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論年號 "年號"是中國歷史上紀述年代的一種特有標識.它經常隨着新的元年而變换,所以也稱"元號".於是把建立年號稱爲"建元",改换年號稱爲"改元",而記述年號的書也多以紀元爲名,如<紀元編>、<紀元通考>、<紀元要略>等. "元"在古代典籍和傳統認識上都有重要的地位.<易·乾文言>和<春秋>中都很重視"元".因此建元也就成爲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而在史籍中多有此一筆.  相似文献   

2.
编后     
《中国文化》2007,(2):235-236
<中國文化>明年開始就要交郵局發行了,還是每年兩期,春季號五月十五日出版,秋季號十月十五日出版,郵發代號爲80-617,關愛<中國文化>的朋友不妨輾轉相告,需要者可直接向當地郵局訂閲.  相似文献   

3.
一論年號 "年號"是中國歷史上紀述年代的一種特有標識.它經常隨着新的元年而變换,所以也稱"元號".於是把建立年號稱爲"建元",改换年號稱爲"改元",而記述年號的書也多以紀元爲名,如<紀元編>、<紀元通考>、<紀元要略>等. "元"在古代典籍和傳統認識上都有重要的地位.<易·乾文言>和<春秋>中都很重視"元".因此建元也就成爲中國歷史上的大事,而在史籍中多有此一筆.  相似文献   

4.
編後     
《中国文化》2007,(3):235-236
&lt;中國文化&gt;明年開始就要交郵局發行了,還是每年兩期,春季號五月十五日出版,秋季號十月十五日出版,郵發代號爲80-617,關愛&lt;中國文化&gt;的朋友不妨輾轉相告,需要者可直接向當地郵局訂閲.……  相似文献   

5.
所謂"近代四公子"究為誰人,紛争落在張作霖之子張學良、滿清宗室紅豆館主溥侗、張謇之子張孝若、盧永祥之子盧小嘉四中擇二的歧異上,但另有兩位的入選,始終不可撼動,這就是"中州更有雙詞客,粉墨登場號二雲"[1]:袁世凱主子袁克文(1890-1931,號寒雲主人)和張鎮芳[2]之子張伯駒(1898-1982,號叢碧主人、凍雲樓主).  相似文献   

6.
西梁詩輯訂     
梁武帝在位日久,文治武功皆有可稱.及至暮年,則昏誤尤多,招引侯景,釀成劇變,非僅困死臺城,亦至子孫相殘.簡文雖得嗣位,人身已不自由,何談有爲.元帝江陵自立,克平侯景之亂,無奈禍起蕭牆,昭明諸子激變爭位.蕭詧稱藩西魏,引魏軍攻滅江陵,元帝自燔亡,蕭梁事實已亡滅.尋宇文建周,史稱周師入郢.詧建號江陵,年號大定,史稱後梁或西...  相似文献   

7.
龍榆生(名沐勛,別號龍七,1902-1966)是與夏承燾、唐圭璋并稻的現代三大詞學家,生前曾享有大名.但到了我們這一代,已經知之甚少了.  相似文献   

8.
基督教曾於唐朝和元朝兩度傳入中國,但并没有在中國產生一個基督教哲學家.晚明基督教再次傳入,徐光啓、李之藻、楊廷筠號稱“天主教在華三柱石”.  相似文献   

9.
編後     
正文章之難,莫過於爲刊物寫編後。連續出版了二三十年的刊物,每期都寫編後,就不知道該怎樣下筆了。內容單弱,好文章不如想象的多,固然不好寫。精彩的文章逐隊成團,令人嘆美不已,也不知從何寫起。本期的文章,便好得有些過於集中,致使不得已擴展篇幅,成一特大號。名家多,有新義,是爲本期特色。只要一覽刊目,就知道名家之作大有連篇累牘之勢。當然更主要是許多文章有新義。在爲文有無新義這個問題面前,名不名的反而無足輕重了。本期的《天象與溝通天地的工具性符號》一文,其作者就  相似文献   

10.
(一) 倫敦收藏的敦煌寫卷中,標號S.1344的是一份殘卷。殘卷正面是數通唐令,抄寫頗为零亂,並有塗鴉。唐令標出了年代,可以辨識的有咸亭、垂拱、天授、證聖、長安、景龍、開元幾種年號,但並未都依時間先後排列。残卷背面分別抄寫有兩部分文字。第一部分文字首句“鳩摩羅什通韻”,但以下是否即抄錄的所謂鳩摩羅什撰寫的《通韻》一文,並不很清楚。第二部分文字則比較明確,首題“修多羅法門卷第一,紀王府掾太原郭銓奉敕撰”,以下是抄錄的内容。紀王是唐太宗第十子李慎,《舊唐書》、《新唐書》中有傳,初封申王,貞觀十年封紀王。兩部分文字为一人所抄。從正面所抄唐令的年代和紀王府掾郭銓的名號以及書寫字體等推測,大致可以判斷這份寫卷是初唐或中唐時所抄,中唐時可能性更大一些。原卷未見,倘原卷正反面判別元誤,依照慣例,正面的唐令抄寫在前,而背面的  相似文献   

