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45年8月底,我从贵阳搭西南公路总局的车取道衡阳准备回老家江西去。没想到在离柳州三百余公里的一个山坳里,竟被土匪拦劫了。车到柳州,我找到了开天峰印刷厂的经理刘云甫,他告诉我有几个朋友想办个小报,我如愿意,不失为一个栖身机会。第二天,我在刘的家里会见了领头人林锦涛,他年约三十岁,我们三杯下肚,互道沧桑,见解相同,就立即拍手成交了。我把劫后幸存的手表卖了,凑成一笔基金,纸张印刷则由刘云甫负担。  相似文献   

2.
李春霞 《声屏世界》2004,(12):42-42
有一次,与一群朋友一起外出爬山。其中一位女士从山道边一位卖花姑娘手里买了一个花环戴在头上,煞是好看,赢得同行者阵阵恭维和喝彩,而一位朋友有意凑前开玩笑说,“你头上那个花圈还真漂亮。”立即招来一阵哄笑和几声谴责。虽然“花环”与“花圈”之论属于玩笑,但笔者却从中得到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3.
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渐去渐远,20位消防官兵的英魂随风而散,16位受伤的战士、新闻记者和保安已陆续出院……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亲眼见证了这场震惊全球的特大灾难,并且从现场发出了一篇篇扣人心弦的新闻报道,回想那抢险救灾惊心动魄英勇悲壮的感人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4.
湖南衡阳“11·3”特大火灾渐去渐远,20位消防官兵的英魂随风而散,16位受伤的战士、新闻记者和保安已陆续出院……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我亲眼见证了这场特大灾难,并且从现场发出了一篇篇扣人心弦的新闻报道,回想抢险救灾时惊心动魄英勇悲壮的感人场面,我至今记忆犹新,有时半夜想起,泪眼模糊……  相似文献   

5.
独自在家     
曾问过一位同学,她的理想是什么?她不假思索地答道:“当老板呗!能赚好多钱!”我愕然无语。又曾问过一位朋友A同样的问题。回答同样令人心痛。但我终于不能看着朋友的爱国之心就这样泯然,忍不住问:“难道你不想为祖国付出吗?”A愣住了,目光中是苦涩和无奈。A说:“毕竟,我也有自己的理想,我不想让我自己的理想化为灰烬。”我无言以对,我感到我的心隐隐作痛,在滴血。 的确,现实中的不少人为了追求时尚,追求潮流和金钱,已对祖国的前途置若罔闻。在他们思想中,已没有了生存的真正价值。他们所向往的,却是一些生命的附属物…  相似文献   

6.
读者之声     
陕西韩城矿务局桑树坪矿段孝文:我很喜欢《新闻与写作》。因为它一直是我工作、学习上的朋友。起初,由于自己的基础差,投出去的稿子都不见音讯。后来在一位朋友的推荐下,我从1990年自费订了《新闻与写作》。经过学习与实践,我初步掌握了采访、写作的知识和技巧,写作水平有了明显  相似文献   

7.
刘心武 《档案天地》2010,(10):61-62
私下里,我有位年轻的朋友搞篆刻.原来。他是吴祖光和新凤霞的忘年交,如今,吴祖光、新凤霞夫妇都已仙去.这位搞篆刻的朋友居然已和我打了17年的交道。眼下.很多文坛人物的私人信息.都通过他传到了我的手里。其中,周汝昌先生也走了这一步。  相似文献   

8.
晓霖 《记者摇篮》2005,(7):i001-i001
“前几天,一位在沈阳经商的外地朋友,跟我讲了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讨货款被骗的事情,我在这里跟听众朋友说一下……”坐在电台直播间里,赵香瑞侃侃而谈。  相似文献   

9.
经常有朋友说:我花二三千元买的高级“傻瓜”相机,为何拍不出好的照片。请其拿相机为我来拍一张,见其举机拍摄的伟姿,立即明白了,毛病出在他的握机手法上。  相似文献   

10.
等待     
忆澜 《出版参考》2005,(1):13-13
我在街口等一位朋友,见离相约的时间还早,我便买了瓶饮料慢慢地喝着,打发着等待的时光。也许是有事耽搁,朋友久久不至。瓶子里也只剩下了最后的一小口。街上车辆和行人川流不息,我开始漫不经心地扫视着四周。我看到不远的街边坐着一位蓬头垢面的老人,身边搁着一个庞大的塑料袋,依稀可见里面装满了各样的瓶瓶罐罐,他正平静地看着我,就在我的目光快要离开的时候,  相似文献   

