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和“意”是《中国小说史略》中使用频繁的两个概念.它们都和《典论·论文》的“文气说”密切相关,“文”和“意”的使用构成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批评表述方式的重要特征,《中国小说史略》这种表述方式的运用显示出了《典论·论文》中“文气论”的传统思想资源与现代学术发展相结合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曹丕《典论·论文》中“文气说”的审美体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丕<典论·论文>是魏晋时期文艺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章学专论的开山鼻祖.曹丕"文气说"是文学创作"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伊始,中国文学界无论是评诗论文或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皆是从"文气"着眼.故而古代文论纷繁复杂的理论范畴实质上就是由"文气"说承续展拓,从而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艺学批评的价值风范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3.
曹丕<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文献,但以往的研究很少对其进行文本分析.通过比较严可均<全三国文>所辑<典论>所有佚文,可以推知<典论>的著述体例,以此衡之,<论文>开篇至"而作论文"应为篇序.结合篇序与正文来看,<论文>是围绕评论"七子"的创作展开的,从"文体"与"丈气"两方面破除时人对他们的轻视,再通过提升文章的价值来推重他们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试从曹丕创作<典论·论文>的动机、内容、表达的情感、"不朽"的解释及曹丕的思想性格入手,探析<典论·论文>的创作时间.  相似文献   

5.
曹丕的<典论.论文>标志着文学自觉时代的到来,其中的"文体"说、"文气"说、"文章不朽"说均在中国古代文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文体"说着眼于文体风格的独特性和多样性特征,"文气"说着眼于文学创作的个性化和主体化特征,"文章不朽"说则着眼于文字本身对作家生平和人格的复现意义.  相似文献   

6.
作为新文学史的一个文体部类,中国现代小说史的编撰无疑得益于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的影响;同时作为小说史,现代小说史的编撰又必然得益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诸多启发.通过分析,论证正是在<史略>与<史稿>的交互影响下,现代小说史的编撰得以不断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开创了中国人独立撰写小说史的先河,以宏大的学术视野和精辟的理论概括,奠定了中国小说史写作的基本格局.之所以如此,除基于鲁迅杰出的艺术感受力和深厚的学术积累外,也与鲁迅对小说史这一研究体式进行了成功的理论设计密切相关.作为现代中国学人对小说史写作的最初尝试,<中国小说史略>对"小说"和"小说史"的理论设计,及鲁迅小说史研究背后的文化选择,在中国小说史学的发生阶段均具有典范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史上,作为建安文学的俊杰曹丕有着开创性的功绩与深远的影响。他的《典论·论文》,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理论批评的著作,开创了盛极一时的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之先河。论文中所表述的文学观点涵盖了文学批评态度、文体之辨:"四科八体"说、"文气"说、文学的价值和地位等,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9.
曹丕《典论·论文》作为魏晋重要的文学批评著作,其中蕴含着很多深刻的文学观点。对"经国大业"说、"文气"说、文本同而末异等三个方面进行阐释,从而加深对《典论·论文》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是<文心雕龙>研究中最重要的命题之一,是理解刘勰文学理论思想及其美学思想的关键入口.通过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的梳理和剖析,探讨了<文心雕龙>言意关系研究的三个视角:认识论层面、审美维度和辩证统一论,阐释了<文心雕龙>言与意的三种关系:言尽意论、言不尽意论、"言尽意"与"言不尽意"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1.
《考试周刊》2016,(20):12-13
曹丕《典论·论文》中提出了"文气说",完成了"气"由哲学范畴向文论范畴的转化,并进一步提出了"体气"、"齐气"、"逸气",从而构建了一个以"气"为核心的文论系统,为后世文论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曹丕的"文气说"具有重大的理论研究意义,对于揭示中国古代文论的独特价值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2.
"文气"说创始于公元二世纪三国时期魏帝曹丕(187—226年),在他的著名文学理论专著《典论·论文》中,明确提出文气说:"文以气为主,气之清浊有体,不可力强而致。""体"即文气所代表之文章主体——作者。文章气质清浊,全由作者气质之清浊所决定,勉强  相似文献   

13.
如果说曹丕的《典论·论文》是我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篇文学批评专论,那么刘勰的《文心雕龙》则是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集大成之作。它们都对古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学批评态度、“文气”说、文学价值与地位等方面,对《典论·论文》有着明显的继承与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14.
山弘 《教学月刊》2013,(1):49-50
人教版《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三单元为"因声求气"。何为"因声求气"呢?"文气"概念由何而来?早在多年前,曹丕在《典论·论文》中说"文以气为主",首次提出了"文气"的概念。刘勰在论"建安文学"时也说:"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相似文献   

15.
<典论·论文>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文学批评名作.虽然,<典论>大都已散佚,但通览现存的残篇,可以强烈地感到,文学批评并不是曹丕创作的真正动机,其主要的目的是为其政治博弈赢得支持.  相似文献   

16.
鲁迅是我国20世纪初影响最为巨大的学者.他的学术成就<中国小说史略>是我国第一部小说史专著,开创了我国小说史研究的体系.在此书中,鲁迅运用中西互补的研究方法论述了中国小说的发展和变迁,评述历代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评析各类小说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色.文章从鲁迅准备工作的进行和研究方法的选择两个方面.全面分析了鲁迅小说史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7.
曹丕《典论&#183;论文》是魏晋时期文艺理论的发轫之作,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文章学专论的开山鼻祖。曹丕“文气说”是文学创作“才性论”批评的核心命题。自曹丕首揭“文气说”伊始。中国文学界无论是评诗论文或是探讨创作和鉴赏的一般规律皆是从“文气”着眼。故而古代文论纷繁复杂的理论范畴实质上就是由“文气”说承续展拓,从而形成了别具匠心的文艺学批评的价值风范和审美情韵。  相似文献   

18.
研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的产生过程,不难发现:鲁迅不仅描述了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历史,而且通过构建小说史,实现了文化批判和"学问根柢"重建的目的。"全本"《中国小说史略》应该是学术专著和课堂教学两种存在形态的统一。从"教学版"到"学术版"的变迁,《中国小说史略》通过小说类型命名和增删等将现代意义的"小说""历史化"和"自然化"了。鲁迅重写小说史不仅在于大学教育体制内作知识的更新,而且重新反思小说教育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20.
李善<文选>注征引文献众多,其中有多处称引<毛诗>.研究班固<两都赋>和张衡<二京赋>李善注中引用<毛诗>的情况,进而考察李善注引<毛诗>的特色,可以发现,李善引用<毛诗>有严谨精到的一面,也存在着误引和意违之类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