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村庄是农村社会基本的地域单位和聚居形式,村庄的状况反映了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状况。近年来,随着新农村建设规划的实行,各地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加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的力度,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和民主建设,势必加快农村社会发展,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土地整治示范建设第二部分的村庄整理项目进行探讨,即以耕地面积增加、建设用地总量减少、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完善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农村土地整治示范项目。村庄整治在示范项目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前农村村庄存在点多、面广,占地面积大,土地闲置现象严重。普遍存在"内空外松"和"脏、乱、差"的状况,而且建设缺乏规划、功能不配套、设施不完备、交通不便利,影响了农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只有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示范建设项目的实施,才能有效地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环境,同时缓解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用地供需矛盾,是实现"双保"政策和解决"三民"问题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叶君强 《今日科苑》2007,(18):217-217
当前,以村庄整治为代表的新农村建设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它不仅深刻改变着村庄的面貌,而且也影响着村民的生产生活。为了实现村庄整治的科学健康有序开展,本文以台州市椒江区柏树里村村庄整治建设为实例,阐述编制科学的村庄整治规划的重要性。同时,阐述了在村庄整治建设中还必须依赖于科学的组织管理,以及充足的资金来源保障。  相似文献   

4.
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指以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平台,以城乡结合部为重点,统筹规划,整合各类涉衣资金和社会投入资金,对农村田、水、路、林、村、房等采取综合整治措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村容村貌,推动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基于整治潜力与迫切度的村级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治潜力测算和迫切度评价是安排农村居民点整治时序的基础与依据。本文运用实地调查与访谈、GIS空间分析等手段与方法,深入分析山西省武乡县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结构,并根据用地类型与整治性质的差异将农村居民点整治潜力划分为浅层潜力和深层潜力,测算结果表明武乡县农村居民点的浅层潜力占总潜力的71.88%,说明武乡县农村居民点内部用地较为粗放,具有较高整治潜力。通过分析村庄属性与发展前景,从自然、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农村发展等4个层面选取16个指标评价抽样村整治迫切度,并根据迫切度评价结果将抽样村分为迫切、较迫切、一般迫切和不迫切4个整治等级。从抽样村迫切度评价等级、抽样村浅层潜力占总潜力比重和总潜力占居民点面积比重等三方面入手分析,选取8种组合类型纳入农村居民点整治规划范畴并安排整治时序,确定近期整治抽样村18个,中期整治抽样村17个,远期整治抽样村19个。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建设发展"美丽乡村",一批又一批的村庄开始进行或已经完成了整治规划,在那些已经完成整治的村庄中,我们无法忽视的一个问题就是——规划整治的雷同。我们的村庄建设越来越丧失自己的特色,照搬案例成为了普遍现象,一些具有传统特色以及蕴含民俗文化的建筑已经淹没在统一制式下的村庄风格里。如何在发展村庄的同时保留其独具风格特色的一面是当下最应该重视的。  相似文献   

7.
何有学 《华夏星火》2003,(12):24-2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大精神,做好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加快广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努力增加农民收入,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党的十六大精神,正确地评价广西农业农村经济的形势。  相似文献   

8.
村庄与风景旅游区协调发展的规划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村庄与风景旅游区建设发展相结合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通过分析风景旅游景区周边村庄现状存在的问题,提出景旅游景区周边村庄的发展目标,进而探讨景旅游景区周边村庄的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农村的产业结构已从单一的农业向以农业为基础,发展二、三产业转变,农村经济已由封闭半封闭向开放的市场经济转变,迫切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因此,把农业中专办成真正适应社会发展需要,适应农村经济建设需要的农业教育、培训、技术推广和示范的重要基地.1调鳖专业结构,主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农业生产朝着“两高一代”的方向发展,农村新型产业迅速兴起,农村经济建设需要多门类专长的人才,学校也被推向了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社会发展的弱势地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突出,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重大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加快礼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稳定,是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致富,是新时期面临的艰巨任务。科技特派员制度是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与发展实践中的一项重要创举,是依靠科技振兴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依靠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解决“三农”问题的有益探索和实践。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服务“三农”的作用,促进科技与经济、科技人员与农民的结合,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自2002年以来,我省相继在西宁、海东、海西、海南、海北5个州、地、市的18个县(市)开展了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  相似文献   

