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学校里有一种现象令教师们普遍感到困惑,那就是新生考试总是出现大面积不及格现象。不得不引起我们这些教师进行反思。笔者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思考,认为导致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新生沿袭初中的学习方法,不能适应中专高一层次的学习的需要,因而学习跟不上。学习方法陈旧具体表现在:阅读,要么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要么走马观花、蜻蜓点水,甚至根本不看书;讨论,照读教材,众口一词,缺少自己的思想、见解;听课,心猿意马,想听就听,不想听就不听;记笔记,该记时不记,不该记时拼命记;做作业,拿着书和别人的作业本照葫芦画…  相似文献   

2.
语文水平不像数学、物理学那样有一些相对明确的量化标准,要想通过一次考试精确地 测 量出一个学生的语文水平并断定他以后有没有继续发展的可能性,几乎是不可能的。但是, 假若我们不把它同数学、物理学的考试视为完全相同的考试,只是把它作为促进中小学语文 教学的一种手段,使学生不致完全忽视语文的学习,我们就会感到,语文考试追求的不是数 学、物理学考试那样的精确的量化标准,而是类化标准。所谓类化,就是它只能分出被考核 学生的语文素质的类型,而不论怎样考试都不能区分彼此量上的差别。这种类别可以有以下 几种类型:一…  相似文献   

3.
奥地利的中小学校似乎都很古朴,有着一种典雅的感觉.看上去没有想象中的豪华气派。这一点和我们不同,我们的学校要么是豪华气派,要么是简陋不堪。也许这还不是最重要的。考察奥地利中小学教育,给我留下了许多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早就提醒我们,生活即教育。2011年,当"膨大剂"、"瘦肉精"、"塑化剂"等各种化学名词一次次地扰乱我们的思绪,刺痛我们的双眼,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餐桌的同时,我们有没有注意到,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老师们为了体现知识巩固得好,也常常会添加一些所谓的"保质剂",如提供整齐划一的学习标准,篇章赏析格式化;如提出刻板固定的学习要求,作文训练套路化,等等。而这一切都是为了达到能在短期内就有所呈现的速成功效。  相似文献   

5.
青春的表现形式有N种,但一旦套上学生——尤其是重点高中学生的身份,似乎立马就只有唯一的一种:学习。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是戴黑框眼镜,穿宽松校服,成天趴在堆满了高过头顶的教科书的课桌上钻研每一道难题。在一些新闻报道里,这些学生被"妖魔化",要么生活自理能力极差连个鸡蛋都不会剥壳,要么心理承受能力太差考试掉了名次就要跳楼。其实,学习是一个全方位的过程,并不单是指呆坐在教室里埋头苦读努力为高考多考几分,而是你通过和社会的接  相似文献   

6.
读残雪的小说,你往往会感觉到一种焦虑,感觉到一种压抑,甚至感觉一种极度的紧张,你还会觉得似乎读不懂,也似乎难以接受。这不仅是因为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写作手法,淡化或抛弃了情节,放弃了因果关系的描写,也不仅是因为它的意象过于繁密,使人难以理清头绪,而是因为或是它判离我们的传统审美方式太远了,它的丑的铺陈太多了,它所展示的生命的苦痛也太多了,于是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困惑、一种颤动。似乎残雪是提倡一种悖论式的审丑的“美学”抑或就是“丑学”?可是,若我们逼迫自己走进它,走进作品所表达的情绪中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尤其是新课程实施以后,对以往甄选性教育评价的抨击愈来愈多,考试更是成了过街之鼠。人人喊打,似乎它是万恶之首,大有废除考试之势。其实,考试作为一种评价工具其本身并不具备任何价值倾向,考试不等于终结性评价,发展性评价也不是没有考试,考试也并非没有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考试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样子,不是其本身的缺陷,而是人对它的异化。虽然如此.我们仍然不得不静下来反思:考试如何发展到了今天的地步,怎样改革中小学考试,才能使其真正发挥诊断、反馈和激励作用,达到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关于此,笔者认为须从以下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叹息     
母亲去英国学习考察,回来时带给我许多画片,其中有一张是《叹息桥》。叹息桥在英国著名学府剑桥大学内。听妈妈说是由于它连接了教学楼与考场,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考试后过桥时为自己的成绩而叹息,于是便把它命名为叹息桥。有时不得不佩服外国人的精细,连这“叹息”都有专门的场所。在叹息桥上一次叹个够也没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这桥名就叫叹息呀!你不叹息几声,怎么对得起这座桥?于是不免觉得自己周围似乎缺了一个叹息的场所:在众人面前叹息吧,还没叹几声,就会被“为什么叹气”之类的问题给问倒。其实,叹气就是因为心中不悦。…  相似文献   

