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近来,新闻媒介纷纷报道了西安吕效祖、张敬轩收藏有“《孙武兵法》82篇”的消息,有关专家对这一事件的态度,及收藏者本人的一些答复。因为《孙子兵法》13篇流传已久,而且又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名著,所以以上消息立即引起了新闻界、学术界的广泛注意,大家都非常关注事态的发展,更急切地想了解这一事件的最终结局。除有关专家已经谈的意见外,我想再补充强调几点。 1.关于竹简本身流传的问题。时至今  相似文献   

2.
自从张敬轩等人宣称收藏着由“汉简”抄录的“《孙武兵法》82篇”以来,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孙子兵法研究会的学者们已列举多种理由指出该书系近人伪作。笔者根据1996年10月7日《北京青年  相似文献   

3.
近一个时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所谓“《孙武兵法》82篇”,现经许多专家论证,均  相似文献   

4.
笔者发表《“〈孙武兵法〉82篇”作伪的破绽》一文后,收到了徐勇同志转来的复印件“《孙武兵法》抄本”若干篇等资料,认真研读后,觉得这个抄本作伪的痕迹也很明显。遂再撰此文,略抒己见。  相似文献   

5.
近来有些报刊上报道说,西安有人发现了春秋末年孙武写的《孙武兵法》82篇汉简的手抄本。有人吹捧是学术界的重大发现,有些学者则认为那全是假的、是一个大骗局。同志们问我对此有何看法。由于收藏人对82篇全部手抄本原件和残存的“27支汉筒”秘不示人,而我甚至连已经传出的两篇手抄本原件也未接触到。我所了解的内容,大多是通过新闻报道中所引用的几点。对这个所谓“重大发现”,自然没有资格提什么绝对的意见。只觉得这个“发现”越是认为如此“重大”,越应慎重对待。未见到一点原件的我,更不宜轻率地说三道四。对这一事件,只能  相似文献   

6.
关于“新发现”的抄本“《孙子兵法》82篇”,近来经许多专家考辨,越来越清楚地证明这是一部托古的伪书。为什么呢?归纳起来,至少有三点: 一、来历不明。尽管一些新闻报道把这个“抄本”的来历说得极富传奇色彩,但有关专家普遍认为其中的破绽和疑窦仍然很多。诸如收藏者的确切家世问题,这批“竹简”的“漆书”和编纶方法问题,残存的27枚“竹简”缘何至今不肯面世问题,等等。  相似文献   

7.
近来,一些新闻媒体对西安发现所谓孙武亲著的“抄本《孙武兵法》82篇”(以下简称“抄本”)进行了报道,宣称张氏等人书理、收藏的“抄本”“解开了史学界、军事学界一个千古之谜”,“对世界性的孙子兵法研究和应用,也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事件在海内外引起了很大反响.前不久,中国孙子兵法研究会部分专家就其真伪问题举行了座谈.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前两年所谓“《孙武兵法》82篇”在陕西西安发现的消息曾轰动一时,传媒竞相播报,一些人推波助澜,称之为学术界的重大发现,似乎散佚近两千年的《汉书·艺文志》中著录的《吴孙子》八十二篇,果真完整面世,消息迅速传遍海内外。新发现的“《孙武兵法》82篇”是真是假?引起了学术界和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关注,由此而展开了一场真与假的较量。孙子兵法研究学会及先秦史研究的专家本着对历史负责,对祖国传统文化负责的精神,纷纷撰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孙武兵法》82篇”纯系伪作,并揭露了造假者卑劣的行径以及对社会造…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古代社会制度急剧变革的的时期,即从旧奴隶制转变为新的封建制时期。在这个时期中,有一个很显著的特点,就是始终进行着各种各样的战争。有奴隶们奋起反抗奴隶主贵族残酷统治的起义,如跖率领九千人“横行天下”的那种流寇式的战争;有新兴地主阶级为夺取奴隶主贵族政权的战争,又有各诸侯国之间互相兼并,以求天下统一的战  相似文献   

