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尊重学生     
自尊心人皆有之。所谓自尊心,就是个人的人格应当得到集体和他人的尊重的情感。少年儿童的自尊心特别强。如果不注意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引起他们的激动和不安。特别是教师不切实际的批评,严厉的指责,往往会使他们的心灵受到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一旦受到伤害.有的会情绪低落,有的会产生逆反心理或明或暗地和教师对抗。因此,我处处尊重学生,特别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3.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培养学生“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这段简要描述,涉及到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目标和导向——既要尊重学生独特体验,又要重视教师对文本价值取向的引领,引导学生多元化解读文本,发展学生独立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4.
素质教育呼唤着新型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强调的首先是师生在人格上的平等。教师需要学生的尊重,学生也需要教师的尊重,尤其是青年学生。学生尊重教师强调得很多。而教师尊重学生往往被忽视。现就这个问题谈谈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5.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追求成功的行为起源于高度的自尊心,真正的成功是建立在强烈自尊心之上的。自尊心是一种自我评价所引起的自爱.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情感。它是直接推动个人前进的强大内在动力。当一个学生有了较强的自尊心时,他就会积极面对学习和生活。不断形成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因此,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有意识地去唤醒、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针对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性格特征,要采用有针对性的方法,培养其自尊心。  相似文献   

7.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对于教育而言,爱更是其核心,其灵魂。西方教育家罗素说:“凡是教师缺乏爱的地方,无论是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国名教育家林崇德教授说得更直白:“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其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是其教育艺术的核心。但是,要做到真正爱学生是很难的。台湾教育学家高震东就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其实,在我看来,爱学生之难,主要难在对“爱”的理解,对“爱”的解读。很多老师自以为自己很爱学生,结果未能起到好的效果,未能得到学生的喜爱和尊重,有时甚至是事与愿违。那么,何为爱学生呢?我认为爱学生就得走进学生的心里,做到关注学生、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宽容学生、激励学生、赏识学生、感动学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倡导“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不以自身的权威给学生绝对的结论,把学生的思维禁锢起来。我们要创设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自由地发表自己在阅读中的体会,促进他们对阅读材料的多元解读,充分尊重他们在阅读中的独特体验。  相似文献   

9.
庞华 《四川教育》2013,(7):64-64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一个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过程的领悟能力与思考方法都是充满个性特征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就应该鼓励和包容学生的思维、情感和体验,尊重学生视角,鼓励学生个性化解读。  相似文献   

10.
学校尊重学生人权是全社会尊重人权的基础。每一个人都要经过学校的培养,才能进入社会。学校尊重学生人权的行为将给学生思想打上深深的烙印。如果学生在学校受到的是不尊重人权的教育,那么在他走向社会以后,也必将会不尊重他人的人权。学校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都必须体现对学生人权的尊重,在潜移默化中将尊重人权的理念传输给学生。这样才能有利于建成一个尊重人权的社会。  相似文献   

11.
12.
刘福学 《上海教育》2005,(5B):55-55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育民主的思想也日益深入人心,学生终于得到了应有的尊重。“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人为本”“尊重人格,张扬个性,保护天性”等先进的教育理念已普遍被广大教师所接受。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些地方“尊重学生”的内涵被不断扩大和曲解,什么“只有不合格的老师,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学生永远是对的”“学生就是上帝”等流行语在教育圈内此起彼伏,  相似文献   

13.
生活中,谁都想获得他人的尊重,有些人却总不愿意放低自己高昂的身段。因为他们不明白,只有你热情地为他人洒下一丝雨露,他人才会给你带来一片美丽的绿荫。名人都能够这样做,何况我们这些以青春名义前行的学子呢?郭敬明:为了一个人的自尊多维解读:1.美好人格。在很多时候,钱确实非常重要,可当利益与自尊相逢的时候,能够懂得他人的自尊高于自身的利益,那便是一种令人敬佩的灵魂高度。  相似文献   

14.
“尊重学生”,成为当今教育者的基本共识。但是落实到实践层面,落实到操作细节,却与认识有着相当的差距。尊重学生的理念如何转化为教师自觉的行为,可注意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15.
冯旺 《考试周刊》2015,(48):185-186
尊重学生,不仅是教师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而且是保证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尊重学生,可以让班主任在管理过程中实现真正的德育内化。尊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引导学生,为此,我们可以同学生直接面对面"促膝而谈"或通过周记、书信等间接谈心;尊重学生,还要公平待人、全面关爱,避免针对性,注意教育的全面性,避免对象限制,注意教育的互动性。  相似文献   

16.
所谓“尊重教育”,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给予信任,以树立他们自尊、自爱和自信,进而促其自我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一种主体教育方法。教师要有尊重意识,时刻把尊重学生作为出发点,处处想到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独立平等的主体对待。 尊重教育要注意采取适当的方法,如肯定、表扬、激励等。尊重教育对学生要持之有度,与严格要求和客观公正相结合,晓理导行,真正达到使学生受到教育的目的。 一、珍惜、爱护、并加以引导学生的情感 学生都有一种天然的“向师性”,他们对老师的感情是真诚的。任何学生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和谐的发展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它要求教师平等面对每一个学生,保护他们的自尊心.但是尊重学生个性、以人为本的教育追求与遵守课堂规则的外在要求是否会形成对立与冲突?怎样才能达成一致呢?本案例提出这样的问题,以供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18.
教师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已是一个老话题了。但在教育工作中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仍存在不少误区。第一,严而无节。某些教师对学生充满热情,工作起来也特别卖命,但却忽视对学生心理的体察,往往期望值过高,特别是不分阶段、对象,千篇一律,急于求成,在实际工作中,难免师生间出现龃龉,甚至产生出格的言行。如有的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讽刺、挖苦学生。这类教师在工作态度上的勤勉精神往往掩盖了工作方法上的失误,他们的做法有意无意地伤害了学生的自尊,而教师本人却误以为是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倒是学生们不知好…  相似文献   

19.
曹恩尧 《河北教育》2004,(12):21-23
以学生为本.应该讲早已在理念上形成了共识。现在,我们所要探索的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来落实和体现:实践表明.《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所强调的”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一是满足学生自尊心的需要。自尊心是人在社会中处处自我尊重和处处维护自身尊严不受伤害的心理和情绪。当自身尊严受到他人维护和满足时,会产生心情舒畅的体验;反之,自身尊严受到他人伤害或侮辱时.会产生痛苦、愤怒、反感等抵触情绪。根据这一心理,教师必须注意维护学生人格,不要动辄伤害学生自尊心,对学生的问题一般要采取个别批评和疏导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