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影响高校道德教育实效的两点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道德教育中缺乏道德对个体需求满足的理性分析以及没有把道德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思维、道德判断能力的培养有效整合起来,是影响高校道德教育实效的重要原因。要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就必须解决这两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2.
提升高校大学生道德思想素质,从整体上促进道德教育效果的提高是当前高校教育的重要目标。道德意识是人认识道德、遵循道德以及提升道德的前提条件,也是高校道德教育的重要环节。康德的道德意识观是以人的有限性为前提,将人的善性与恶性统一起来,相较于传统的正面善性教育,善恶共有性才是呈现在大学生道德现实中的普遍状态,应该受到高校教育者的关注。可以说,康德为我们探寻高校道德意识教育提供了一个更为切实的思考视角,不仅在理解学生的道德思想、道德行为上具有独特切入点,更在高校道德教育的实践中给予我们新的方向。以康德道德意识观为理论考察点,洞悉有限理性存在者的道德意识培育既能够补充和完善高校道德教育内容,又能够为高校大学生道德素质的提升给予现实路径。高校道德教育是一个漫长且持续的过程,其道德教育目标不是培育纯粹善性的学生,而是培育能够在现实中不断对抗人性中恶的意志,克服感性偏好的消极影响,不断进行道德奋斗,使道德善性在自我道德意识中占据优先地位的有担当、有责任的人。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的现实意义和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生态道德教育是当前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高校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的必然要求。高校应通过开展生态道德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网络为人类道德的发展开创了新领域,网络社会呼唤着网络道德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是高校德育的新课题。高校必须以培养网络道德意识、塑造网络道德主体、遵守网络道德规范、培育网络道德人格为主要内容,采用学校引导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加强硬件建设与加强软件建设相结合、网络道德教育与传统道德教育相结合、网上交往活动与现实交往活动相结合、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一般教育和特殊教育相结合等教育方法,对大学生加强网络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5.
"道德银行"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道德教育缺乏实效性,是目前高校道德教育改革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建立适应新形势需要的高校道德教育新模式。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在全国高校中率先创办的“道德银行”,为高校道德教育找到了全新的载体,是高校创新道德教育模式的一次积极尝试。本文在“道德银行”取得初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入阐述了创办“道德银行”深刻的理论依据与丰富的理论意义,并对高校深入开展“道德银行”的实践进行了若干思考,提出了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6.
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是高校道德教育的目标,有效的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形成的前提。现实道德教育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它们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对此,必须创新道德教育方法,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修养和开展道德实践,加强高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大学生道德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高校道德教育的因素,提出了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信仰教育的缺失,并提出了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8.
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大学德育由于存在表面化、理想化倾向,加之大学生本身对德育教育重视不足,与社会道德实际需求存在较大差别,致使大学生在走向社会过程中易产生道德偏差。高校作为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主要阵地和渠道,需要在社会道德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其道德教育的目的,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道德教育与社会道德需求合理契合的途径研究对提高大学生道德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1.
袁和静 《中国德育》2013,(14):14-19
当前“道德冷漠”行为严重刺激社会神经与公众眼球,本文从道德教育层面讨论如何抵制道德冷漠。道德教育能够营造道德氛围;道德教育能够克服无意识道德冷漠流弊;道德教育能够打造道德自我反思思维;道德教育能够重构道德行动动力。  相似文献   

12.
袁和静 《中国德育》2013,(14):16-19
当前"道德冷漠"行为严重刺激社会神经与公众眼球,本文从道德教育层面讨论如何抵制道德冷漠。道德教育能够营造道德氛围;道德教育能够克服无意识道德冷漠流弊;道德教育能够打造道德自我反思思维;道德教育能够重构道德行动动力。  相似文献   

13.
和谐社会理论蕴涵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的心理和谐的思维逻辑,在这种思维逻辑演绎下的高校和谐道德教育要求创新和谐道德教育方法论,以提高高校道德教育的效能。和谐道德教育的方法论包括:道德本身与文化多元相统一的方法论,以解决多元文化视野下对道德本身的认知问题;公德与私德相统一的方法论,以解决教育对象道德施用范围问题;目的善良与方式合理相统一的方法论,以解决高校道德教育方式对目的善良的皈依问题;他律性与自律性相统一的方法论,以解决教育对象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统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高校未开展学术道德教育是当前社会学术道德水平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教育上的失误,使研究人员“先天”不足。为积极推进我国高校,尤其是云南高校实施学术道德教育,提升全社会学术道德水平,需要充分认识学术道德教育的现状。  相似文献   

15.
关于加强高校环境道德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原则、规范等的内化,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的稳定的、持久的按照环境道德价值观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想和观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境道德价值观念,发挥环境道德意识对人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调节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结合法治教育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素质直接影响着高校的学风建设。近年来,高校研究生群体中存在着多样化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其自身自律的原因,又有综合性的社会原因,其主要影响因素有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欠缺、学术道德教育问题以及学术道德评价审查惩治机制不完善等,基于以上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原因,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解决应从提升研究生自身学术能力、完善学术道德教育、健全高校学术评价机制、完善学术道德失范惩治体制以及加快学术道德规范的法制化建设等方面进行防范与治理。  相似文献   

17.
面对学术不端行为引发的高校学术生态的种种问题和失范现象,高校学术道德教育显得非常重要。高校学术道德教育与学校教育工作者密切相关。期刊编辑长期从事编辑出版工作,对防范学术道德失范有着实践工作经验,期刊编辑如何充分运用自已的业务知识,主动参与高校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教学中,与高校学术规范和学术道德教育教学形成契合点,对提升高校学术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及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环境道德意识是环境道德原则、规范等的内化,是在人的思想意识中形成的稳定的、持久的按照环境道德价值观处理人与自然环境关系的思想和观念。加强环境道德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和强化环境道德意识,增强环境道德价值观念,发挥环境道德意识对人行为的规范、约束和调节作用,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生态文明社会。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环境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环境道德教育的必要性,提出了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校园文化建设和结合法治教育进行环境道德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新形势下的高校道德教育,必须重新阐释道德灌输的含义,重新认识道德灌输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应引入对话机制,并在社会实践(包括道德实践)中体现和巩固道德教育的成果。  相似文献   

20.
张琴 《中国德育》2006,1(7):71-73,79
当代大学生在道德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道德行为失范、道德评价偏差、道德修养弱化等。社会转型是引发大学生道德状况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此外,高校道德教育发展滞后、高等教育体制变革、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等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当代大学生道德建设,必须优化社会舆论环境,加强和改进课堂道德教育,建立和完善校园道德建设机制,加强网络建设和网络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进行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