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洵月 《文教资料》2012,(33):137-139
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屠格涅夫在晚年写了八十二首散文诗,在病痛中与内心的孤寂斗争,反抗绝望,将对生命、生活执著的信念及对祖国人民、对人类深切的关注与爱充斥于散文诗之中。这是存在主义与人道主义在文学中的体现,也是文学的价值体现。  相似文献   

2.
散文诗《老年》是屠格涅夫暮年旅居法国时的创作结晶。它是一座丰富的艺术宝库,尤以语言艺术为人称道。作家用词前所未有的形象、准确、抒情,使诗文既充满绘画与音乐之美,又富含形象与哲理,为后人提供了值得摹拟的语言标本。屠格涅夫的语言特色是作家主观因素和时代等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屠格涅夫晚年的许多散文诗篇中显示出了存在主义的一些主要特征,即对忧惧和死亡等人的终极境遇的形而上思考,试图使人的存在成为可能;而且力图使摆脱思无所依的境地,于无所希望中得救。  相似文献   

4.
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晚期的《散文诗》的文体特征具有创新性,有诗化小随笔、微型小说、对话录、沉思录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思想内涵、审美情趣和艺术个性等方面对敏歧和屠格涅夫的散文诗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6.
出于对自然的热爱,屠格涅夫将自然主题大量运用到他的作品之中。《散文诗》是屠氏创作活动的最后一座里程碑,体现着作者的哲学思想,其中涵括自然主题的诗篇承载了作者的自然观。屠氏自然观复杂而矛盾,与浪漫主义情愫、悲观主义、自然神论及其爱情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决定了散文诗对自然表现的多样化。此外,屠氏自然观与中国山水田园诗人的自然观有契合和差异之处,二者的自然观皆能予当代人以启迪。  相似文献   

7.
【关于屠格涅夫】屠格涅夫(1818—1883),19世纪伟大的俄罗斯作家,主张废除野蛮的封建农奴制度。其作品具有强烈的民主倾向和独特的艺术风格,长于细腻的心理描写和抒情,对大自然的描写也充满诗情画意;代表作有随笔《猎人笔记》和长篇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等。  相似文献   

8.
伊·谢·屠格涅夫 (1 81 8年—1 883年 )久居国外 ,深受西欧文化的影响。他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齐名 ,是 1 9世纪俄罗斯作家中最早享有世界声誉的大作家之一。屠格涅夫极其敏感 ,具有超越其他作家的感悟力、洞察力和预见性。是他首先用“多余人”这个名称概括了俄罗斯文学中贵族的一类典型 ;他看出农奴制必然崩溃 ,第一个出来为贵族唱出一曲哀怨动人的挽歌 ;他是第一个真实描写 1 9世纪五六十年代俄国生活中刚刚出现的平民革命者新人典型形象的作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问世 ,都会在文坛和社会文化生活中引发巨澜 ,招来褒贬不一的反响 ,…  相似文献   

9.
回族题材小说是张承志创作中的又一块新大陆,张承志在经历了汉、伊两种文化冲突的精神苦旅之后,在这类小说中,寻找到了解脱之路。即他站在民间宗教的立场上摆脱两种文化选择的束缚,以伊斯兰教徒的身份足踩多片文化进行小说创作,体悟富有文化底蕴的民族情结以展示其背后的民族意识和宗教情感,用生命浸润母族的文化品格,向世界传达深刻的生命启示,折射出张承志小说独特鲜明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10.
屠格涅夫以善于描写爱情著称于世,他的小说生动感人地展现了爱情的美好,却无一例外地让爱情走向悲剧性的结局。屠格涅夫本人的生活及爱情经历,使他认为爱情不可捉摸、个人在生活中不可能找到幸福。他对爱情悲剧的描写一方面来自于他的爱情观,另一方面也是揭示人物性格、反映社会现实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生态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以及所创造的经济文化发展方式。西北民族情结作为西北民族重要的精神生活组成,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生态环境变迁地影响。本文通过对西北地区主要地形、地貌、气候等生态变迁情况的分析,试将民族情结放入历史地理环境中研究,做出一些新的尝试与探索,即西北生态环境的变迁使西北民族历史地形成了猫冬情结、大海情结与恋乡情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纠葛,共同构成了西北民族复杂而又矛盾的内心特质。  相似文献   

