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班的孩子只有4-5岁,可是我发现即使是这么小的孩子也在扮演着侵犯者、受害者和旁观者的角色,虽然这种角色定型是潜在的,而不是显在的。他们越来越多地意识到他们可能属于哪一个社会群体。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把我自己看成是一切事物的中心,是这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个必经的阶段,而扮演不同的角色又是他们每天游戏的重要内容。当他们逐步形成和加入不同的社会群体时,我要帮助这些孩子遏制嘲笑和殴打他人的冲动,阻止他们欺负比他们弱小的孩子,教会他们在受到不公平甚至是残酷的待遇时如何维护自己的利益。我要帮助他们学会宽容和理解,学…  相似文献   

2.
前几日,偶遇许久不联系的两个朋友.他们夫妇现在都已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寒暄之后,我们谈到了普天之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谈及此话题,两位朋友无不羡慕我有一个成绩优秀又听话懂事的儿子,而他们自己的儿子却让他们非常头疼。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前几年我曾见过他们的儿子.那是一个很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班上总是考前三名,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很多古诗词.并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他是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理所当然是家长的骄傲、教师的宠儿.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居然会为这个孩子的教育而担心。  相似文献   

3.
前几日,偶遇许久不联系的两个朋友.他们夫妇现在都已是复旦大学的副教授,寒暄之后,我们谈到了普天之下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谈及此话题,两位朋友无不羡慕我有一个成绩优秀又听话懂事的儿子,而他们自己的儿子却让他们非常头疼。对此我感到非常惊讶.因为前几年我曾见过他们的儿子.那是一个很聪明可爱的孩子.在班上总是考前三名,很小的时候就会背诵很多古诗词.并掌握了许多英文单词,他是一个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的孩子……在我看来.这样的孩子理所当然是家长的骄傲、教师的宠儿.我怎么也不会想到他们居然会为这个孩子的教育而担心。  相似文献   

4.
刘莉 《家教世界》2012,(14):114
在人生的舞台上我们每个人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着多重的身份。我是一个教师,同时也是一个家长,我是一个母亲,同时也是一个女儿。多年的教学生涯,多重的社会角色,加上自身的成长经历使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家教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学校对于一个孩子的教育是阶段性的,而家庭对一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憨憨的父母     
刘倩 《陕西教育》2005,(7):58-58
我.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穷苦农民的孩子。我从小就有一个梦想.就是能跟其他小朋友一样识字.跟小伙伴们结成好朋友.然而.当时爸爸妈妈却不能给我一个快乐而圆满的家庭也不能实现我的梦想。我那时因为不能上学而不爱说话.不爱笑.爸妈也经常为此闹得不可开交.每一次看见他们吵闹,  相似文献   

6.
我的面具     
在生活中,我上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同学.朋友.乖乖女.我无法给他们下一个完整的定义。因为我深深的明白.我这一生只会有一个角色:我自己。我也也只会有一个属于自已的面具:我习作中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做了父母之后,就学会了隐忍。尤其是很多年轻母亲为了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情绪再不好也会以微笑面对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孩子认为父母天生就是该这么“好”的,而不知道珍惜别人的关爱。因此我认为,要让孩子学会感恩,首先得让孩子明白你的付出。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家长,家长扮演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父母不妨把孩子的种种表现予以复制,如挑食、任性、撒娇等等。因为是游戏,孩子会很投入地想方设法解决他们所遇到的“麻烦”。孩子虽然小,但是只要与他真诚地沟通,他们完全可以理解父母为他们付出…  相似文献   

8.
转眼间.我和我的孩子们(我已经习惯于这样称呼我的学生)相处已经一学年了。他们像一只只离家的雏鸟.习惯了和父母相依相偎的生活.却突然间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面对陌生的人群.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和毅力!看着这群住宿班的孩子。我时刻有一种牵挂。也油然而生一种敬意……他们一张张纯朴的笑脸.是一页页忧伤而美丽的记忆,更是一颗颗对美好未来无限向往的心灵……  相似文献   

9.
张华 《教师》2013,(31):113-113
当今的孩子大多生长在独生子女家庭.这样的生长环境使他们与生俱来就形成了“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人人都应该为我”的思想观念.而这样的观念导致他们在与同学、与老师、与玩伴相处时仍然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人际交往,尤其不懂得合作是通往成功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0.
叶静 《山东教育》2003,(23):86-87
幼儿园在大力提倡探索学习,家庭中能否也采取这种形式呢?许多家长都乐意作番尝试,他们从自身的经历体会到,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思维活动禁锢在一个早已定形的模具中,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从勃勃生机压抑成死气沉沉。家长们不想让孩子重蹈覆辙。但是该如何引导孩子进行探索学习,家长在其中又该扮演什么角色呢?我作为一个家长想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1.
孩子的天空     
“六一”是孩子的节日,应是一个充满欢乐和笑声的日子。在这样的日子里,做父母的能够为孩子做些什么呢?我想绝不仅仅是去学校里观看一次孩子们的表演就足够了,那是孩子给予父母的。孩提时代,是一个做梦的时代。但我们却对孩子的梦知之甚少,很少有父母自觉自愿地去理解孩子的梦想,甚至有人认为那是孩子的话而不以为然。我们应该放下手中自以为重要的事情,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当中,做他们中的一员,平等地与他们进行对话,而不是居高临下地要求他们按照我们的意愿去做什么,不做什么。让我们再担当一次孩子的角色,就会觉得孩子并不简…  相似文献   

