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基于对新课程理论和《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学习体会,笔者认为高中化学教师在新课程中,应扮演课程的设计者、学生的促进者、教学的研究者等新角色。一、课程的设计者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化学教师首先应是课程的设计者。为此,必须解决几个问题:什么是化学课程?为什么化学教师是化学课程的设计者?如何才能成为化学课程的有效设计者?具体说来,课程是计划,是活动,是经验。所谓“课程是计划”,指课程方案,包括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安排、课程标准。所谓“课程是活动”,指课程是师生的教与学的活动方式。所谓“课程是经验”,指课程是…  相似文献   

2.
郑和 《教育探索》2006,(8):12-14
个性化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价值追求,从校本课程的课程主体、课程指向、课程本位、课程实施途径、课程存在形式、课程评鉴等方面来剖析校本课程的个性化价值取向,是教育实践工作者、尤其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者进一步理解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教师课程素养是教师在课程活动过程中对教师专业所需课程要素的一定量和质的自觉积累和养成,包括一定的课程哲学思维能力、课程环境分析能力、课程资源整合能力、课程选择能力、课程评价能力和当下的课程执行力等,是课程理念(意识、哲学)、课程知识和课程实践智慧三位一体的合金。教师的课程素养与教师的课程意识、课程能力和课程素质既相通又不同,其核心要素是教师具备课程文化的创生力,形成课程实践智慧,其核心功能是引发课程主体创生课程意义和实现专业发展,其核心价值是促进课程变革,实现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一潜课程,是潜在课程的简称,它首先是西方课程领域中崛起的研究课题,也是当今世界课程研究的发展趋势之一。在我国,潜课程又称隐性课程、隐蔽课程或非正式课程等。潜课程是相对于显课程而言的,与显课程不同,潜课程不是有意识、有计划的学术性知识体系,而是无意识、无计划的、非学术性的各种文化因素的总和;显课程主要是体现人的认知结构,而潜课程则主要是针对人所处的自然和社会环境(主要是社会环境)。潜课程是高等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体  相似文献   

5.
一、隐性的校本课程的含义对于课程,因其制定机构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两类,一是国家课程,另一个是校本课程。国家课程也称“国家统一课程”,是由中央政府负责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也称为“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单地说,校本课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校本课程又可分为显性的校本课程和隐性的校本课程。显性的校本课程是指那些确实由学校全体教师、部分教师或个别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隐性的校本课程是指教师在实施国家课程的过程中,处处体现出的“课程扩张”倾向。它的…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改革方案应该把原课程中的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心理教育独立设置为“修身“课程,把社会科学教育与历史、地理课程合并为“社会“课程。“修身“课程的性质是单纯的德育课程、经验课程,由班主任和德育处实施,主要教学方式是体验。社会课程的性质是智育课程、学科课程,特别重视社会创新精神和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教学方式是探究。  相似文献   

7.
真正意义上的课程改革必然是课程文化的变革,必然是自在的课程文化与自觉的课程文化的交互作用和同步转型。课程理性是课程文化自觉的本质。课程文化自觉是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确定课程的合理性、规范性和客观性的过程,其本质规定性包括理性思维、理性统一、理性态度、理性选择、理性目标,具体体现为主体性的课程文化意识、开放的课程文化胸襟、系统的课程文化结构、鲜活的课程文化生命、超越的课程文化品质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课程存在不同的层次,美国课程专家古德拉德等人将课程分为五个层面: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其中,理想的课程与正式的课程这两个层面的课程是文本课程,是显性的课程,而领悟的课程、运作的课程、经验的课程是非文本课程,是隐性的课程。教师对课程的理解领悟、运作实施使教师将外在于学生的文本课程和教师自身这种潜在的课程融合内化为教师层面的课程,  相似文献   

