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农民作家赵树理在自己的小说中塑造了大量的女性形象,这一系列女性形象不仅在他所创建的文学世界中占有重要位置,而且展现了中国农村妇女自我解放的历程,具有深刻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在赵树理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中,以三仙姑形象最为引人瞩目。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赵树理的男权主义女性价值观。文章分析了赵树理落后的女性观的种种表现及其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分析赵树理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入手,运用文本细读与个案分析的方法来透视赵树理的女性审美观念,并结合赵树理的生平和创作思想对其成因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在世纪之交 ,文艺理论界对于赵树理的研究 ,仍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赵树理所走的创作道路、赵树理所坚持的创作主张、赵树理作品的深刻价值与启示意义、赵树理的人生态度等等 ,都有许多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应当把赵树理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阶段。这是 9月下旬在山西召开的第四次 (国际 )赵树理学术讨论会上 ,与会人员的共识。参加这次由山西省作家协会和中国赵树理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学术讨论会的 ,有来自日本、韩国。美和国内十几个省市的5 0多位赵树理研究以及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与研究的专家、学者、大专院校教师。在两天的时间里 ,大家…  相似文献   

5.
女性问题是赵树理小说所涉及的农民解放问题中特别被关注的一个侧面,在他的一系列反映农民、农村变化的小说中,不仅塑造了新时代的农民形象,而且也塑造了一系列贴近当时生活、鲜活生动的农村新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反映了新中成立前的女性自主地位的变化、观念的变化以及社会地位的变化,也从另一侧面反映出,自五四运动以来,女性对自身价值的认可,争取解放的艰难。  相似文献   

6.
宋艳 《文教资料》2007,(15):94-95
本文通过对苏童的代表作的深入分析,深刻地阐述了苏童小说中女性的悲剧起源:一方面,他承认男权社会对女性悲剧形成的外部因素,但是另一方面,他更关注女性自身所具有的弱点。正因为这个特点,才使得其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充满了悲剧色彩。在苏童笔下,我们看到的女性形象丧失了传统美、女性之间相互残害、女性对男性的盲目崇拜,本文将从这三个方面来论述苏童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悲剧色彩。  相似文献   

7.
站在反封建的立场,赵树理以"男权"固有的思维模式和道德标准塑造出了一系列"无名无姓"及"有名有姓"的农村妇女形象。但从上个世纪40年代末以来,评论界对赵树理在特定历史变革时期所建构的这些农村妇女形象的确认却一直处在褒贬毁誉之间。立足于审美与意识形态之间,赵树理笔下的农村妇女形象无疑是作家当时用心观照生活的产物。这些农村妇女形象真切地反应出了当时女性在男权文化中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8.
文章试图通过女性理论所提供的性别视角和重读策略分析赵树理小说中的旧式婆婆形象,指出她们不被人理解的行为中的合理性一面,主张对其给予理解和同情,并探讨赵树理对旧式婆婆形象抑制苛求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茅盾谈到赵树理的语言风格时,曾说过这样的话:“如果把他的作品的片段混到别人的作品之中,细心的读者可以辩别出来。凭什么去辩别呢?凭他独特的文学语言。”赵树理文学语言的独特之处,在短篇小说《登记》中,明显地表现出三美:风采美、形象美和音乐美。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1.
王冲 《考试周刊》2010,(5):33-33
赵树理小说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本文从赵树理小说语言的音乐美、朴素美、修辞美、个性化美等几个方面阐述了赵树理小说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业余"问题出发,挖掘了赵树理对"业余"创作的推崇在小说观上的深层原因,还对赵树理小说《互作鉴定》和《卖烟叶》中"业余"作家的形象作了分析,由此阐释了赵树理在小说艺术性与社会价值上的"矛盾"立场以及这种冲突的消释。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多元视角关照女性形象,不难发现在文化观念演变的过程中,女性形象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小说中的女性在作品中的形象嬗变也昭示着时代和观念的变迁。文章通过剖析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若干个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梳理出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承载的特定时期民族文化价值取向,从而探讨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深刻社会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张胜利 《丹东师专学报》2011,(5):109-113,129
《红楼梦》中众女儿的形象,从不同侧面折射出"东方女性"之美的闪光点;同时她们在特定的历史、社会环境中又深受双重人格的困扰。吕启祥先生的论红文章,特别是《〈红楼梦〉与中国现代女性文化形象的塑立》一文,从女性的独立人格与主体意识出发,深刻解析了《红楼梦》中"东方女性气质"的多重文化内涵;提出作为审美主体的红楼女性如何在审美活动与文化自觉的过程中提升自身素质,完善自我的命题;阐述了《红楼梦》一书与现代女性文化形象之间的关系;明确指出应恢复和确立《红楼梦》在世界女性学学术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三国演义》是一部既斗智斗勇又充满阳刚的文学作品,主要描绘的是男性之间相互斗争的故事.但在作品中也穿插了少许的女性,从作品对女性的描绘中,同样也可以窥见女性的光辉形象和女性的人性之美.作者在女性形象的隐匿与建构中,实现了人性的回归,体现了女性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当前众多研究学者将女性形象作为研究课题,而一些世界名著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更加成为了热点。《雪国》是在世界各个国家有着较高赞誉的文学作品。基于此,从川端康成的《雪国》着手分析,对《雪国》之中勾勒的女性形象从母性光辉、悲惨命运和相应的死亡之美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后续关于文学作品女性形象方面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是美国华裔女作家邝丽莎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小说通过性别涵义的差异深刻地刻画了众多女性形象。本文以女性主义视角为切入点,采取文本分析的方法,从小说构建的女性世界、女性社会关系的构建和女书文化对女性形象构建的影响这三个方面分析小说中女性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8.
元杂剧作品塑造了一系列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十分突出,可以说是元杂剧艺术成熟的一个标志。本文对元杂剧中具有典型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分类和评析,指出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具有广泛与深刻的现实意义与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9.
"二流子"作为边缘群体在中国社会其实由来已久,赵树理作为山药蛋派作家,作品多关注底层人民的生活,小说中塑造了多个"二流子"形象。游民的产生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与土地的私有与买卖有一定的关系,小农经济的社会模式、宗族组织、会党的存在都是它形成的因素。延安大生产运动时期,"二流子"的说法出现,经过规劝教育,"二流子"们得到了改造。赵树理关于"二流子"沦落成因的挖掘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对农村问题的暴露和新的改革经验的探索为政治改革提供了文学化借鉴。此外,赵树理关于"二流子"及其改造的文学书写具有改造国民性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丁玲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权主义的现代女作家,她从创作伊始就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注,在很多作品中都反映了女性的内容,突现各种莎菲型女性的形象。本文从女性意识的角度来说明女性追寻完整的自我和自身价值所经历的艰难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