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人皆有爱。谁不爱自己的父母?谁不爱自己的儿女?作为一名教师,谁又能不爱自己的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学生的前提条件,没有爱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我认为教师爱学生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每当一个人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值得尊敬和热爱的老师。什么使他们对自己的老师多年不忘,铭记在心,并充满敬与爱呢?因为学生尊敬并热爱自己的老师,是教师尊重热爱自己的学生所致。没有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与爱,也取得不了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与爱,这正如俗话所说:“不洒秋风,难得细雨。”教师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  相似文献   

3.
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中的基本关系,作为教师,必须重视、研究师生的心理关系。特别是作为教师,必须做到与学生肝胆相照、心心相印,爱学生所爱,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乐学生所乐,帮学生所需。教师只有用自己的心灵去呼唤学生的心灵,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步入师生共容和谐的境界,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成为一种使人赏心悦目、富于创造和激动人心的活动。  相似文献   

4.
孩子需要爱,感受到自己被爱着的孩子,才会觉得自己的可爱。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给孩子“教育之爱”。教育爱同亲情爱一样是无私的,但它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正因为教师所关注的不再是单个孩子,因此教育爱就更为博大而精深。它关注的是每个孩子的差异,将学生真正作为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来认识,无条件地给予爱心。健全的人格培养首先就来自于这种“爱的教育”,使不成熟的心灵走向成熟,向偏向发展的性格得到矫正。孔子就强调枯培养出“仁者爱人”的理想人格。只有教育者本人深刻地把握教育爱的本质,才会使受教育者的情感、心理受到自己的影响,先感悟什么是爱,再学会怎样去爱,进而成为一个“爱人”的“仁者”。  相似文献   

5.
大凡名师都有三大特征:会教、会说、会写。会教,就是课上得好,能吸引学生爱学并且学得好,教学成绩好,优秀学生多;会教的教师能很好地掌控课堂,引导学生自觉地学、听、做,讲时善用板书或课件使学生对应理解的知识一目了然,不讲时学生自主学习目的明确。会说,就是能把自己的教学观点、心得体会、观察思考、  相似文献   

6.
初中学生在一定程度上仍具备小学生特有的爱玩、爱动、爱闹、不爱学习、自我约束能力差等缺点。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忽视了这些特点,只是一味地向他们灌输枯燥无聊的单词、句式、语法等知识,不仅不能使学生学好英语,反而会滋生其厌烦学习的心理。因此,英语教学中趣味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趣味教学的目标就是使学生长久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并产生学习好英语的动力。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谈谈自己对英语趣  相似文献   

7.
走进学生的心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培养人的工程。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正处于成长期、动荡期、不稳定期,一句过激的话语,一个小小的误解,一次挫折和打击,都会使这些孩子对自己失去信心,对别人失去信任,对社会失去爱心。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应关注学生的心理,做好学生的“心理医生”。■一、了解心理状况关注学生的心理,首先必须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由于父母、家庭的影响,以及各自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学生各具特性。有的学生胆小害羞,不爱讲话;有的学生脾气暴躁,爱发火;有的学生性格孤僻,不爱交往;有的学生性格开朗,爱交朋友……教师可以通过家访,…  相似文献   

8.
一、尊重是爱的前提 尊重是一种爱。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尊重不仅表现在好学生身上,就是那些平常不被我们看好的弱势群体,更应该施以关爱。苏霍姆林斯基说:“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技巧和艺术就在于:教师要善于在每个学生面前,甚至是最平庸的,在智力发展上最有困难的学生面前,都向他打开他的精神发展的领域,使他能在这个领域达到顶点,显示自己,宣告大写的‘我’的存在,从人的自尊感的泉源中汲取力量,感到自己并不低人一等,而是一个精神丰富的人。”  相似文献   

9.
教师本是书本的受益者。我们今天所从事的这份职业得益于学生时代的苦读书本.如果当年不读书或读书不好.就不可能成为一名教师,可谓“学而优则师”。可当了教师以后,很多人却从此不愿看书,不爱读书.远离了这些曾使自己获益的书本。他们几乎忘了今天所拥有的一切,完全归功于自己当初能沉浸在书的海洋。  相似文献   