9.
新课标和新教育理念要求语文教师着眼于生活,树立大语文观,进行开放式教学。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急功近利,着眼于考试、考分,日常文本教学肢解成了考纲、考点,课堂上经常谈的是考试秘笈,练的是考试技法,语文课很少去开掘语文价值,更别提滋养心灵、提高人文素养了。因此,学了多年语文,仍不谙人情世故,不懂基本礼仪。生活时时处处离不开语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良好的语文素养,我们的生活就缺少了和谐,缺少了品质。  相似文献   

10.
作文题苑     
何传跃 《语文教学之友》2006,(7):F0004-F0004
自从人类成为世界的霸主以来,几乎驯服了所有的动物,却没有养活过一只麻雀,因为自人捉住麻雀的那一刻起,它就开始绝食,在麻雀的逻辑里,要么自由地生活,要么死去,有人说,麻雀是最有灵气的鸟儿。它虽然平平淡淡,毫无艳丽之处,却是不可战胜的,尽管你可以杀死它。所以,被尊称为鸟类“精神之王”的不是苍鹰,而是渺小的麻雀。  相似文献   

11.
透过窗子,有株细嫩的爬山虎,长在对面窗下。它嫩紫的小茎中透着微绿,三四片浅绿如雏鸭掌般的叶子嵌在上面,显得纤小、柔弱,似乎稍用手一碰它就会枯萎凋谢的。哪儿来的爬山虎呢?记得去年对面窗前没有爬山虎,甚至说根本没有植物。在这个冷僻而狭窄的小院,在这个尘土飞扬而聒噪的小城,因为生计关系,因为参加自考,我才住了进来———清静。可是,在这个巴掌大的小院里根本就没有植物。难道是每天早出晚归的上班让我错过了什么,还是在近两次的自考中迷失了什么?我已经两次考试都没过了,苦闷烦躁笼罩着我、缠绕着我。“我真的努力了…  相似文献   

12.
张文质 《湖北教育》2006,(10):11-11
昨天观摩两位老师的生命教育公开课的过程中,我先后流了五次眼泪,下课后一上车就问其他老师:你们流眼泪了没有?在我看来,昨天听课如果没有流眼泪的老师,要么就是童年的时候生命教育做得不太好,要么就是随着生活的变迁,心肠可能变得越来越硬了,所以需要补课。  相似文献   

13.
<正>中考以前,老师们普遍感到复习无从下手,要么认为是在"炒生饭",要么死做题,缺少抓手,感到苦闷没有出路。有的教师认为该教的都教了,只要增加些练习,但在一模二模考试后发现,自己课上强调的重点内容,学生在考试中还是没有做出。有的教师发现如此多的内容,政治课一周两课时根本来不及。长此以往,思想品德教师的自我价值感缺失,影响教师们的长期发展和生活质量。"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下面我  相似文献   