11.
一、雲门宗舆葉萝得《石林诗话》 葉夢得(公元一○七七——一四八年),字少蘊,原籍吳縣,居烏程(今浙江吳興),宋哲宗紹聖四年(一○九七)進士。徽宗宣和五年(一一一五)卜居卞山(在今浙江湖川)之石林谷,自號  相似文献   

12.
伍莊(1881-1959),譜名文琛,字憲子,號夢蝶,廣東順德人;爲康有爲萬木草堂弟子,故又別字憲庵,因“康門徒侶多以庵字相稱,即是源出康門之標記”①.以此,伍與梁啓超有同門之誼.  相似文献   

13.
張佩綸(1848-1903),字幼樵,號簣齋,直隸豐潤人.同治九年(1870)舉人,次年聯捷進士,授編修.歷任侍講學士、署左副都御史.中法戰争中受命會辦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戰敗遭褫職戍邊.  相似文献   

14.
傅杰 《中国文化》2006,(2):32-38
丁福保(一八七四——一九五二)字仲祜,號梅軒,又號疇隱居士,曾任京師大學堂及譯學館教習。而“壯歲辭教習,不服賈,不作吏,購書十五萬卷。讀書日有程課,與作諸生時無少異,如是者三十年”。除本書外。還編有《佛學大辭典》、《古钱大辭典》、《文選類詁》、《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歷代詩話續編》、《清詩話》、《正續一切經音義》、《道藏精華錄》拟及《四部總錄》等。生前不計,即其身後而論,從一九五九年中華書局的《全漢三國晉南北朝詩》,到二○○五年北京圖書館出版社的《道藏精華錄》,丁氏所編的多種工具書及數據書由於“都是博大淵深,包羅宏富,一帙在手,尋選必要的參考數據,有左右逢源之便”而一再印行,為文史研究者廣泛取用。  相似文献   

15.
十六世紀末欧洲耶稣會士利瑪竇入華,揭開了中西文化交往的新篇章。說是新篇章,當然意味着在那以前,由基督教表徵的"泰西"文化,與中國文化的交往,已有很長的歷史。 遠的不說。那以前九百五十年,便有景敎入華的記錄。時值號稱"天可汗"的唐太宗在位,他们的胸  相似文献   

16.
一、"文明的衝突"論與"新帝國"理論 1993年夏季號美國《外交事務》(Foreign Affairs)發表了塞繆爾·亨廷顿的《文明的衝突?》一文,我于1994年撰寫了《評亨廷顿<文明的衝突?>》(刊于《哲學研究》,1994年第3期),批  相似文献   

17.
程堅甫出生於十九世紀末的晚清,原名君練,號不磷室主、半叟.他青少年時受的是晚清和民初的教育,三四十年代在陳濟棠開辦的廣州燕塘軍校擔任過圖書管理員,也任過廣東省鹽業公會秘書,韶關警察局文書,中山地方法院秘書,廣東高等法院汕頭分院秘書等職.  相似文献   

18.
一 緣起 《中國文化》第33期(2011年春季號)刊登了兩篇有關曹植創魚山梵唄之傳說的論文:范子燁先生的《魚山聲明與佛經轉讀:中古時代善聲沙門的喉音詠唱藝術》和K.P.K.Whitaker先生的《曹植與梵唄之進入中國》.  相似文献   

19.
編後     
正今年過得好快。春季號好像剛出,秋季號就付梓了。春秋嬗替,逝者如斯。本期文章的質素略勝於上期,名家之作、有創獲之作,不在少數。黃進興先生、朱漢民先生、馬勇先生、毛佩琦先生等名素,都是第一次惠賜佳構給本刊,我們倍感榮幸。老作者的文字,也勝義紛呈,多有令人刮目者。李零總是有絕活。陳尚君縷陳大史家嚴耕望先生的貢獻,個人之學術寄慨也深矣。余世存寫出了不一樣的費孝通。原三聯老總李昕先生寫文化人物的本領,只有看後才知曉。連每每殿後的"序跋與書評"專欄,由張壽安教授率領,此期也顯得豐厚而不同尋常。而黃進興院士的《歷史的轉向》,叙論十九世紀訖今百餘年的史學思潮的更變與興替,簡直如數家珍。歷史的哲學意識和思辨邏輯的完美結合,  相似文献   

20.
1986年至1987年發掘的湖北荆門包山2號墓,報告《包山楚墓》已于1991年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墓中大量竹簡引起學術界的重視,特别是簡文的紀年,有不少不者討論,發表了一系列意見。這些記年的最後一個,是"大司馬悼滑将楚邦之师徒以救郙之歲",墓主左尹昭(?)卒葬即存該年,因此與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