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在交往关系上的长期隔阂,不仅造成两类主体的彼此分离,也导致理论与实践的实质性分离。这种分离是教育理论主体与实践主体不同的生存方式造成的。对话是教育理论主体与教育实践主体交往与合作的合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理论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的交往与转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归根到底是教育研究主体和教育实践主体之间的交往与相互转换的问题。两类主体间交往和转换的质与量,决定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相互转化的深度和广度。教育理论人与实践人在交往过程中分别带有各自的交往假设,这些假设成为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基本路径。适应变革时代要求的合理的交往假设是:理论人与实践人彼此有内在的相互需要,双方互为前提,各自的生命发展只有在双向建构、双向滋养和双向转化中才能实现。对这种转化的内容、过程、困难和障碍等的研究,是推动教育理论与实践发展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3.
主体哲学、交往论为主体教育、交往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主体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却无法避免超功利性与功利性、主动性与受动性、独特性与齐一性、确定与虚无之间所存在的张力.交往教育在理论层面比主体教育虽更有解释力,但学校教育目的与交往目的之间的定位,学校教育自身的复杂性、现实性使交往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受到质疑.主体教育、交往... 相似文献
4.
教育交往理论的拓展及实践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史维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1,12(6):15-28
人类的交往活动与人类的信息传播活动,实践活动,认知活动密切相关,20世纪教育发展表明,教育交往理想不断拓展,成为教改前沿课题的理论基础之一,交往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哲学重要概念,教育交往理论划分为社会性交互理论与个别化交互理论,远距离教育交往理论具有核心地位与作用,运用教育交往理论指导教学模式改革以增强科学性。 相似文献
5.
主体哲学、交往论为主体教育、交往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然而,主体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却无法避免超功利性与功利性、主动性与受动性、独特性与齐一性、确定与虚无之间所存在的张力。交往教育在理论层面比主体教育虽更有解释力,但学校教育目的与交往目的之间的定位,学校教育自身的复杂性、现实性使交往教育实施的可能性受到质疑。主体教育、交往教育内部所存在的问题警示人们要对学校教育应然与实然之间的距离、教育理论前提的合理性进行反思。 相似文献
6.
7.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呼吁人们回归生活世界,重视主体间交往行为的合理性,这在当今工具理性占统治地位的时代,对我们思考社会问题有重要启示。其思想对于我国的主体教育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梳理其理论脉络,会给我们更多的启迪。 相似文献
8.
关于交往教育理论构建与实践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交往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正受到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一个"交往教育学"的雏形正在形成,"交往"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9.
交往教育作为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体系,正受到教育理论界和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一个“交往教育学”的雏形正在形成,“交往”在教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进行一些探讨和介绍。 相似文献
10.
交往作为人存在的基本方式,在人类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充分认识交往的价值和其对教育实践产生的作用,对于做好教育工作具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本文从教育哲学角度重点探讨了交往对教育主体发展和在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工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伍红林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1(1):123-127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作为教育学的元问题在今天应从新的视角进行新的思考。在当代中国时空境遇中,在深度介入原生态教育实践过程中,从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出发,以动态生成的过程思维审视这一“老问题”时,会发现它不再是一个抽象命题,而是在具体教育实践情境中以“理论者·实践者”关系为中介的具体的“人·事”关系。 相似文献
12.
姜伏莲 《集美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9(1):46-50
教育研究主体与实践主体的合一性是教育研究主体与对象关系特殊性的表现。其现实性存在取决于人们把实践性作为教育研究价值的主要取向;其功能特点表现为反思性、解放性与创造性。它是教育理论研究走向本土化和独立化的要求,是教育改革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3.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联的基点在于真实的教育问题,这是重构理论与实践互动关系的新视角。教育理论源自教育实践中的问题,教育问题意识的弱化是我国教育理论贫困的深层原因,教育理论的贫困加深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鸿沟。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联系的重构需要教育研究共同体进入教育场景发现和思考本土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14.
教育理论与实践本应是互动的,但实际上却存在着脱节现象。其原因不仅是理论研究远离生活世界,更主要的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主体———学者与教师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学者与教师应各自看到自己的局限,加强对话与交流,从对方身上汲取力量,促进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相似文献
15.
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实中,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关系或相互脱离或仅仅是教育理论指导教育实践。本文在分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内涵及其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通过教育理论实践化、教育实践理论化、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本土化,使二者关系达到和谐、融合的理想。 相似文献
16.
理论先行还是实践先行--兼论教育理论研究者与教师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紧张关系一直是困扰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难题。从哲学角度说,经验分析理论、解释学理论以及批判理论都不同程度地触及到了这一问题的关键,同时,教育界的理论家们也对此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这对思考教育理论的研究方法以及教师教育的走向都颇有启示。 相似文献
17.
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的问题被认为是“多年煮不烂”的问题,在介绍教育理论本身的性质、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的关系的基础上,对当前教育理论脱离教育实践现状进行原因分析,进而提供一些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从分析相对说、依赖说以及独立说这三种流行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关系形式假说,可以这样理解教育实践概念:教育实践概念是理解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的逻辑起点,基于目前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存在的落差现象,必需确立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共生共存和辩证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实践逻辑: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关系的新视角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从“实践逻辑”的视角审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就会发现教育理论与实践间的隔阂、脱离是双向的,有一定的必然性。同时,教育理论与实践间保持一定的张力也是教育理论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教育理论工作者与教育实践工作者应进行真诚的合作、对话,而非相互埋怨、疏离,并应展开基于问题情境的沟通、交流。 相似文献
20.
关于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阻隔的反思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阻隔是一个老问题,从教育社会学的视角看,造成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阻隔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由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认识引起的阻隔;由教育理论叙述方式、思维方式引起的阻隔;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教育实践工作者所处场域引起的阻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