14.
历史,在一些中学生的心目中,总是犹过眼烟云虚无缥缈,总是与人们的生活相去甚远。于是,除了为应付考试而不得不死记硬背外,似乎别无学习的兴趣、动力和功效可言。其中原因说来很多,但根源之一恐怕就在于,我们在历史教学或历史课堂中,没有很好地寻求和建立历史与现实之间的鲜活联系,或者把历史与现实固有的鲜活联系给削弱甚至割裂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改革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如果改了之后会更好当然要改,否则,还不如不改。如何能知改革之后是否更好呢?这需要实验。更有人说,考试本身改不改革不是关键,真正重要的是考试制度及其社会权重问题的解决。因而,某知名教授就提出,大学英语课程改革要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取消现行的四六级考试制度,并采取与新内容吻合的新测试手段取代现行考试制度。就目前的情况看,关于四六级考试的社会舆论似乎已出现了“一面倒”的情形,要么对改革持质疑态度,要么主张干脆取消。其实,语言测试是一门科学,对待科学我们应该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要改革则一定要审慎,因为作为全国性的,具有选拔性质的水平测试,它牵涉到很多问题;而作为参加考试的人或以考试为衡量指标的用人单位则应该对考试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和态度。  相似文献   

16.
人的一生要面临无数次的考试,即使一个从未上过一天学的人也是如此。考试只是我们诸多人生考验中偶然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一段小插曲,尽管它包括了很多我们无法预知的复杂因素,如考题、考场、监考员、考试成绩等等。作为考生,尽管我们一次次地似乎处于被动和被评审的境地,然而当这些一次次的偶然在我  相似文献   

17.
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目睹到这样一种情景:老师一个问题提出来,学生出口成章,对答如流,甚至出现众口一词,整齐划一的回答。但是仔细观察,却不难发现大部分“热热闹闹,整齐响亮”的回答往往就是在齐读课文;有许多“精彩答案”和教参上的如出一辙;有许多学生只是做一个目光茫然的旁观者。而且考试时依旧处于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的境地!这不得不让我们尴尬:热热闹闹的课堂为什么没有实实在在的收获呢?  相似文献   

18.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的高中校园的早晨显得很安静,课外晨读早已销声匿迹,即使早读课上有点读书声也是细若蚊蝇;而在语文课堂上,也因为“遗忘”了朗读而显得十分沉闷。就算偶尔还能听到读书声,但通常情况是,要么老师面无表情地范读一遍课文了事,要么老师干脆让学生默读即可,多数老师都不太重视范读和学生朗读环节。朗读之所以不被重视的深层次原因是受现行考试制度的影响,教师、家长和学生“为考试才学习”的功利心态日益严重。“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就教什么”,语文考试现在没有口语考项所以当然就不必重视朗读教学。  相似文献   

19.
今天和两个美国青年聊天,了解到他们的生活和我们真的是太不一今样了。我心里很沉重,不是因为他们有比我们好的物质条件,而是感到我们的生活在他们面前显得如此苍白空洞。我们缺少的不是钱,而是想法,连想像的能力都没有了,给我们时间就不知该用来做什么,甚至很多人除了吃饭睡觉和看电视,似乎就没有其他爱好。而他们完全是为了让自己快乐而活着,不论做什么,即使生存,即使学习也都带有那么多艺术和文化的色彩。 你想像过去阿拉斯加的海上航行3个月吗?仅仅是他们正常工作之外的临时工。一个搞平面设计电脑动画制作的人,他还可…  相似文献   

20.
墙上的挂钟,曾是我童年最爱看的一道风景。我对它有一种说不出的崇拜,因为它掌管着时间,我们的作息似乎都受着它的支配。我觉得左右摇摆的钟摆就是一张可以对所有人发号施令的嘴,它说什么,我们就得乖乖地听。到了指定的时间,我们得起床上学,我们得做课间操,我们得被父母吆喝着去睡觉。虽然说有的时候我们还没有睡够不想起床,我们在户外的月光下还没有戏耍够不想回屋睡觉,都必须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听从父母的吩咐。他们理直气壮呵斥我们的话与挂钟息息相关:“都几点了,还不起床!”要么就是:“都几点了,还在外面疯玩,快睡觉去!”这时候,我觉得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