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整体推进过程中并非一帆风顺,村民与政府的政策分歧和矛盾总是伴随其中,有时矛盾还会激化形成社会冲突.利益差异、行政方式不当、观念分歧和民主机制欠缺是引发布局调整冲突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在中小学布局调整中,校长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由于中小学校长权力的缺失,给学校布局调整带来了多方面的不利影响。本文分析了校长权力缺失的原因及其对学校布局调整的不利影响以及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由于农村学校生源减少、税费改革及社会和人民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2001年至2012年我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农村中小学布局工作。农村中小学布局的调整是发展所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本文在分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利弊的基础上,针对不足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5.
学校布局调整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区域内的学校分布格局,使学校的教育效能得到充分发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的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带有明显的政府主导性特征。受我国行政文化中"对上负责"价值导向的驱使,以及学界的相关研究不够深入等因素的影响,加之部分地区缺乏对教育科学原理的了解,部分地区的布局调整工作在撤校和并校环节出现一些偏颇。为确保国家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目标的顺利实现,相关机构和研究者应正确认清布局调整与学校规模间的逻辑关系,科学判断学校规模的浮动区间,并基于当地的现实条件选择合理的布局调整路线。  相似文献   

6.
据媒体报道,某山区县在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中把上级政策教条化,一味追求学校规模和效益.该县教育局做出硬性规定:调整后的小学服务半径必须达到5公里,在校生200人以上;初中服务半径要达到15公里,在校生400人以上.由于这里地处山区,地域辽阔,人口居住分散,而刚刚建立的几所寄宿制学校又要缴纳住宿费、伙食费,这笔费用对于收入不多的当地群众来说显得力不从心,加之考虑到孩子上学路途遥远及安全问题,不少家长只能忍痛让孩子辍学.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初衷与实际效果大相径庭.  相似文献   

7.
关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负面影响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2001年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农村小学和教学点要在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前提下适当合并,在交通不便的地区仍要保留必要的教学点,防止因布局调整造成学生辍学。”  相似文献   

8.
如何搞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整中小学布局,实行规模办学,是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明确提出:“因地制宜调整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优化资源配置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这既是国务院向基础教育提出的一项新的战略任务,也是各级政府和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从目前情况来看,调整学校布局,实行规模办学,正在积极实施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客观地讲,在工作过程中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教育等主管部门改促进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一些地方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对因布局调整产生的制约因素估计不足,撤并学校过多过快,教育资源过度向县城学校倾斜,使学生就学距离增加、家庭教育支出增加,而寄宿制学校建设、管理和服务又跟不上,造成新的"上学远、上学险、上学贵"问题,应予以重视,并切实加以纠正。  相似文献   

10.
高位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是实现教育民主化和公平化的必然选择.也是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应有之意。因此,农村中小学发展要实现上述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由以资源配置为核心的资源均衡转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优质均衡;二是由外延式均衡发展转向内涵式均衡;三是从同质发展到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1.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挑战教育公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学校实施的布局调整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如学校服务半径增大、增加了农民的负担等.从教育公平的视角下分析这些问题,都无疑是对教育公平最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生态学的视角审视当前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需要考虑学校在农村文化生态中的功能。教学点的撤并会对原有文化区的整个文化生态系统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果把学校自身视为一个文化生态系统,新的教学点的建立就需从生态系统平衡的角度建构学校文化。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取得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从公共政策视角来看,导致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农村学校布局调整的价值取向倾向于效益,未能更多地关注公平;地方政府未能恰当行使行政自由裁量权,使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失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执行主体是地方政府,目标群体主要是村民和学生,二者存在利益冲突,目标群体利益受损;农村学校布局调整政策在制订过程中科学性和民主性不足,在执行过程中准备、实施和总结等环节不够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一、现状近几年来,随着农村入学人数的缩减,绝大多数县市教育行政部门对农村中小学布局进行了较大的调整。为了巩固学校规模,充分利用中学资源,稳定教  相似文献   

15.
《广东教育》2003,(2):7-9
1998年起,全省五年调整中小学校1749所,教学点从1997年的11437个调整到2001年的3700个。五年中全省累计投入“改薄”资金66.33亿元。省政府将安排1亿元用于补助贫困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继续实施中小学布局调整。这是去年11月底在肇庆市召开的广东省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会议上透露的重要消息。据悉,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将在今年全面推进,成为今年基础教育的工作重点。布局调整这一宏伟工程将对我省基础教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1997年,我省结合改造薄弱学校,全面开展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全省各地…  相似文献   

16.
调查显示:学生家长对以"四个集中"为原则的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态度县际差异大,多数家长认为中小学布局调整没有加重经济负担,没有导致大量学生辍学,对提高农村基础教育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建议今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应该顺应学校自然消亡、监控学校转移性消亡、杜绝学校强制性消亡,因地制宜地进行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培养全科教师、推广复式教学;实行星系管理、统筹教育资源;配置数字资源,提高经费标准。办好村小和教学点,克服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点。保留村小和教学点、增加村小和教学点的教师编制,控制农村寄宿制小学。扩展城镇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县域内教育与经济双赢。  相似文献   

17.
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模式的分析和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全合并式、兼并式、交叉式和集中分散式是当前我国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主要模式。根据对中西部地区6省(自治区)38个县(市)177个乡镇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情况的调查研究,对这四种模式分别加以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学校布局结构调整旨在缩小教育发展的差距,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然而,在该政策推进过程中,部分地方政府未从当地发展实际出发,盲目撤点并校,致使大批乡村中小学生过早进入寄宿制学校生活,并引发中小学生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如何有效解决这些问题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9.
西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现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着优化学校教育资源,进步提高办学效益、促进教育公平之目的,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在取得定成果的基础上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追求规模效益、不顾广大农村的教育现状撤教学点,且撤并的速度和力度忽视了农村教育的现实,出现教育资源的浪费、农民经济负担的加重、农村中小学生流失率的上升以及大型班、巨额班的出现等状况,影响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李勇  朱平 《甘肃教育》2009,(19):6-7
为了科学调整中小学布局,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华亭县政协会同县教育局和有关乡镇教委,就中小学布局调整进行了调研。问卷13个问题主要分为:总体布局结构是否合理(3个),结构调整的重点、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基本原则和前提(4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