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关于《藤野先生》的讽刺艺术,论者多而又多。但大多数论者只注意到了该文的反语运用。而笔者认为,《藤野先生》的讽刺远远不只表现在反语运用上,它的讽刺是全方位的。本文谈谈新看法。一、运用反语讽刺文章开头描写“清国留学生”可笑的丑态,借助夸张,运用反语“标致”一词予以揶揄和讽刺,表达了作者对抱残守缺的腐朽思想的厌恶之情。接着,写中国留学生会馆的地板响得震天。“精通时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有这样一句:“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啊!”对这个句子怎样理解,历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它是一个反语,句中“文明人”实质上是“野蛮人”、“伟大”等同于“罪恶”,鲁迅先生在此是运用“反语”进行“讽刺”(见《中国教育大辞典·语文分册》“反语”修辞一栏)。另一种观点与此相反,认为它应是一个正语,理解为: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枪弹的攒射中,是一种惊心动魄的伟大。句中的“这”是复指主语,复指“三个女子从容地辗转于……攒射中”这一场面,鲁迅先生这句话是从正面来肯定刘和珍  相似文献   

3.
《藤野先生》是一篇感情深沉的叙事散文,全文贯穿着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思想感情。 文章一开头就无情地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在这部分中,作者运用了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更增加  相似文献   

4.
反语讽刺     
反语,实际上也是语义双关。它和一般的语义双关的区别,在于它是语义相反的双关。而它的相反的语义,一般来说,单从它本身是看不出来的,或者说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构成语义向相反的方面双关的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出现和形成。鲁迅自称“好用反语”,因为反语有力。我们就先来看看鲁迅先生是如何通过反语来表达讽刺的。  相似文献   

5.
写文章离不开修辞,修辞就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手法,把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生动有力.本文就以文学大师鲁迅先生的文章为例解读特殊修辞的魅力. 鲁迅先生惯用的特殊修辞是反语.反语就是用褒义词表达贬意,或用贬义词表示褒意.这样的方法能增加说话或写文章的幽默感与讽刺性,具有特殊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6.
反语是认知语言学领域研究的热点,概念合成理论和关联理论是反语认知研究的典型理论。利用这两大理论的互补性,构建解读反语的关联整合模式对言语反语的认知机制进行探究,并在该模式的框架下进行例证分析。  相似文献   

7.
反语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儿童在6岁左右开始显示出初步的反语理解能力,并随年龄的增长迅速提高,但仍然存在很多困难。文章介绍了目前关于儿童反语理解研究的理论基础和主要研究方式,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了儿童在反语理解中出现的困难的根源,并概述了国内关于汉语儿童反语理解的研究现状。目前的研究尚未形成系统的儿童反语识别理论,需要研究者对这一领域的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8.
反语是语用语法化和反语语用认知机制结相互作用的结果.文章旨在探究语法化和反语语用认知机制.并用它们来分析反语的产生的动因.反语的语法化是一种很难具体化的语法化现象,它更不能像常规语法化那样固化为一定的表现形式.因为反语语法化受很多动态变量的制约,这里有语言变量,也有非语言变量.这一切都是人类的复杂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表达过程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9.
Sperber和Wilson的回声提述论为反语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但是,由于回声提述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回声提述论对反语的解释及研究方法均存在着一定缺陷。而从Fauconnier的心理空间理论角度出发,把反语话语看成是对期望空间的所指,通过对比期望空间和现实空间来达到反讽的效果。这一视角突破了回声提述论的局限性,对反语进行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解释,从而形成对反语现象更加全面的认识。本文即是对此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0.
反语,作为一种常见的语言修辞手法,被人们广泛应用于各类语言场合;在文学作品中也频繁被作家所使用。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王尔德生平40余年间多姿多彩却又曲折坎坷的经历,引起了我对他的关注;更重要的是其作品中的一大艺术特色便是对于反语的运用,这也是王尔德用于对语言进行解构时的拿手好戏。本文结合语言学者对于反语的研究,从反语的基本定义、反语在王尔德的童话作品中的分类、反语在其作品中实例的分析与讨论等若干方面出发,就反语的运用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反语作为复杂的语言现象,其研究在近四十年里引起了各个相关领域的广泛兴趣和关注。心理空间理论发展到概念整合理论,成为交叉学科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概念整合理论解释反语,发现反语的认知总是表现为:各种信息在整合过程中会与说话者的输入心理空间Ⅰ相冲突,经过整合后,才能得出输入空间Ⅰ是反语空间的结论,这为反语的认知提供了有效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irony相当于汉语的“反语”,“反话”或“倒辞”。如果用语用学的观点研究反语,能从深层次上阐述出反语的本质意义,这是因为反语的研究离不开对“行为”的研究,而依据英国哲学家J.Austin创立的言语行为理论(Speech Act Theory)的核心理论所言,一涉及到“行为”就涉及了  相似文献   

13.
题目中的短语,出自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里的一句话,全句是:“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在本刊今年第一期,李牧同志撰文谈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李牧同志首先提到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有分歧,有的说是正面歌颂三个女子的伟大,有的说是反语,揭露中外杀人者的渺小。李牧同志认定这句话是反语,就采用了后一种说法。他从这句话的语法、上下文的关系、这句话所自出的第五节的内容这样三个方面,说明他采用后一说法  相似文献   

14.
高晓璇 《考试周刊》2014,(12):93-94
语言是一门艺术。不同文化背景下衍生出来的语言使用习惯不同,反语就是其中之一。反语这一表达手法在文学作品日常生活中,可以起到润滑剂或者添彩的作用。在中文理解中,可以简单地将其归类为"正话反说",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频率非常高。日语母语者对反语的使用情况如何呢,这是本文研究探讨的主题。  相似文献   

15.
以6~10岁儿童为被试,考察了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社会功能差异的认知。结果表明:6~10岁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社会功能差异的认知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通过反语讲话者信念任务的6岁儿童,无法区分反语批评和反语恭维在攻击度和幽默度上的差异,8岁以后,儿童开始能够区分反语批评和反语恭维在攻击度和幽默度上的差异,并认为反语恭维比反语批评更善意、更幽默有趣。了解儿童对反语社会功能的认知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语用学和认知语言学为研究反语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由于理论本身的局限性和反语现象的复杂性,运用单一理论来解释反语的研究方法,都存在一定问题。而且这些理论都只侧重于反语特征的分析,而忽略了反语功能的研究。以美国肥皂剧《老友记》中人物对话里的反语为例,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反语的语用功能进行分类和总结,以期深入理解和运用反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7.
反语运用是人们受大脑中知识结构的关系性知识的制约,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对不同程度反向相邻关系的本能感知。反语运用的机理可以解释为:说话人说出反语是受意向支配的,意向内容在意向态度的作用下,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可推衍出反语的显性表述;反语听话人以反语的显性表述为基础,经过语境的过滤,以相邻关系为中介,得到反语的隐性表述,识别出反语的对立性,最终推理出反语说话人的意向。  相似文献   

18.
郭子怡 《语文知识》2013,(1):110-111
反语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随着语言学的发展,人们对这一语言现象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本文从语用学的角度,分析反语的类型及其丰富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19.
传统语用模式和反语回应理论分别从语用和认知的角度审视反语,为反语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本文主要阐述了反语回应理论,进而对传统的语用模式和反语回应理论进行了对比,进而对回应理论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李泽娟 《成才之路》2010,(31):87-88
本文通过英语反语和汉语反语的对比,在分析两者之间异同的基础上,探求反语最本质的特征,从而帮助学习者更好地认知反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