12.
叶楠  李云峰 《学语文》2006,(2):14-14
19世纪未俄罗斯政治黑暗,民生凋敝。民众反抗沙皇残酷统治的斗争时有发生。作为深受民粹主义影响,有着深刻入世情结的俄国文学家高举批判现实主义的大旗。对现实的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对革命者进行热烈的歌颂,一时间俄罗斯文坛群星闪耀。屠格涅夫就是其中的重要代表。他的小说《罗亭》、《贵族之家》、《前夜》、《父与子》对进步贵族知识分子、没落贵族、“多余人”、民主主义者、革命者等各种社会角色进行了生动的描绘,这些作品为他赢得了不朽的声誉。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朦胧诗中普遍存在的民族情结,探寻朦胧诗中民族情结的形成原因及表现,对朦胧诗作了历史的剖析考察,并把朦胧诗与当今艺术形式进行横向比较研究,认为朦胧诗开一代诗风,对中国新诗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屠格涅夫以抒情性文风著称,他在生命最后几年写下的83篇散文诗里,既有对生活细致精妙、出神入化的描写,又弥漫着浓重的感伤诗意;鲁迅是中国现代散文诗的最早创作者,他的散文诗集《野草》虽流露出彷徨苦闷、寂寞感伤情绪,但着重表现的是黑暗重压下的战斗、牺牲精神。他们的散文诗的悲剧情感,大都是他们的理想与追求同现实环境的矛盾冲突碰撞出的火花,而他们散文诗的悲剧特色又是异常鲜明的。  相似文献   

15.
唐代著名文学家元结是唐代古文运动和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在文学史上留下了重要业绩,而这些成就的获得都与他体内流淌的拓跋族热血密不可分。从元结家世和个人经历及作品所显现出来的文学观念可以看出,他的文学观的形成和定型,民族情结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般研究者认为,《野草》与《屠格涅夫散文诗集》之间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艺术手法和革命主题上。其实,这是表层之见。通过细读和比较两个诗歌文本,本文认为两位诗人更大的相似之处表现在他们对青春的恋慕、对死亡的恐惧、虚无和绝望以及对虚无和绝望的抗争等方面。这种相似体现了现代性对两位诗人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7.
开展国画课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充分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培养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情结,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通过国画教学可以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更好地传授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了解中国绘画的历史渊源与发展历程,激发学生热爱国画的热情,使学生掌握国画的理论知识和艺术手法,丰富其他美术专业课程的艺术表现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  相似文献   

18.
百年来,纪伯伦的散文诗获得了世人的高度赞誉,其艺术成就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语言美:宛若行云的流畅美,艳丽似画的色彩美,悦耳如乐的韵律美。这一切,又源于他“爱”与“美”的创作主题。  相似文献   

19.
屠格涅夫及其生平与创作长期以来深受国内外研究者关注,而且近些年研究新成果可谓雨后春笋。在俄罗斯,屠格涅夫研究近10年来大有突破传统局限之势,注重对作家的美学思想、艺术风格等方面探讨,越来越接近文学与艺术本身。在中国,《屠格涅夫全集》的出版率先填补了空白,与此同时,屠格涅夫比较研究成果斐然,打破传统、直抒真言、标新立异者大有人在,一大批探讨其创作文体、风格、美学、语言和方法等新作不断涌现,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0.
散文诗本质是诗体,是诗歌演化史上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其叙述是诗的叙述,呈现的意象是诗化的物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