11.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加快城乡统筹的步伐,加强农村居民点整理。而且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生产方式、生活观念向现代化转型,农村土地资源浪费、设施不足、内部空间布局不合理的矛盾日趋显化,因此,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集镇村庄发展规划,对农村利用不充分的建设用地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率,对进一步缓解城乡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改善“民生“的重大战略举措,同时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长期不懈地努力。地处泰山脚下的泰安市泰山区,辖5个街道、2个镇,共64个社区、128个行政村,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我们立足自身区位特点,坚持走特色发展之路,紧紧围绕城郊型农业、整治村容村貌、加强民主管理等着力点,强化措施,强力推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3.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困扰我国城乡统筹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一个重大问题,其核心问题就是土地问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土地是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要素,也是农民最基本的生活保证。我国是农业人口占多数的国家,而且有着数千年的农业文明的传承与积累。土地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决定着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并进而关系到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农村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4.
记者:您如何评价湖南省安仁县稻田公园建设在土地综合整治方面取得的成效? 范树印:安仁县稻田公园是按"土地整治+"理念,推动土地整治服务农村发展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功案例. 一方面,当地政府在规划之初就主动发挥土地综合整治的平台作用,按照"土地整治+生态建设"土地整治+旅游开发"等理念统筹规划,针对性地建设兼具生产、生态和美观功能的各项生产生活设施,土地综合整治为稻田公园项目实施打下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双新村建设规划中的近期建设与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的编制,探索如何编制规划才能提高双新村整治的质量和水平,规范双新村整治工作,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人居环境质量,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双新村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孙前路  房可欣  刘天平 《资源科学》2020,42(12):2354-2369
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与行为是农村环境改善最为直接的动力,也是实现农村生态宜居和生态文明制度改革细则出台的重要依据。为细致探究农户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意愿与行为,本文基于社会规范和社会监督的视角,利用西藏707户调查数据,运用广义连续比模型,通过对样本数据分组,综合分析了农户人居环境整治参与意愿、行为及意愿与行为一致性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农户具有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意愿的占比略超过一半(51.77%),但参与意愿与行为一致性较差;②邻居参与积极性、保洁员监督、村庄人居环境改善能减少疾病传播等因素对农户参与意愿与行为均产生显著的积极影响;③农户的文化程度、村民监督及政府宣传有利于农户参与意愿向参与行为转化。本文的研究结论支持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政府主导、农户参与的整治模式,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具有一定的政策启示,同时对政府出台农村环境管理政策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扶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条件及促进对策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其实质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三农”,它可以突破农产品从小农户迈向大市场的瓶颈,从而改善我国的农产品流通状况,促进农产品贸易,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在分析现有条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背景下,本文以《福建省上杭县苏家坡村规划为实践案例,提出了"因地制宜、以民为本、协调发展、注重实效"的规划理念,针对农村现状与实际,科学合理编制村庄整治规划,并提出规划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9.
国外有关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很多国家都进行过有关乡村居民点建设的活动并取得了相当的经验和效果,其内容随着其自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变化,不断地进行调整和完善,逐步形成了各自相对完整的体系。对其进行国际借鉴可以使其在制定农村居民点的发展策略时少走弯路。以联邦德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的国家侧重于从土地整理的角度来探讨乡村居民点的发展问题,而以日本和韩国为典型代表的国家则是从振兴农业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村庄建设。  相似文献   

20.
《内江科技》2016,(6):69-70
农村环境质量总体状况不容乐观,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介绍了农村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为了有效的保障农民自身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健全基层环保机构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