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实验 (实验时的室温为 9℃ )实验 1 :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无色溶液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 (冷却 )后红色自动消失 ,再加热至刚好变红 ,放置一段时间后红色又自动消失。若将褪色的品红溶液持续加热较长的时间 ,则品红的红色不会在冷却后再褪色。实验 2 :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敞开放置于通风橱内 ,5天后试管内开始变微红 (室温低、反应慢、反应时间较长 )。实验 3:将SO2 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 ,再加一些盐酸 ,敞开放置于通风橱内 ,两天后试管内开始变微红。实验 4 :用 50ml的大注射器抽取实…  相似文献   

2.
笔者最近阅读了《化学教学》2000年第12期《二氧化硫与品红的结合是可逆反应吗》一文,该文否定了该刊1997年第10期《二氧化硫部分化学性质的验证》一文中的结论:“SO2与品红溶液的结合是可逆反  相似文献   

3.
通常说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在学生进行二氧化硫的漂白性实验时,有的学生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逐渐褪去,而有的学生却观察到品红溶液的颜色先变深而后才逐渐褪色。  相似文献   

4.
1中学常见的否定性观点 中学教学中一般认为,ATP与ADP的转化不是可逆反应。关于这个知识点,很多复习资料和教学参考都有论述,其分析角度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对二氧化硫溶液与氯化钡溶液反应实验易出现异常现象的不足,经实验探究得出,用CaCl2溶液替代BaCl2溶液,更有助于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实验功能,并可避免使用重金属盐,使实验更环保;所用二氧化硫溶液无须临时配制,有利于实验的准备与药品的节约.  相似文献   

6.
1 实验(实验时的室温为9℃) 实验1:将SO2通入品红溶液至品红褪色,然后用酒精灯加热至无色溶液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冷却)后红色自动消失,再加热至刚好变红,放置一段时间后红色又自动消失.若将褪色的品红溶液持续加热较长的时间,则品红的红色不会在冷却后再褪色.  相似文献   

7.
贵刊 1 999年第 4期《重视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作用》一文第二部分讲到 :“把稀盐酸加入到硝酸亚铁溶液后 ,溶液颜色由淡绿色变为棕黄 ,有无色气体放出 ,在空气中变红棕色。……”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是人为设计的 ,与实验事实不符 ,下面把我做这一实验的过程写出来与作者探讨。由于市售的亚铁盐都是硫酸亚铁且易被氧化 ,为了保证实验的准确性 ,我采用以下两种方法自制硝酸亚铁溶液 ,并在溶液表面滴上少量液体石蜡隔绝空气预防氧化。1 稀硝酸与过量的还原铁粉反应Fe 4HNO3 Fe(NO3) 3 NO↑ 2H2 OFe 2Fe(NO3) 2 3Fe(…  相似文献   

8.
在梳理教材及文献中二氧化硫性质实验利与弊的基础上,采用注射器、气球、V型玻璃管、具支试管等仪器将教材中的两个实验重新进行装置一体化和试剂微量化设计。改进后的实验操作简便、试剂用量少、利于环保,还能在检验二氧化硫的水溶性及其水溶液漂白性的同时,为学生建构“可逆反应”概念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9.
1 实验装置 如图将两支导管分别插进已排出空气的塑料自封袋,压实导管以外的袋口嵌槽,待用.另准备适量稀碱液,用于实验后消除过多的硫化氢及二氧化硫.  相似文献   

10.
无机化学实验中的以下几个实验所产生的实验现象都是相同的,但其实验原理却不相同。实验1取约1ml品红溶液,滴加NaClO溶液后,品红溶液的颜色退去。或是在碱性品红溶液里通入氯气,片刻红色溶液褪为浅黄色或无色,加热退色后溶液无明显变化。或是在品红溶液里加...  相似文献   

11.
【教学设计思想】1.以二氧化硫的性质为知识载体 ,在探究合作的互动过程中 ,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2 .在学生的主体参与的互动中 ,拓宽学生思维 ,发展学生的能力 ,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创新精神 ,并注重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渗透。3.在教学手段上 ,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使学生通过调  相似文献   

12.
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是高考的热点。考生解答这类题时存在一定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中摸索出利用图像快速准确解决化学反应速率变化、平衡移动方向判定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15.
不同时期的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关于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都呈现给读者两种互相矛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不是可逆反应;另一种观点认为,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是可逆反应。查阅大学无机化学教材得知,理论与实验研究都已经证明:氯气与水的歧化反应是可逆反应的观点才是正确的。建议对教材中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进行纠正,呈现给读者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操作步骤:取一支充满CO2的试管,用拇指堵住管口,倒插入烧杯里,松开拇指,不断旋转试管。现象:看到试管内液面慢慢升高,高出烧杯内液面。解释:旋转时CO2与NaOH溶液充分接触后,CO2不断消耗,造成管内气压减小,管外大气压大于管内气压,使试管内液面上升。  相似文献   

17.
1 问题的产生 SO2使品红溶液褪色的实验,课本上用硫酸和亚硫酸钠反应产生的SO2通入到品红溶液中,使粉红色品红溶液褪色。发现SO2通入到品红溶液中往往需要数分钟才能使溶液颜色褪尽。有学生提出该实验是否改为在品红溶液中先后加Na2SO2粉末和稀硫酸,认为这样可从品红溶液中直接产生SO2,从而加快溶液褪色速度,且又简化实验装置和操作,还能大大减少SO2对空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18.
高锰酸钾溶液的氧化能力随着溶液酸碱性及高锰酸钾浓度的不同而有强弱之分。因此在不同条件下,乙烯和高锰酸钾溶液反应得到的产物是不同的。许多人认为高锰酸钾溶液只要在酸性条件下就能把乙烯氧化成为二氧化碳。本文通过实验证明这种观点存在科学性错误。  相似文献   

19.
以实验入手,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研究溶液中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的特征,证实该反应的可逆性,粗略测算出相关离子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指出溶液中Ca2+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纠正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不反应的观点,有利于解决教学中一些相关的有争议的问题或模糊认识。  相似文献   

20.
有这样一个题 :把金属钠投入到下列物质的溶液中 ,溶液质量减轻的是 (   )A HCl B NaHCO3  C FeCl3  D CuSO4答案为 (C、D)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本题 ,我们在钠这一节的教学中补充了这样一个实验 :在小烧杯中装入约 2 / 3体积的CuSO4 稀溶液 ,把一小块 (约为黄豆大小 )钠投入小烧杯中。反应现象为 :钠浮在液面上 ,很快熔成一个闪亮的小球。小球向各个方向迅速游动 ,有嘶嘶的响声 ,同时有蓝色沉淀产生。谁知随着沉淀的增多 ,钠的游动速度越来越慢 ,突然停止在烧杯内壁的液面上 ,伴有剧烈的燃烧现象 ,并有黑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