12.
从一年级一直带到五年级.我以为我了解这群孩子,对他们的得失和需求了然于胸。这种自信使我常常得意忘形:这些孩子太幸运了.幸运地碰到了我这样一个愿意相信、理解、宽容他们的老师;他们太幸福了,他们的老师——我,常为他们的幸福、快乐而反思着,学习着。就在我“沉醉不知归路”的时候,一条来自家长的短信在我的心中激起不小的涟漪——她告诉我,自己的孩子说班级有同学收费租借图书。  相似文献   

13.
和你做朋友     
班上有一群孩子。他们从不跟我说话,见了我也不打招呼,甚至在我的课堂上,他们也从不举手。他们或许是畏惧我,或许是抵触我。总之他们和我之间有距离。而小雨就是表现最为突出的一个。小雨总是在下课的时候一个人默默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我微笑着走过去:"怎么了?有什么事跟老师说说?"小雨一句话也没有。  相似文献   

14.
赵梅芳 《班主任》2006,(10):35-35
我,或许还有许多同我一样的班主任,总喜欢在孩子面前扮演强者的角色,总爱在他们面前充当圣人. 一次,小朋友打预防针,几个胆小的孩子吓哭了.经我再三哄骗,他们才勉勉强强地捋起袖管,眼泪却在眼眶里打转.事后,我在委婉地批评那些胆小孩子的同时,也没忘记给自己的形象添上光辉的一笔.我郑重其事地告诉他们老师小时候多么勇敢:每次打预防针,老师都是第一个卷起袖子,笑着看医生将针戳进去.听后,那几个曾哭闹的孩子满脸愧色,头深深地埋下去.其实他们哪里知道,站在他们面前的老师那时吓得钻到桌子底下不敢出来.  相似文献   

15.
有许多家长反映,自己经常带孩子出去玩,也鼓励孩子玩,但不知道为什么,孩子似乎很难受到激励。和这些家长交流,我发现他们能够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但他们在孩子的游戏中参与度很低,只是扮演孩子游戏活动中的一名看客或者一名教导员,而不是一名伙伴。这种角色的认定导致父母对孩子的游戏活动或者冷眼旁观,或者指手画脚,孩子游戏的时候难以尽兴。  相似文献   

16.
张丽萍 《云南教育》2001,(10):42-43
二十多年的幼教工作实践使我深深认识到,只有把爱无私奉献给孩子们,才是我最大的快乐和幸福。热爱孩子是教育好幼儿的关键,爱儿童是幼儿教师做好工作的前提和起点。   一、爱,能使幼儿尽快适应从家庭到幼儿园的角色转换   幼儿未入园前,可以说是一个家庭的中心,两代人,甚至三代人围着他们转,可以得到多种角度的溺爱。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由家庭中心转变为班级普通的平等一员,得不到、也不可能得到家庭的多重溺爱,从而产生角色转换的不适应,出现怕到幼儿园生活,怕与老师、幼儿相处的情况。   为了让幼儿适应这个过程,我在…  相似文献   

17.
欧阳有银 《师道》2014,(10):41-42
不是说家长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家长的影子吗?好吧。我决定与家长结盟!每接一个新班.我会在8月底通过校讯通平台.给全班家长发这样一条信息:你好,无论你是否喜欢我,我都会在你孩子的五、六年级陪伴着他们成长,我是他们新的语文老师、班主任。虽然我不是很优秀,但亲其师信其道。为了孩子在未来两年有更大的进步.无论你是否愿意.请你从今天起每天都在孩子面前表扬我。每天都告诉孩子,你对我充满信心,你非常喜欢我非常支持我。谢谢。  相似文献   

18.
当孩子走进托儿班,意味着第一次进入一个小社会,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新的开始.如何让他们爱上老师、爱上托儿班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做好以下几个角色转化:  相似文献   

19.
记得一位心理学家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让孩子们乐意接受,并使我们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让他们快乐成长呢?——那就是赏识教育。我任教对几年中,班上的一件小事令我记忆犹新,使我认识到赏识教育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是多么重要。  相似文献   

20.
给孩子自由.还孩子本色.让孩子无拘无束地画、随心所欲地画是很多老师都希望看到的。而实际情况却是很多孩子.特别是低年级孩子在拿到画笔时常常会说:“老师,我不会画。”其实.他们也有热情想画好。可往往不知画什么、怎么画.即使画了也只是一些自己都不满意的涂鸦之作.这样时间一长就会使他们的绘画热情和自信心受到挫伤。笔者总结多年的教学经验认为.有必要对低年级儿童的绘画能力进行训练.使他们真正有能力,自由地、无拘无束地画。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