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学教学中的"说"数学,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暴露思维过程,把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让"数学学习共同体"成员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促进数学知识内化.  相似文献   

2.
数学教学中的“说”数学,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暴露思维过程,把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让“数学学习共同体”成员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促进数学知识内化。  相似文献   

3.
数学教师的语言应该是学生的表率。因为儿童具有很强的模仿力,教师的数学语言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数学语言。所以教师的语言力求用词准确、简明扼要、条理清楚、前后连贯、逻辑性强。操作是学生动手和动脑的协同活动,是培养和发展学生思维的有效手段,而语言是思维的外化,是思维的物质形式,知识的内化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着语言表述的过程而内化,因此,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数学教学的整个"活动过程"应该成为充分揭示数学概念形成的过程、数学规律探究的过程、数学结论推导的过程及数学方法思考的过程。如何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参与,努力实践,通过外部活动逐渐内化成知识和智慧呢·  相似文献   

5.
数学知识是通过数学教材进行"有形"呈现的,而数学方面的活动经验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总结、内化而成的,是一种"无形"的存在。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积累到更多的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6.
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在参与、体验、内化中掌握数学知识,学会学数学的方法,是新课程教学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教师在特定情境的数学活动中让学生去体验、感受数学,在活动中逐步认识、建构数学知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是课堂教  相似文献   

7.
数学活动经验是指学生亲自或间接经历了活动过程而获得的经验。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及时把所学知识内化,真正让学生由"经历"走向"经验",帮助学生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在改革课堂教学方式的同时,应该把握住每节数学课的数学本质内容———数学思想、数学活动经验,并实施于日常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注重巧设情境,凸显数学本质引领探究,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炼、内化、实践等循环往复的过程中,感悟数学思想;升华新知,重视引导学生“回头看”,在反思获得新知识的过程中内化数学方法;拓展延伸,还原生活,学以致用,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深化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9.
陈志丽 《中学生电脑》2014,(3):47-48,50
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必须在有效的目标指引下,经过学生亲历、内化、迁移的过程,要有生活中的亲历,活动中的亲历.但只有这些经历是不够的,还必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调动数学思维,将这些经历提炼、内化、概括,最后迁移到其他的数学活动和学习中去,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使数学学习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而有创造性的过程,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学周刊C版》2016,(25):73-74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实现寓教于乐,能够激起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内化,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水平,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更能丰富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知识、技能与情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就是学习数学语言然后不断内化、生成、运用的过程。数学语言可以分为图形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每种语言运用的过程,都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从肤浅到深刻。深化数学语言表达能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从显性语义到数学本质。现以"商不变的规律"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引导学生深化数学语言  相似文献   

12.
<正>当下的数学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学习的过程,注重学生的知识内化和领悟。实践证明,学生仅仅具备解题能力乃至拥有丰富的解题经验,还无法成为后续知识的"生长点",唯有积累大量的活动经验才能"学而有法",才会有缜密的思维套路,有深扎沃土的知识根系。一、情境中牵引经验经验的来源不局限于数学课堂,学生生活中的经历、作业中的体验、实践活动中的感悟等都可以成为数学活动经验。教师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过程性动词来表示学生的数学活动水平,可见变数学教学过程为学生体验的过程已刻不容缓。而我们知道体验是一种情感投入的学习活动,它需要学习者设身处地地去感受客观事物,这样才能取得自我感悟、自我认识、自我升华的内化效果。那怎样才能做到让每个学生都能在体验中学好数学呢?(一)让学生感到需要小学数学中的许多概念、算理、法则等都可通过追根寻源找到其知识背景,教师在教学中可适当把数学知识向前延伸,展示它的源头,让学生明白这些数学知识从何处产生,为什么会产生。如,在教学“厘…  相似文献   

14.
建构数学概念应根据学生学习的需要,组织实际操作活动,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操作、观察、思考、交流等数学学习活动中,主动参与知识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建构完整准确的概念,并在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内化概念。  相似文献   

15.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创新的视角设计教学内容,把数学知识和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融合到一起,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让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深入思考,促进知识的内化理解,构建完善的数学知识体系。在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通过主动思考内化知识,提高探究能力,在实践学习中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有效发展数学综合素质,使创新教学中的数学课堂取得新的进展。  相似文献   

16.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认知因素,更要关心学生接受信息过程中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使知识通过情感这个媒介更好地让学生接纳与内化。  相似文献   

17.
<正>语言是思维的窗口,是人与人交流思维过程和交流认识活动的特殊工具。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学习思维过程和结果,可以促进知识的内化和思维的发展,还可以让师生、生生之间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增进情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数学语言的训练,尤其要从低年级学生抓起。一、培养数学语言的概念在加快素质教育步伐和积极推行教学改革的今  相似文献   

18.
操作活动既是手与眼协同活动对客观事物的动态感知过程,又是手与脑密切沟通把外部活动转化为内部语言形态的智力内化方式。在数学教学中,适时引导学生操作,既有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又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概念、推导法则和公式、理清数量关系。一、组织感知性操作,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起始概念小学生形成概念的过程是“动作感知———表象———概念、符号”。在教学中,数学起始概念知识跨度大,抽象性比较强,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应尽量让学生进行感知性操作,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共同参与活动,感知大量直观形象的事物,形成…  相似文献   

19.
邬金举 《小学生》2011,(6):31-31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已有不少教师认识到数学教学的本质应是“数学思维活动过程”的教学。在这一“活动过程”的教学中,应暴露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规律的探索过程、结论的推导过程及方法的思考过程等。要让学生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在主动参与到过程中,通过操作和实践,由外部活动逐渐内化,完成知识的发展过程和“获取”过程,使学生既长知识,又长智慧。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数学课程标准把获得数学活动经验与理解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共同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由两个课时的递进式教学设计阐述了在教学中如何避免学习过程的简单重复,如何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深刻理解并感悟数学思想方法后,达成数学活动经验的获得、丰富、内化,完成知识经验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