尺寸原大,双面通体镏金. 揖陈平先生指点,初试研究,相与交流. 一、文字识读 按陈英杰先生观点,左印上字为己,"上己下口为己,郭店楚简习见".又:楚帛纪书之纪为"(糸己口)".《说文解字》无"(己口)",《集韵》有之,见于盟书.《印典》、《先秦印风》有"(己)(王)"印,厘定战国古玺,故此印为"己王".  相似文献   

12.
<正>《段志玄碑》,唐碑刻,唐贞观十六年(642年)刻立。碑为螭首,高334厘米,宽105厘米,厚35厘米。碑额篆书"大唐故右卫大将军扬州都督段公之碑"16字,无撰、书人姓名。碑文为楷书,23行,满行65字,全文2000余字。此碑原在陕西礼泉县昭陵乡庄河村北段氏墓前,1975年移存昭陵博物馆,为唐太宗昭陵陪葬碑  相似文献   

13.
我国篆刻艺术,同书法,绘画一样博大精深,渊源流长.自先秦之古玺、秦汉印面下,历隋、唐、宋、元、明、清乃至近现代,有无数印作传世.出现了许多印人大家乃至风格流派.然就篆刻艺术整个发展过程来看,如同社会发展,有个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繁荣到衰落、再由衰落到繁荣的循环往复的历史过程.一 篆刻,顾名思义,即是用篆书刻成的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它又被称为“玺”、“玺印”、“印”、或“印章”等,这些都因时代而异.  相似文献   

14.
《契丹大字资料汇辑》蒐集有十五颗契丹文印印样。本文试解其中三颗,希望引起讨论,促进契丹大字的研究。其一是元帅右都监印此印系中国历史博物馆史树青同志所收藏之珍贵文物。承史树青同志告知:四十年前,北京崇文门外喜鹊胡同有位王姓古钱收藏家,得此印,但因不能识读,遂转归史树青同志。印铜质,方形,边长九十五毫米,阳刻九迭篆文共九字。左上角残坏,第七字左肩笔划亦损。印背右边阴刻汉文曰“元帅右都监印”。这是现有契丹文印中唯一附有汉字可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篆刻浅谈     
梁景惠 《中文自修》2005,(10):28-29
印章始于实用,作为民间个人的凭信工具与当权者表征权益的法物:“货贿用玺节”(《周礼》),玺节.即今之印章;“鲁君子,召子贡,授以大将军印”(《淮南子》)。而成为“金石书画”并称的篆刻艺术则是后来的事了;中国的篆刻经营于方寸之内,赏鉴于毫发之末,于刀石间凸现出印家独特的美术修养与艺术风格,代有才人且名家迭出,呈现出星汉灿烂、气象万千的奇景,而独步世界。  相似文献   

16.
蓝瑛的《华岳高秋》(见附图),为绢本设色,纵311.2厘米,横102.4厘米,现藏于上海博物馆.图左上角分别用篆书、行书署款,下钤白文"蓝瑛之印"与朱文"田叔"印."壬辰嘉平"为1652年,时值蓝瑛68岁.若将他早期的作品《溪山秋色图》,和这幅浅绛山水力作一并赏析,可窥其笔法已从年轻时的清简秀润转为老年时的苍劲疏宕. 《华岳高秋》,描绘的是华山壁立千仞的雄姿和苍秀的神韵.华山,由莲花、落雁、朝阳、玉女、五云这五座山峰构成,堪称天下之险山.  相似文献   

17.
<正>《杜君绰碑》,唐碑刻,唐龙朔三年(663年)刻立,碑为螭首方座,高361厘米,宽115厘米。碑额刻有"大唐故左戎卫大将军兼太子左典戎卫率赠荆州都督上柱国怀宁县开国襄公杜君碑"35字篆书,唐李俨撰文,高正臣书丹,楷书,39行,行76字。碑文内容为杜君绰树碑立传,表彰其功绩。杜君绰,官至左武卫大将军,封上  相似文献   

18.
知人     
贪人廉,淫人洁,佞人直,非终然也,规有济焉尔。王莽拜侯,让印不受,假僭皇命,得玺而喜,以廉济贪者也。晋王广求为冢嗣,管弦遏密,尘埃被之,陪扆未几,而声色丧  相似文献   

19.
古玺印赏析     
陈槫三立事岁右(?)(廩)釜陈槫,涖事者名。玺文称右稟釜,表明这是专为仓稟生产的量器。此玺也是用来戳打在陶器上的。这枚巨印呈现给我们一种大气磅礴的气象,让人为之心动。九字分三行,每行三字。章法上字距拉大,取其横势,且参差错落,红白相生。线质厚重朴茂,雄劲老辣,字位处理多作挪移,以加强对比呼应之节奏。陈、立、右三字为一排,下面留有大块不规则空地。槫、事、  相似文献   

20.
《致云夫弟尺牍》,凡18行,每行字数不一,共242字.纸本,纵32.6厘米,横65.4厘米.此札为《宋四家墨宝册》之一幅,原签作《宋黄鲁直云夫帖》.右下角有一小小的"读"字,幅上有明项元汴收藏印17方,清安岐收藏印三方,又有"知颐印记"小印一方.幅前后共有半印三,均为项氏之印,一存"墨林"二字,余两方均存"世家"二字.此札,《墨缘汇观》著录作《云夫帖》,《石渠宝笈续编》亦有著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