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  相似文献   

2.
李剑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36):266-266,268
探究性教学(Inquiry teaching)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John Dewey,1859至1952)主张进行"问题教学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一般采取老师先示范讲解,学生照葫芦画瓢的教学模式。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知识,即使掌握了老师所授知识,也缺乏灵活运用的能力。如何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烈的问题意识会激起学生浓厚的探求情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主动观察情境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问题导学式"的教学模式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  相似文献   

4.
熊俊 《考试周刊》2014,(46):83-83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习惯于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一些学生头脑里只有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后果。因此,在课堂上,要注意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5.
李永兰 《文教资料》2011,(24):186-187
历史老师应改变传统教学"满堂灌"的注入式教学方法,改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从课前预习、课堂设问、课堂活动、课后作业四个方面,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课堂,自主学习,快乐学习。  相似文献   

6.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在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知多少,并不能很好的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了老师,就不会自主学习,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弊端所造成的后果。  相似文献   

7.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确立的高中信息技术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中要求学生能"体验信息技术蕴含的文化内涵,激发和保持对信息技术的求知欲,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大胆地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新知识,去体验知识的获得过程,并且要重视学生对学法的获得和掌握,这样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那么,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呢?  相似文献   

8.
吉启勤 《考试周刊》2011,(84):173-173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在教学中要从"教会学生物理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以前,物理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候总是以自我为中心。例如,在教"欧姆定律"的时候,老师总是自己做电学实验,用电压表测小灯泡的电压,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英语口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陈秀梅 《教师》2011,(5):63-64
俄罗斯有一句谚语说:"你可以把马牵到河边,却不能强迫马喝水。"学习亦如此,"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培养对提高中等职业学校机电专业基础教学质量尤为重要,因为长期以来,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较为被动,而且课堂教学往往千篇一律,主要以被动接受书本知识为主要特征,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化学课堂教学基本模式是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而"高效课堂"就是在一定的时间内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课堂上,要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突出"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让教师真正解放学生、解放自身。在高效课堂中,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服务,一切围绕学生的学习,一切以学生为根本,促使学生人人参与学习过程。高效  相似文献   

12.
所谓"自讲",是根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把一些课本知识先交给学生去自行分析、讲解,然后由教师进行归纳、讲评、总结,即通过"诱导——自讲——点评",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真正做到把课堂教学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实现学生  相似文献   

13.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可见,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在"趣"字上做文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和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正如于漪老师说的:"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之火,变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热情的"我要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实践表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4.
姚春花 《考试周刊》2011,(5):191-191
利用多媒体技术演示课件的教学形式,有它自身的好处,但是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仍停留在课程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级阶段,学生在这样先进的教学设备前,接受的仍然是教师的"灌输"。从某种意义上说,设备仅是提供给老师一个新的便利的教具,学生仍被动接受知识。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率非常快,教会学生学习成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教会学生利用网络开展自主学习,甚至协作学习,让他们自己动手、自己探索、自己查找资料,现代教育才能应对科技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身为职校的语文老师,常常感叹课难上。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习兴趣不浓厚,自控能力较差,导致了学生语文基础较差。于是,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没有强烈的求知欲,对课堂学习产生"厌倦感"。  相似文献   

16.
田茂全 《小学生》2011,(5):33-34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课堂上被动地接受知识,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这种现状是应试教育的所造成的后果。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小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呢?下面谈一谈本人的几点粗浅的体会。  相似文献   

17.
学生的学习不单是"老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接受过程,更是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究式的学习,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运用原有知识、经验解决问题,构建新的知识体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拥有学习的主动权,老师则更多的作为一名引导者和激励者出现。  相似文献   

18.
当前,学生被动学习的现象比较普遍:老师给多少,学生知多少,不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大多数学生头脑里只是老师“灌输”的内容,离开老师,就不会学习了。  相似文献   

19.
蒋利武 《考试周刊》2011,(22):75-76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张扬其个性是我国现代教育和未来教育的重要内容和目标。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即老师是课堂上的"讲师",以讲代学,以问代学,甚至是自问自答,以牵代学,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往往随着老师的问、讲团团转,大多被动地应付,接受性地学习,简单来说就是"老师滔滔讲,学生静静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严重的压抑,个性被压制。  相似文献   

20.
课前预习---复习旧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这是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很多老师在教学中十分地注重了学生的"课前预习",无非就是为自己"讲授新课"是更容易,以便于学生能更快"接受新知"。所谓如此方式,其实学生的学就十分的被动,就导致了学生在思维上的依赖性,因而也就违背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体"的教学原则,那么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就逐渐丧失。《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是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的活动,这充分表明学生应该是数学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