10.
《白马篇》是建安诗人曹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名篇。其中“宿昔”八句写“幽并游侠儿”的非凡本领和勤学苦练的精神,有声有色,笔墨酣畅。诗曰: 宿昔秉良弓,枯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 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 关于这八句,注家都毫无例外释作是描写英雄的射箭之术的,其中的“的”,“月支”“马蹄”通训作箭靶。这些注释很值得怀疑。“的” “月支”释作箭靶是绝然无错的,但把“马蹄”释作箭靶就很勉强。这些注家大都没有对原诗进行细致的研讨,而囿于李善的注。《文选》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来,在武汉地区语文教学界,流行一种所谓“一篇一得”的教学主张。这种主张认为,每教一课书要让学生有一得且只有一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对于这种主张,有关教学指导部门竭力推广它,语文教学杂志积极宣传它,许多语文教师争相实践它。“一篇一得”果真是语文课的一个带普遍性的教法吗?它果真是那么科学和灵验吗?恐怕未必。我对这种主张早就持保留态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七月》是国风中最长的一首叙事诗。关于这首诗的历法问题历来争论很大,至今没有定论。如果不把这个问题搞清楚,不仅会把全诗的时序搞乱,而且直接影响着对全诗内容的理解。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三正论”是搞清《七月》历法的关键所在。历来对《七月》历法的不同解释有影响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三说:(1)夏、殷、周三种历法混用说:持这种说法最有代表性的是西汉的毛亨,他在  相似文献   

13.
14.
银雀山汉简《孙膑兵法·[强兵]》篇原附录的六条残简,其实并不属于该篇文字。而收入《银雀山汉墓竹简(贰)》中的《[富国]》篇,与《[强兵]》篇内容高度相关,都讨论的是富国强兵问题,二者原本同属一篇文章。在简本原《[强兵]》篇与《[富国]》篇释文的基础上,重新对简文进行缀合与编联,从而整理出一篇新的、更加完整的汉简《[强兵]》篇释文来。另外,针对简文"武有在良所"一语,作者认为此处"武"字或为孙子自名。  相似文献   

15.
2005年9月23日,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主持的高中语文新课标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市召开。会议期间听了一节写作课,觉得很有特色,这节课对于语文教师如何进行写作指导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先对课例略作介绍,然后再作一点评析。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是多种动态因素的组合 ,是多方位的信息交流过程 ,不管教师课前备课做得多么周到细致 ,课堂上总免不了会出现教师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如何审时度势地对待这些突发事件 ,并迅速恰当地作出反应 ,把课堂教学引向深人 ,这是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重要的教学能力。这种能力的强弱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效果的高低 ,甚至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近年来 ,笔者将军事上的战略战术用于思想政治课教学中 ,靠“用兵之道”化解了不少课堂危机 ,突破了原定教学模式 ,创设了一种新的教学情境 ,在“车到山前疑无路”时引导学生进人“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教…  相似文献   

17.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必修教材第五册选用了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文中引用了曹植《野田黄雀行》这首诗的首句“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并将其解释为“借满树叶子的吹动,表达出像海潮一般深厚的不平……”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似有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18.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自宋人疑菊花不落发其端,古今诠释,聚讼纷纭。清人孔广森说:“盖秋者百卉之终,草木黄落,而菊始有黄花,故它花不可以言落英,唯菊乃言落英。”近世黄季刚先生则以为落训始者,当为反言。其释《尔雅》:“落,始也”之义时说:  相似文献   

19.
国学何辜?说国学“实际上是清朝末年、一直到五四以来,有些保守的人抵制西方‘科学’与‘民主’文化的一种借口”,也很难说完全与事实相符。保守,未必就是价值贬义,那些主张国学的人,也未必就抗拒民主科学;这正如声称民主科学未必就真的科学民主一样。五四时期的梅光迪、胡先、吴宓等都是著名的文化保守主义者,  相似文献   

20.
《诗经》中用“薄”、“薄言”处甚多,如“薄污我私,薄浣我衣”(《周南·葛覃》)、“薄伐西征”、薄言还归”(《小雅出车》) “薄言采之”、“薄言有之”(《周南·芣苜》)、薄言采芑”(《小雅·采芑》)、“薄言归沫”(《小雅·采绿》),“薄言震之”(《周颂·时迈》)、“薄言追之”(《周颂·有客》)等等,对于“薄言”的解释,历来的训诂家们皆训它为语助辞,如陈奂《诗毛氏传疏》在《芣苜》中云:“薄,词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