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趣是求知的原动力。初中生学了有关二氧化碳的性质后,对市场上诸多的饮料发生了兴趣,“雪碧”“可乐”“啤酒”“汽水”等打开后均有气体产生,这些逸出的气体果真是二氧化碳吗?想办法检测一下。在教师指导下,同学们抓住“CO2 Ca(OH)2——CaCO3↓ H2O”产生白色浑浊现象的本质特征,课内打基础.课外求发展。同学们本着装置简单,材料易得,操作方便,实效安全的原则,产生了一些富有创意的“佳作”.现选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学化学实验装置有些采用了“开放型”或“半开放型” ,有毒气体、烟雾、粉尘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污染了周围环境 ,同时给学生和教师的健康带来危害。本人设计了两套封闭式简易装置“W”型、“H”型(如图所示 ) ,可以有效地解除污染 ,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这两套装置适用范围很广 ,课本中许多化学实验均可采用。下面介绍几个实验的具体做法 :1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向“W”型 (“H”型 )装置的横管处④放入氧化铜 ,在装置的两边①、②分别装入浓硫酸、石灰水 (水位不能超过横管口 ) ,并向浓硫酸中滴加适量甲酸 ,两管口③和⑤处立…  相似文献   

3.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 ,绘画实验装置图是化学教学工作者必须掌握且经常运用的一项基本技能。以往人们多采用画板 (一张塑料板上刻有多种仪器模型 )描绘或徒手绘画。随着计算机进入教学与研究领域 ,在化学教学课件、学术论文以及考试试卷中需用图示的地方 ,许多教学工作者常常利用课本、杂志或资料上已有的图通过扫描或复印法引进 ,这些方法固然可以 ,但常会由于原图的不清晰 ,扫描图往往需用PhotoShop处理效果才好 ,复印图也常常有模糊等缺点 ,而且这些方法耗时耗力 ,效果却不一定让人满意。本文介绍一种用“画图”绘实验装置图的…  相似文献   

4.
娄善平  许光 《化学教学》2002,(11):46-46
贵刊 2 0 0 1年第 2期刊发了郭小彬老师的《“W”型 (“H”型 )简易装置》一文 (下称《W》文 ,装置图见原文 ) ,文中介绍了两套封闭式简易装置的应用。读罢该文 ,笔者认这两套简易装置的制作和应用没有经过实验操作的检验 ,只是停留在“设计阶段” ,而这种“设计”不符合实际 ,且存在不安全因素 ,下面就《W》文提出笔者的看法与《W》文作者及同行商榷。(1)在《W》文“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实验”、“白磷与红磷燃烧实验”的具体操作中 ,需要向“W”型(“H”型 )装置的横管④处放入固体物质 (“氧化铜”和“一小团浸过NaOH、酚酞溶…  相似文献   

5.
贵刊 2 0 0 0年 11期刊登了刘宜树老师撰写的文章《石油裂化实验探讨》(以下简称“探讨”)。笔者按“探讨”中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 ,多次实验均是“乘兴而做 ,败兴而止”。主要是 :实验中液体收率非常少 ;KMnO4 (H+ )溶液褪色甚微 ;实验耗时长、很难用于演示实验。多次实验的“无果而终”与“探讨”中所述相去甚远。如此之大的差异原因何在 ?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深纠其责。1 对改进装置的分步测定笔者按“探讨”所述实验步骤进行了多次的分步测定 ,数据如下 :1.1 对升温材料进行的升温时间与升温温度的测定①升温材料和质量 :Al2 O3 1…  相似文献   

6.
在一堂实验课中,就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实验验证.  相似文献   

7.
1 化学药品和仪器浓盐酸、高锰酸钾、2 5mm细铁丝、NaOH溶液 ;三颈瓶、分液漏斗、导管、烧杯、酒精灯、橡皮塞、玻璃棒等。2 实验装置图图 13 实验步骤3 1 在三颈瓶中加半药匙高锰酸钾 ,打开a处止水夹 ,b处塞上橡皮塞 ,然后慢慢滴入浓盐酸 ,立即反应产生氯气 ,直至瓶内充满氯气 (此步可以课前完成 ) ;3 2 夹上止水夹 ,将一束细铁丝扎在带橡皮塞的玻璃棒上 ,在酒精灯上灼烧至红热 ,并迅速拔开b处橡皮塞 ,伸入三颈瓶中。4 实验现象铁在氯气中剧烈燃烧 ,发出黄色火焰 ,产生大量棕黄色烟。5 优点5 1 装置简单 ,操作方便 ,集…  相似文献   

