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在一篇四千字左右的短文里准确地反映一个伟大人物的全部人格,生动地写出他的思想立场、战斗风格、精神力量以至气度来,这确实是谈何容易。然而,唐弢同志却出色地做到了这一点,他的《琐忆》就是一帧十分成功的鲁迅先生的写照。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一点呢?除了他作为鲁迅先生的学生和战友,亲聆教诲、熟谙鲁迅的著述,对鲁迅先生的思想,为人有着深刻的了解这些原因之外,就是他精巧细密的艺术构思了。那么,《琐忆》有哪些艺术特色呢? 一是纲举目张,展现全貌。这是《琐忆》结构的主要特色。文章开头就提起了全文的纲:“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是他自己的写照,也是他作为一个伟大  相似文献   

2.
<正> 《日出》是一部很有特色的戏剧。它采取的是“人物展览式”的戏剧结构,侧重于生活“横断面”的描写。众多人物,多重矛盾冲突线,相对独立的许多“人生片断”和生活“横断面”皆以陈白露为中心联结,贯穿着陈白露心理矛盾冲突的曲折发展过程。然而这种联结贯穿不可能是机械的,而是犬牙交错、时断时续、相互穿插的。那么,剧作家是如何使众多的生活“横断面”有机地穿插组合而形成浑然一体的艺术整体的呢?稍作具体分析,就能从中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1、一个看上去是随意的穿插,不仅把另一种生活“横断面”巧妙地引入了剧情,而且对正在展开的矛盾冲突起到了突出和强化作用。如第一幕开头的一场戏。主要的戏剧冲突是陈白露与方达生。方达生听说多年前的女友堕落了,从远方的乡下匆匆赶来,亲眼目睹了陈白露  相似文献   

3.
做好经常性思想工作,不仅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取正确的方式, 且必须讲究工作艺术.经常性思想工作艺术是创造性地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和方式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感染力的技能和技巧. 提高这一工作艺术水平,搞好以下几个结合是很重要的.情与理结合.经常性思想工作较之集中系统的政治教育更讲究情理交融.要使这种日常、具体的疏通和引导工作效果满意,就必须既用事实和道理去说服人、启迪人,又以真挚的情感去感动人、教育人.情感是  相似文献   

4.
英国大作家莎士比亚一生共写了37部剧本,这些剧本不仅在当时震撼了英国舞台,也在后来震撼了世界。莎士比亚的朋友本·琼生当时就预见到,莎士比亚“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三个多世纪过去了,莎士比亚研究仍然经久不衰,且已成为专门的学问——莎学。时至今日,全世界仍有难以计数的莎学专家,惊异於莎翁无与伦比的天才、陶醉於莎剧难以言喻的魅力,纷纷从哲学、心理、伦理、美学,语言等多种角度加以精细入微的分折研究,真可谓“说不尽的莎士比亚”(歌德语)。  相似文献   

5.
杨朔同志是当代散文领域中独树一帜的优秀作家。他擅长通过一草一木、一山一水的描写,以小喻大,刻划人民群众的气质,体现时代的精神,反映社会的风貌。《茶花赋》正是这样的作品。它写于一九六一年,这是我国国民经济最困难的年头,作者怀着无限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以艺术家特有的慧眼,透过祖国上空的乌云,看到光明灿烂的未来。满怀激情,挥毫临墨,写下了这篇热情洋溢而又含蓄深刻的散文。它托物言志,  相似文献   

6.
(一)孔乙己生活在封建社会行将土崩瓦解的清朝末年,他是一个下层知识分子,他一生的遭遇是十分悲惨的。在小说《孔乙己》里,我们所看到的仅仅是发生在咸亨酒店里的几个生活场景——那有限的几个生活场景是充满了喜剧气氛的。正是在那充满了喜剧气氛的场景里,我们看到了孔乙己那辛酸悲惨的活剧。孔乙己始终是遭人嘲弄的,在周围人们的哄笑声中,我们看到了他那“身材很高大”却显得十分卑微的身影,窥见了他那迂腐可笑的思想性格和空虚的灵魂。孔乙己之所以常常遭到人们的嘲笑,主要是由于他自身的畸形,同时也是由于社会的病态。小说并没有停留在叙述孔乙己可悲可笑的故事上,作者自始至终紧扣住对孔乙己所受的思想毒害进行探索,并且对  相似文献   

7.
无论是披读《玩偶之家》剧本,还是观赏《玩偶之家》演出,我们都不能不为这部卓越的艺术珍品交口称赞,不能不为它的精巧艺术结构拍案叫绝!这是真正的艺术,真正的戏!它至今仍向世界文苑提供着丰富的艺术借鉴。《玩偶之家》是欧美近代戏剧的鼻祖、挪威批判现实主义杰出的戏剧大师易卜生(1812—1906)的代表作品。它自1879年问世之后,  相似文献   

8.
南明元 《文教资料》2014,(21):19-20
《创世纪》是《圣经》的开篇,也是《圣经》中的重要文本,它的叙事艺术主要体现在叙事人物、叙事情节和叙事语言三个方面。人物、情节、语言组合,共同构成《创世纪》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9.
电视剧《三国演义》改编艺术手法琐谈马宝记,黄凌峰根据小说《三国演义》改编的电视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编导在本实于原著的基础上,精心加工、改造,对人物、故事、情节本着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原则增减、渲染、夸张。所谓有联系,是说电视剧基本上符合小说原著;有区...  相似文献   

