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体育素质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为全面兼顾培养目标,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高素质人才,研究高等职业教育中体育素质教育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为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契机.体育教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而且还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必须抓紧抓好.为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的一代高素质人才,研究中等职业教育中体育素质教育的问题与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防法》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等法律法规的相继颁布和实施 ,为大力发展和规范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据 ,为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与全国一样 ,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迅速发展时期 ,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赋予了…  相似文献   

4.
“培养和造就二十世纪新型人才,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本文以服装设计课谈对学生进行全面素质教育的几点尝试。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在分析素质教育概念的基础上阐述了学校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分析了为适应素质教育学校体育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上海教育》2006,(7B):40-42
近年来,我市围绕深化教育改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着重对艺术教育的管理、运行和保障进行建设与完善;在课程体系和学生实践系列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改革步伐;在整合资源和创设社会环境方面夯实了较好的基础,全市艺术教育工作全面、扎实推进。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专项督导自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市认真开展了自查、抽查与问卷调研工作,19个区县均完成了艺术教育专题自查报告。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时代,发展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成为各个国家提高本国政治、经济地位的重大战略任务。《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的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这给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才竞争日趋白热化,新的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适应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重要任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对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课程改革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强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对学习的兴趣,倡导探索性学习,为终身学习储备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9.
新闻播报     
2001年12月11日至17日,省教育厅抽调人员分成11个小组,分赴全省22个县(市、区)的88所普通中小学校,开展体育卫生艺术工作的专项督导检查。这次专项督导检查,旨在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检查《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和《全国学校艺术教育总体规划》(1989—2000年)的落实情况,切实加强学校体育卫生艺术教育工作,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各市、县(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高度重视这次督查工作,坚持“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原则,按照省级督导检…  相似文献   

10.
张则训 《现代教育》2003,(17):25-26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国家的发展需要大批创新人才,而创新人才则需要创造型教师来培养。然而,在教育现代化的实践中,创造型教师严重不足的现状,已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教育改革的顺利实施。因此,培养大批创造型教师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高质量教学的前提,无论是教育改革,还是教育的发展或是素质教育的贯彻,最终都要落实在学校、落实在教师。所以,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数量足够的、相对稳定的、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教师培养是学校的重要工作之一,一定要力求造就一支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12.
1998年12月,省教委在西安隆重召开了表彰全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大会,这是我省改革开放20年来的第一次。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我省学校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工作有了较快的发展,特别是在当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许多学校都把体育、卫生、艺术和国防教育当作突破口,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广大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者也在各自的岗位上敬业奉献,开拓  相似文献   

13.
加强中小学艺术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本刊记者陈晓光程淑华十五大对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改革的深入给学校艺术教育注入了活力。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时代的挑战,是当前我国学校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同时也为学校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课题。最近,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市围绕深化教育改革、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和上海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切实加强学校艺术教育工作,着重对艺术教育的管理、运行和保障进行建设与完善;在课程体系和学生实践系列方面迈出了较大的改革步伐;在整合资源和创设社会环境方面夯实了较好的基础,全市艺术教育工作全面、扎实推进。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学校体育卫生和艺术教育专项督导自查工作的通知》的精神,我市认真开展了自查、抽查与问卷调研工作,19个区县均完成了艺术教育专题自查报告。  相似文献   

15.
图书馆是学校书刊齐全、资料广泛的信息聚散中心,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教改服务的机构,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场所,它肩负着中小学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我国素质教育的总目标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  相似文献   

16.
郭成洁  韩晓光 《考试周刊》2010,(34):223-224
教育的根本出路在于素质教育,技工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面临许多困难。创造性是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创新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方法,教师应该将素质教育和培养创新性人才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环节之中,把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和造就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与社会和企业无缝对接的高素质创新型技能人才上。  相似文献   

17.
现代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我国教育方针,以及学校体育与学校教育目的一致性原则,学校体育的目的在于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体育教学必须是培养适合当前知识经济下的创新性人才,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未来社会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动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相似文献   

18.
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卫生事业的创新人才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医学生素质教育的总体设计,以十大系列素质教育组成高校素质教育医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是民族振兴和事业兴旺的希望。高校要根据新国际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要求,当代医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结合高等教育的规律和特点,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全面推进高校素质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创新医学人才新世纪医学院校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1]以学生素质发展为中心,以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为双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2]以学生全面成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培养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四有"新人。  相似文献   

19.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国家对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提出了要求.要求学校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开展教学改革,进行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20.
向钢 《湖北教育》2010,(4):34-35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学校教育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到人才素质和能力培养上来。体育教学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学生公平竞争、协作配合、拼搏进取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作用。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提高培养建设人才的今天,作为学校教育的有机部分,学校体育教育,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