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在细胞中,蛋白质发挥着多种功能:它可以作为酶来催化各种生物化学反应,也可以作为通道或转运蛋白帮助细胞进行物质交换,还可以作为细胞骨架为细胞结构提供支撑。可见,蛋白质在细胞内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刘青红 《知识窗》2013,(18):46-47
一、教学背景分析 1.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必修3)第3章第1节,参考课时为1课时,安排在了解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以及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之后来讲,与前面所学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能反映植物和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差异,有利于本节乃至本章内容的学习。该部分内容主要涉及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历程,主要包括达尔文父子的实验和温特实验。根据每位科学家思考、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笔者将每个实验分为三个步骤来讲解:提出科学家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酶是一种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物质,对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对于生物体的各个细胞的活动来说,都需要酶的参与才能完成。在生物体的繁衍、生长和新陈代代谢过程中,酶都是重要参与者。本文主要从高中生角度,来了解酶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一、教材依据:《文艺复兴巨匠的人文风采》一课是岳麓版必修三《文化发展历史》中第三单元《从人文主义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二课。二、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三单元《从人文主义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的第二课,其重点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匠及其作品。"人文主义"是本课的主线,贯穿始终。它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既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指导思想,又是文艺复兴反封建性的基本体现。文艺复兴运动不仅催生出众  相似文献   

5.
人类作为生物的一种生活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生物学知识与人类的生活繁衍紧密相关。高中生物学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共有必修1、2、3册,其中必修1用一整册的内容讲解了关于细胞的知识,其中包含的大量知识点与人体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本文通过运用高中生物课程所学知识,对细胞与人体生命活动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既将课本中的知识与现实生活建立了紧密的联系,同时也在这个过程中加深了对细胞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以高中地理湘教版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第三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地域联系第1课时工业区位因素为例,谈一谈"七环节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一、教材依据中图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地理《必修3》第三章第一节。二、教材分析1、教材分析本节属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节,不同的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其所对应的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内容是各不相同的。本节中的黄土高原地区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十分严峻,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很有必要性。本节教材主要以黄土高原地区为例,分水土流失的原因、水土流失的危害以及水土流失的治理三方面来分析区域水土流失的生态环境问题及治理。学完后,学生  相似文献   

8.
<正>作为生命体最重要的功能载体之一,蛋白质在众多生命活动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蛋白质在行使功能时往往需要折叠成特定的三维结构,因此对蛋白质结构的测定和解析不仅能帮助人们在分子层面上理解大多数生命活动的机理,而且可以有效辅助基于结构的药物开发以及相关疾病的诊治。目前通过实验手段解析蛋白质结构费时费力,远远无法满足现实需求。2020年底,谷歌重组后的“伞形公司”Alphabet旗下名为DeepMind的人工智能实验室采用多种深度学习技术,  相似文献   

9.
漫话蛋白质     
<正>1什么是蛋白质?蛋白质是生物体的主要组成物质之一,占人体重的16%—19%,是高分子化合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没有蛋白质就没有生命。因此,宇宙间的一切生物体,包括人体内都含有蛋白质。蛋白质在体内参与组成各种组织和器官,如皮肤、肌肉、骨骼、血液、内脏器官、毛发和指甲等。蛋白质还参与构成多种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新课改中,一年级上册的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到"两人之间有几人"的问题,但是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只学习了20以内的数及其加减法,如何让小学生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这一问题,老师光靠一张嘴和一支粉笔来教学是不行的。一年级新生进入学校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他们正脱离幼儿学习的主要活动方式——"游戏",逐步转向以"学习"为主的主导活动,这种转变不是随着学生跨进小学大门而自然发生的,而是从以游戏为主逐  相似文献   

11.
生命复杂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人们对生命的研究过程中.生命从来都被认为是非常复杂的。对于上个世纪的大多数生物学家而言.生命是一台复杂的“机器”,根据基本的物理、化学原理装配而成的。但是.在这些研究者看来.不论“生命机器”有多么复杂.只要把构成“机器”内部的每一个“零件”——基因和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弄清楚,就能认识生命的奥秘。显然.这是一种。还原论”的生命观——生命和非生命没有本质的区别.其活动同样遵循着基本的物理和化学规律.可以通过物理和化学的手段来进行研究。因此.上个世纪的生命科学是一门  相似文献   