10.
自卑,是对自己的不恰当认识,是一种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极心理。人成长的任何阶段,都可能产生自卑。学生阶段,学生肩负着父母的重托,面临着未来社会的选择,是人一生中心理压力最大的阶段。此时,他们的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很容易产生自卑。在学校的班级日常事物中,班主任教师可以采用如下方法帮助学生预防、克服、消除自卑感。  相似文献   

11.
教育工作必须要把握准对学生“严与爱”的尺度,不要对学生爱得太过分,爱得太随便,失去师之尊严,也不能束得太紧、管得太死。在班级管理中,如何正确把握严与爱,做到爱中有严,严中渗爱,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值得研究的问题。一、班主任的“严”1.严而不厉,严而有格任何时候对学生严格要求都是正当必要的。缺乏严格要求、放任自流,是对学生不负责任。但严格不等于严厉。严厉会使学生产生惧怕的心理,久之学生依赖性、神经质等不良心理都会滋生。因此,班主任对学生的态度应该是严格而不严厉。“格”就是范围、分寸,班主任对学生的要求严…  相似文献   

12.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吴娟 《贵州教育》2010,(16):19-19,22
作为老师总是要率先垂范,爱校如家、爱生如子,对待学生既严肃又热情,真正做到既是学生的老师,又是学生的朋友,使每个孩子在班级里感到家的温馨,不自卑,很自信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学生爱学善学王金花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深感作为一名教师,重要的并不在于自己如何教,而在于如何教会学生学习,即如何能使学生爱学,善学。一、如何使学生爱学学校里培养的学生,与工厂里加工的产品完全不同,学生是活生生的人,不管教师教的多好,如果他不...  相似文献   

15.
周颖 《吉林教育》2000,(10):39-39
“爱为师德之本,无爱便无教育。爱可以塑造人的美好心灵,爱可以开掘人的智慧,爱可以开阔人的胸怀。爱,利于德,利于智,利于体,也利于美。”这是李燕杰在《师德断想》一文中对师爱的一段论述。一个热爱人民教育事业的教师,他同时也必然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尤其那些心理上有障碍的学生更需要、也更希望得到老师的爱。教师应该理解这些学生的处境,  相似文献   

16.
作为教师,要想成为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自己的爱无保留地奉献给学生,只有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才能教育好学生。教师应蹲下去与学生说话,耐心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心理,让学生认为老师是可亲可敬的人。  相似文献   

17.
试论教师的情感投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论教师的情感投入李帅军一、教师情感投入的意义(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是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爱是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需要。人是不能离开集体环境的,在集体中人既需要别人爱自己,又需要自己爱别人。一个孩子在入学以前主要是...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2012,(3):46-53
一项调查显示,95%的教师都说自己爱学生,但90%的学生却认为教师不爱他们。的确有些老师不是真心爱学生,甚至不尊重学生,然而多数老师认为自己是爱学生的,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学生好,但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学生感受不到老师的爱,反而常常把这一切看成老师“为难”甚至“刁难”自己,是在和自己过不去。那么,作为班主任,我们到底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19.
师爱与班级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班主任,我始终坚信,师爱是教育学生最起码的基础条件,又是一股强有力的教育力量,它可以通向学生心灵深处,创设优化的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所以,我的班主任工作都是从热爱学生做起的,这里略举几点与大家共享。爱生如眼,做到尊重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每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成功者,都期待着收获肯定和赞誉。这要求我们充分地尊重和相信学生,坚信学生可以教好。应该爱学生。因为爱是一种尊重,爱是一种信任,充分尊重与爱护学生,能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使其能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从而使整个…  相似文献   

20.
高一明 《高中生》2014,(11):60-60
有些高三学生在第一轮复习中会出现一些不良心理,这些不良心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骄傲自满心理 部分学生觉得自己以前学得不错,复习的作用不大。甚至认为听老师讲还不如自己看。这类学生的主要表现是:听课不认真,回答问题爱钻牛角尖,喜欢做难题、偏题,对一些基础的训练不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