10.
《狂人日记》“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家族制度是封建统治的基础,而礼教则是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千百年来中国有多少善良的人们在这上面被杀而不自知。所以鲁迅就通过小说的形式,希望能唤起人们的觉醒。 作品是通过一个“迫害狂”患者对自我心理感觉的描写,来揭露中国社会人吃人现实的。因为要写得符合狂人的心理逻辑,所以“语颇错杂无伦次,又多荒唐之言”;又因为它毕竟不是“以供医学研究”的医学文献,而是一篇清醒的现实主义作品,所以“错杂无伦次”的话语  相似文献   

11.
《卖炭翁》导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卖炭翁》作者自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原籍太原,后迁下邽(今陕西渭南县),曾官太子少傅,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卖炭翁》是一首用新乐府形式写的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相似文献   

12.
《卖炭翁》这首诗是我国唐代诗人白居易《新乐府》组诗五十首中的一首。它描写一个烧木炭的老人谋生的困苦,揭露了唐代“宫市”的罪恶。教学这首诗,要  相似文献   

13.
大约在公元八世纪中叶到九世纪中叶,即伊斯兰文化发展的“黄金时代”——阿拉伯帝国的阿拔斯王朝(750—1258)前期,《一千零一夜》即以手抄本和说书的形式在中近东地区开始流传,其阆又经过民间艺人和文人学士的加工、提炼,最后到十六世纪才基本定型。1835年在埃及刊印的版本被认为最佳,其中收了二百多则故事。按照阿拉伯的语言习惯,在一百或一千之后加上一,表示数量之多。  相似文献   

14.
唐朝李绰在他的《尚书故实》一书中记载:《千字文》是南北朝时周兴嗣编次的,但却有王羲之的写本。王羲之生活在周兴嗣前的晋朝,那时《千字文》尚未问世,怎么会有王羲之的书写本呢?原来梁武帝为了教诸王写字,命令殷铁石到王羲之的遗迹巾去选榻出一千个不相重复的字来,一张纸搨一个字。搨好后散乱而没有次序。于  相似文献   

15.
<正> 《史记》自司马迁的外孙杨恽公布于世,“百代以上,史官不能易其法,学者不能舍其书。”(邓樵《通志序》)关于这部彪炳千古的鸿巨之作的研究,古今中外的专著和论文。可谓汗牛充栋,举不胜举。这里,我不揣浅陋,略抒一孔之见,以就正于大方之众。 一、尊孔子,奉“述作”为圭臬 汉初,黄老之学盛行,儒生们的政治主张和思想学说抑郁难伸,儒家祖师孔子当然也不会受到应有的尊敬。司马迁父亲司马谈,生长、受教育于汉王朝的文景时代,又曾“习道论于黄子”,(《史记·太史公自  相似文献   

16.
谈《琐忆》     
回想建国以来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 ,大多强调鲁迅先生品质战斗性的一面 ,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阐发得比较充分 ,但是关于他对同志 ,对青年的爱就强调得很不够。我认为“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正是鲁迅先生伟大人格在不同方面的两种表现 ,二者是辩证统一的 ,对敌人恨 ,对同志必然是爱。所以我想在我的纪念文章里应该两方面都讲一讲。三十年代我作为一个青年 ,曾经和鲁迅先生有过一些接触 ,亲身感受过他对青年的关心爱护 ,因此 ,想从后面多说一些 ,这就是我写《琐忆》时的指导思想。196 1年是鲁迅先生诞辰 80周年纪念 ,我从上海…  相似文献   

17.
举凡艺术,大都富有感染力。课堂教学同样是一门艺术,它除了具有自身基本的规律和原则之外,更是把教学和艺术两者有机地统一结合在一起,即把美学观通过审美创造的方式融合到教学活动中。在课堂上,教师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精辟的讲解,传神的手势和体态,将课程内容表述得惟妙惟肖、多姿多彩。学生在老  相似文献   

18.
通感是一种感觉,是人们在习惯基础上借助联想而产生的一种积极的心理活动现象,它是所有正常的人都有的。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看到红或黄色会自然地联想到火、太阳,从而产生热烈、温暖的感觉;看到绿或蓝色会自然地联想到水、天空,从而产生凉爽、寒冷的感觉。故前者常被称为暖色,后者被称为冷色。当我们欣赏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时,会觉得心旷神怡,阅读一本情节奇妙有趣的小说时,会感到津津有味;我们还可以从天风海涛中听得咆哮的怒吼,从溪水流泉中闻到凄惨的呜咽:我们在日常交谈中还会不自觉地吐露出冷静、热闹、声尖、话酸等富有通感的词汇用语。  相似文献   

19.
思维是学生课堂听课的主要心理过程。抓住和引导学生思维是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那么,如何在45分钟中让学生自觉地或不自觉地“跟着我的思维走”呢?一、谙悉“剧本”——备教材教师应当认真备课,通研大纲教材,谙熟教材内容,抓住重点难点,对课堂每个教学环节都做到胸有成竹,这样方能熟练驾驭课堂、因材施教。否  相似文献   

20.
《卖炭翁》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 白居易(公元772—846年)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原籍太原,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县)。唐德宗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举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宪宗元和年间(公元806—814年),曾任翰林学士、左拾遗等职。元和十年(公元815年),以越职言事,贬为江州司马。以后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等职,官至刑部尚书。晚年过着退隐的闲适生活,享年七十五岁。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存诗二千九百多首。《旧唐书》卷一百六十六、《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九有他的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