12.
正沟通技巧这门课程是我院学生的公共必修基础课,在二年级上学期开设,共32学时,选用的教材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人际沟通与语言艺术》,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开设这门课程旨在培养学生人际沟通的礼仪和能力等,为学生的专业、未来职业和终身发展服务。在教学过程中,应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和未来职业发展,增强实用性和实践性,注重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培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实践。  相似文献   

13.
蛋白质等大分子的结构和功能的预测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一个特定的蛋白质的功能通常是由它的三维结构或构象决定的。就蛋白质结构预测方法进行简述,目的是更好的为下一步的蛋白质结构预测研究提供方便,同时也强调了蛋白质结构预测对生物制药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蛋白质(包括酶)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一直是分子生物学的核心问题之一.用各种方法改变蛋白质分子中侧链基团的性质,观察对其生物活力的影响,是研究这一问题的主要方法.60年代初,邹承鲁教授在研究蛋白质分子侧链基团的化学修饰时发现,自20年代末到60年代初的30余年内,这一研究一直停留在定性的描述阶段,对于大量的实验结果没有人进行定量的数据处理.因为在蛋白质分子中某类侧链基团在功能上虽然有必需与非必需之分,但是它们在与某一试剂起反应上往往是相同的,即它们都能与某一试剂起反应.所以,虽然从实验  相似文献   

15.
文学创作的完整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完整的心理活动的过程。而情感作为心理的活动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贯穿于文学创作的整个心理活动——即感觉、知觉、表象和抽象思维之中。而情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要是:a.对于文学创作的促动作用;b.在文学创作的想象中发挥着组织素材的作用;c.为文学创作中的想象定向;d.对文学创作中表象活动起着变形作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破译生命密码的人类基因组计划接近尾声,科学家们又全力以赴投入到了生物学下一个挑占性领域的研究:蛋白质组学(proteomics)。蛋白质组学是在人类基因组计划研究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新兴学科,主要是在整体水平上研究细胞内蛋白质的组成及其活动规律。人类细胞中的全部基因称为基因组,由全套基因组编码控制的蛋白质则相应地被称为蛋白质组。由于生物功能的主要实现者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又有自身特有的活动规律所以仅仅从基因的角度来研究是不够的。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数大学生(这里指非英语专业的一、二年级大学生)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沉默寡言,不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所学教材不感兴趣的现象,结合教材,阐释如何多途径、多形式扩充课本外知识以提高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化学界和生物学界对生物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或执行者--蛋白质给予了空前的关注.众所周知,蛋白质特定功能的实现离不开蛋白质特定结构的构筑[1].由于蛋白质的修饰加工、转运定位、代谢、蛋白质与蛋白质及其他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等均无法从基因组水平上的研究获得,因此,对蛋白质功能中心结构的研究以及蛋白质功能中心被内源性小分子自由基(如一氧化氮)修饰后的改变对其功能影响的研究成为人们认识生命奥秘的一种迫切的需求.  相似文献   

19.
<正>蛋白质是自然界中最复杂、最令人迷惑的生物大分子之一,生命过程中几乎所有的环节都与蛋白质有关,如想真正揭开生命现象的奥秘,对于蛋白质的研究必不可少。人类对蛋白质功能的认识是循序渐进、不断发展的。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以阿龙·切哈诺沃、阿夫拉姆·赫尔什科、欧文·罗斯所找出的蛋白质降解的秘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就极具开创性,在进一步揭示生命的奥秘以及在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高中化学新课程有着许多与以往课程不同的特点,结合实验区教师的经验,针对基于模块的高中化学课程的教学,不仅要领会课程改革思想,实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变革,还要结合课程的内容标准研究教材的体系结构,切实把握内容的深、广度,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教学。具体而言,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处理好以下关系。一、课时要求与教学容量的关系必修模块《化学1》、《化学2》教材涉及的化学知识不少,但课时却大大缩减了,怎样处理教学内容与课时的关系呢?教师必须摆脱传统的观念,准确把握《化学1》、《化学2》内容标准的深、广度,确定教学的重点。例如,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