8.
实验装置气密性检查是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基本操作,也是高考的热点之一。但学生在考试中屡屡出错,普遍感到这类题不好做,分析其原因是不知用何种方法检查及不知怎样表达。针对这一点,笔者根据自己教学所得,现将常见的装置气密性检查归类如下,以期能帮助考生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9.
喷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现象。在实验室中 ,利用气体和溶剂的某种性质 ,在一特定装置中 ,也能模拟自然界的现象 ,形成美丽的喷泉。1 探讨喷泉形成的原因1.1 总结回顾高中化学课堂上分别用氯化氢和氨气做过的两次喷泉实验 ,不难总结出用该装置能形成喷泉的原因。只要从滴管挤入的液体或溶液 ,能将烧瓶内的气体大量溶解或与之反应 ,使烧瓶内气体大量减少 ,造成烧瓶内处于低压状态 ,此时打开弹簧止水夹 ,烧杯内的液体或溶液将受大气压的影响迅速涌入烧瓶内 ,形成美丽的喷泉。例 1:(1994年上海高考题第 9小题 )都能用图 1所示装置进行喷泉实验的…  相似文献   

10.
11.
1 探究对象 如图1所示装置. 2 探究缘起 对"氯水见光分解实验"(见高一化学第一册P68页)改进的成功. 原实验装置的不足主要体现在: (1)氯气污染无法避免;(2)氧气产生的速度极慢,且无法用带火星的木条作检验.  相似文献   

12.
1 装置一,图1所示是课本中的喷泉装置,若圆底烧瓶中充满的是CO2气体,烧杯和胶头滴管中是NaOH溶液,由于CO2气体可被NaOH溶液充分吸收,挤压胶头滴管后,产生喷泉。可用SO2、H2S、Cl2等气体代替CO2。  相似文献   

13.
14.
制作 :用市售 2 0 0 0W / 2 2 0V电炉丝(废旧的也可以 ) ,截取 2Ω、 4Ω或 3Ω、 6Ω的几段电阻圈 ,用接线柱和导线固定在一竖直的木板上即可。演示 1 :将R1=2Ω ,R2 =4Ω的两个电阻圈串联起来 ,在电阻圈内分别放入一根火柴 ,AC端接电源 ,通电后 ,R2 内的火柴首先燃烧起来 ,如图 1所示。图 1  电路中通过R1和R2 的电流是相同的 ,通电时间也相同 ,由此可知 :电阻越大 ,产生的热量越多。进一步研究知道 ,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成正比关系 ,所以 ,R2 比R1产生热量多。实验 2 ,取R1=R2 =R3=4Ω的三段电阻圈将R1与R2 并联再跟…  相似文献   

15.
1.目的为了将电解水实验从演示实验引入到学生分组实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2.装置如图所示  相似文献   

16.
一、问题的提出在当今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中 ,许多教师竭力从增加学生的实验数量入手 ,力图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但是效果总是不尽人意。在高考、会考及统考等不同的测试中 ,一些学生对实验题的解答 ,总是漏洞百出 ,错误比比皆是 ,如一些基本实验操作的叙述、仪器组装顺序的判别、实验原理的解释等等 ,解答的总是文不对题 ,词不达意。究其原因 ,这些都是“被动”实验所造成的后果。由于学生平时缺乏实验经验 ,教师又不敢放手 ,致使学生习惯于看着课本做实验 ,对着实验手册“照方抓药”。这样学生虽然动了手 ,但是很少动脑、实验是被动的 ,收…  相似文献   

17.
试管是化学实验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实验教学仪器,无论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都会用到一定数量各种型号的试管。如果用试管架来取,每次取用的数量不足20个,每种型号的试管最多也就三五支;在取用的时候由于走路晃动,还容易造成试管脱落。这给实验员准备实验带来一定的困难。首先,准备实验摆放试管工作量大,  相似文献   

18.
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是化学实验中经常遇到的问题,装置气密性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实验的成败。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和途径很多。下面是对有关装置气密性检查的几种情况的思考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初中第一册物理 (P133页 )所示的沸点随气压改变的演示实验 ,虽然新奇并能表明气压减小时 ,水的沸点降低 ,但是笔者认为此处设计这样的实验欠妥当 ,原因是 :①只演示了“减压”的情况 ,不能全面展示沸点与气压之间的关系。②极易误导学生产生“沸腾不需要吸热”的观点 ,这与第四章所介绍的“沸腾要吸热”相矛盾。为此 ,我将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图 1  做法如下 :具体如图 1所示 ,把原实验装置中用来“吸气减压”的注射器换成用来“打气增压”的①打气球 (医用血压计上的 )再配上“放气降压”的装置②玻璃管 ,③橡皮管 (约 5cm) ,④管夹 ,…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