11.
到一位朋友的家里探望她生病的母亲,闲谈中,老人家感叹说。人老病多,今年已生了三次病了。说着拿出一个小本子给我看,上面写着3月11日感冒,鼻子不通气。嗓子有点痛,服“力克舒”2粒一日三次,多喝水……后来我问这位朋友,你们家里没有学医的,为什么会这么完整地记载着生病及用药的过程。她说现在健康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最大的。我很在意自己的家人的健康,所以才有这份记录。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来了一位多年未见的战友,高兴之余,自然免不了邀几个要好的朋友欢聚一堂,各自谈谈近几年的工作情况。席间,几位朋友知道我在档案馆工作后,对我说:“你们管的那些个档案大部分……  相似文献   

13.
另类智慧     
佚名 《新闻世界》2005,(12):66-66
我的一位朋友曾参加广州巢公司的应聘,当时,人事主管出了这样一道面试题。:  相似文献   

14.
2003年4月初的一天,我在江苏盱眙采访,当地的朋友向我说起了盱眙县河桥镇尖山小学一位教师和5位学生的故事。听完故事,凭直觉我知道,这是一个不错的纪录片题材。回来向部领导汇报获准后,我于2003年4月9日第一次登上了大尖山。  相似文献   

15.
曾经得到过我不经意帮助的一位朋友,某天的一大早,突然给我送来一套不错的音响。这时候他已摆脱了窘境并且拥有了一家颇有名气的广告公司。他告诉我这是通过“杜比”认证的产品。此前我不是没有听说过“杜比”,但一直没有往心里去,那天见到他说“杜比”时的神情,我才感觉自己不能忽视这种东西了。虽然我最终仍然没有去深究它,却从此不再将这个“杜比”视为与自己无关的东西了。“杜比”是家用电器行业里的一种国际标准,它所规定的那些技术数据,让制造商们既咬牙切齿又梦寐以求。在技术时代里我们仿佛越来越离不开“杜比”这类东西了。如水的饮用与排放标准,食品里的大肠杆菌个数,煤气罐的安全压强,电灯泡的使用寿命,食用盐里加碘的剂量,还有写作一天到晚离不开的稿纸与信封的规格等等。如果允许对人的克隆,连人的生产都可以立即制订出一个标准来。  相似文献   

16.
一位当过多年县长的朋友最近到报社做客,和我聊起他在浙江浦江县任职时亲身经历的一件事:该县前吴乡市目村附近的一座山坡突然发现有裂缝。他们立即组织地质专家到现场勘察、分析,认为可能会出现大面积山体滑坡的灾害。为了避免发生群死群伤的特大事故,他们上门挨家挨户做工作,  相似文献   

17.
《出版史料》2005,(1):76-76
翻译家冯亦代不幸于今年2月逝世,他生前在回答一位朋友的提问时说:“搞文学是个苦差事,不但要通晓另一国语言,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十分熟练地掌握汉文字,还要有一定水平的文学修养。我虽然尽了  相似文献   

18.
毛边本评点本白文本─—摘自《中华读书报》1995年3月1日作者:辛春林朋友寄我一本姜德明先生的《余时书话》毛边本,拆封后刚放在桌上,电话响了。接完电话回来一看,毛边已被一位心灵手巧且又热心的同事裁得整整齐齐,与普通本无异。他以为这是一本有毛病的书,需...  相似文献   

19.
也不可“有偿不闻”高峡一位朋友谈到:“有偿新闻”臭了,“有偿不闻”还香着呢!何谓“有偿不闻”?朋友见我一脸疑惑,便讲出一大串事例:电台一位记者,采录了一组用户反映产品质量低劣的报道。台长审听时发现,生产劣质产品的厂家,正是电台广告大户,便以“正面宣传...  相似文献   

20.
今年元旦刚过,一位朋友来电话报喜,说他从网上看到,《新民晚报》“林放杯”杂奖揭晓,我的《论“走过场”一在获奖名单上,朋友说这可是个大奖,奖金3000元呢:我为这个消息高兴,但首先想到的是,这笔奖金我无权独享,因为真正该受奖励的是一位编辑,是他玉成了——甚至可以说是“挽救”了这篇最终获奖的杂,而这位编辑并不在新民晚报社供职,他是《汇报》“笔会”版的编辑朱大路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