9.
在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广大教育工作者从实践中愈来愈深切地感受到: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实施是将已设计、编订的课程方案(包括课程计划、课程标准、教材等)付诸实践,将理想课程变成现实课程,并在实践中对课程不断调适、生成、开发的动态过程。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的核心环节,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则是教师和学生以课程为中介而展开的教学活动。简言之,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因此,在课程改革中,必须聚焦教学,这是课程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最近,由上海市教育学会牵头举办的以“聚焦课堂教学”为主题的黄浦教育论坛,对此正在进行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10.
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的实施,而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则是教学,因此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应有之义、成败之举。为此:一、应突出教学改革对课程改革的主导地位教学改革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教学与课程的关系是教学改革必须摆正和处理好的一对关系。在这对关系中,课程是矛盾的主要方面,课程观决定教学观,并决定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为此,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应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是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是教师教育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教师教育课程整合的要素来讲,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包括教师教育课程结构一体化、课程内容一体化和课程实施一体化等方面。地方高师院校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结构比例失调、课程类别不合理,课程之间内容融合度低、教育实践课程欠整合,课程实施方式变革步伐缓慢、学生评价单一等。建立模块化课程网络体系、合理整合课程内容、优化课程实施过程等是教师教育课程一体化构建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一、课程论的范畴比较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课程结构中的一种课程形态,是一门非学科领域的、基于生活实际而开设的课程,是一门与学生生活实际紧密联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它不属于某门课程范畴,它在国家课程中与学科课程并列,是国家课程中综合性、实践性、活动性的课程,  相似文献   

13.
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是依据继续教育课程目标,对继续教育课程实施质量进行价值判断。继续教育课程实施质量评价是一种目标参照评价,参照的标准是课程目标,当课程实施质量达到课程目标的程度越高,课程实施质量就越高,反之,课程实施质量就越低。评价是以课程实施质量为评价对象,不是对课程本身的质量进行检验。研究的目的是通过科学的课程实施质量评价,引导、规范、推动课程实施,诊断、鉴定、提高课程实施质量。  相似文献   

14.
课程改革是教育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本文从课程改革的角度出发,探讨通过什么样的途径,逐步建立起符合中国特色的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一、课程改革的对象本文所指改革的课程是现行的课程,是现行以学科体系为基础的课程。从理论上讲,课程改革应该动大手术,应该把现行的课程进行彻底的改革。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职业教育课程结构改革的方向是:实行多样化的、具有弹性的课程结构,建立起以弹性和综合性为特征、多种课程形态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为此,研究、设置“综合课程”是课程结构改革的一个关键问题。综合课程是一种课程…  相似文献   

15.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课程文化日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广义的学校课程文化包括学校课程物质文化、课程制度文化、课程行为文化和课程精神文化4个部分,其中学校课程物质文化、学校课程制度文化、课程行为文化是课程文化的外层,而学校课程精神文化是最高层次和最深层次的学校课程文化,是学校课程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学校课程文化的生成不仅受到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制约,也受到学校课程实践、学校课程主体的影响。这些内外因素及其机制的复杂多变性决定着学校课程文化生成发展的长期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6.
正教师是课程建构的主力军,其课程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着学校课程建设的效度。因此,教师课程能力建构是推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长期战略任务。教师课程能力是教师最重要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在课程开发实施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认识、理解、行动与反思的专业素质。它包括教师的课程理解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实施能力、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评价能力等。教师课程能力始终浸润在具体的课程实践活动中,离开了课程的开发、实施、管  相似文献   

17.
教师即课程的内涵有两个层面:其一,教师是课程的内在要素之一,教师是课程的一部分,教师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其二,教师是课程的开发者与创造者,教师创生课程。教师即课程有三种表现形态:隐性的课程、经验的课程、生成的课程。  相似文献   

18.
教育改革的重中之重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基本力量是教师,其课程文化自觉既关乎课程改革的推进,也体现课程改革的成效。以课题研究、项目建设、评课众享、课程研发、培训展示为教育科研视角,是唤醒教师课程文化自觉的有效手段,也是以教科研推进课程改革深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谢海英 《现代教学》2011,(7):104-105
课程领导是课程实践的一种方式,是指引、统领课程改革、课程开发、课程实验和课程评价等活动的行为的总称。课程领导不仅是保证课程规范实施的前提,更是创造性实施课程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的关键。教研员作为指导学科教学的专业人员,承担着整个区域课程质量提升的职责。因此,作为区域层面的课程引领者,将引领全区幼儿园、教师走向何方,如何走好是我们每一名教研员应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学校课程规划就是学校对本校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进行的全面规划。实施这种课程规划的主体是学校。如果说国家课程计划提供了一种理想的课程,教师实施的课程是一种现实的课程,那么学校课程规划就是实现从理想课程到现实课程转化的桥梁。学校课程规划作为一项活动是学校课程管理或课程领导的核心工作,作为一种结果则是学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重要依据。学校课程规划所规划的是学校内部的课程,涉及到学校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全过程。也就是说,学校课程规划是关于学校的,其目的在于从课程着手,促进学校的整体发展,成就学生。课程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