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欣慰地看到:数学课堂出现了新的气象,多了些自主,少了些被动;多了些生动,少了些枯燥;多了些开放,少了些封闭……在欣慰之余我们内心也隐隐感到丝丝不安:我们的数学课堂在状得改革成果的同时,是否也缺失了许多?下面我们竭力通过对一些问题的反思,把我们心中的不安梳理一番。  相似文献   

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们在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我们也一直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数学的学习可以让人思而知之,可以让我们的学生更智慧、更敏锐。然而,走进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多的是问题情境创设的煞费苦心、教学方式的匠心独运、现代教学手段的巧妙运用,这些都是令人欣喜的改变。但细细咀嚼,总觉得我们的数学课堂多了些生活味,少了些数学味;多了些形式的热闹,少了些思维的碰撞。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一线的数学老师,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步入任何一节新课程实验的课堂,我们都会欣慰地看到:尊重代替了束缚,开放代替了封闭,自主建构代替了被动思考……我们在欣喜、快慰的同时,内心也隐隐升腾起一丝不安:我们的数学课堂在自主、活跃、生动的同时,好像也失去了一些什么?下面我们竭力通过对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力求把我们心中的不安进行一番梳理。  相似文献   

4.
徐杰 《甘肃教育》2011,(9):40-40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得知识,得到发展:教师讲解多,学生思考少;一问一答,研讨交流少;操练记忆多,鼓励创新少;强求一致多。发展个性少;封闭、预设多,开放、生成少。  相似文献   

5.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走进数学课堂看到的是教师们对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都有了更多的关注,教师们千方百计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更是匠心独运,这些都是令人欣喜的改变。但是细细咀嚼,总觉得数学课好像多了些生活味,少了些数学味;  相似文献   

6.
在实施课程改革的今天,走进数学课堂看到的是教师们对数学教学中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教学评价都有了更多的关注,教师们千方百计创设问题情境,教学方式更是匠心独运,这些都是令人欣喜的改变。但是细细咀嚼,总觉得数学课好像多了些生活味,少了些数学味;  相似文献   

7.
赵中伟 《考试周刊》2013,(80):68-68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步人每一节新课程实验的数学课堂,我们都会欣慰地看到:尊重代替了束缚,开放代替了封闭;“纹丝不动”变成了“自由活动”,“亦步亦趋”变成了“自主探索”……我们在欣喜、快慰的同时也隐隐有一丝不安,反思让我们清醒,我们的数学课堂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也透射出放任与浮躁.折射出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为什么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离我们越来越远?下面我就课堂教学中的一些现象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8.
郭洪兵 《师道》2005,(11):32-32
我喜欢在解决一个课堂问题之后,就此插一句,和孩子们随便说一说、聊一聊,既轻松了课堂气氛,又使自己在闲暇之中多了些原生态的聆听,其乐也融融。还甭说,有时这些小大人的看似“无凭之语”竟会进裂出意想不到的数学之味、数学之思、数学之道,其得也融融。  相似文献   

9.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课堂教学的模式也是百花齐放。现在步入任何一节新课程的课堂,我们都会看到:尊重代替了束缚,开放代替了封闭,自主构建代替了被动思考……我们在欣喜、快慰的同时,内心也隐隐升腾起一丝不安,我们的数学课堂在自主、活跃、生动的同时也好像失去了  相似文献   

10.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在每一节数学课堂中都会非常欣慰地看到:尊重代替了束缚,开放代替了封闭,自主建构代替了被动思考……然而随着大家对新课程改革感悟的深入,我们内心深处也升腾出了一丝不安:我们的数学课堂在自主、活跃、生动的同时,似乎遗失了什么。一、生活的外延等  相似文献   

11.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这实质上就是数学教学“生活化”的问题。在数学“生活化”的命题普遍受到重视的今天,我们常常见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有了教学内容和素材的“生活化”,却少了“数学味”;另一种情况是有了“数学味”,却少了生活的真实性。那么,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的实施为传统的数学教学注入了活力,使我们的教学改革不断走向深人。但我们不难发现,由于对新课标的理解不同,致使各种“推陈出新”的数学课堂令人眩目。当我们静下心来反思这些课时,似乎少了几分“数学味”,有的都不姓“数”了:  相似文献   

13.
“快餐”文化在成为社会加速度的同时,也容易形成浮躁风气。作为社会的一分子,教师也受到外围影响,原有的观念不断地受到冲击。于是课堂上多了随意开放,少了引领整合——放而不收;多了粗放调控,少了精雕细琢——粗而不精;多了美丽画面,少了知识沉淀——浮而不沉。这样的“快餐”文化影响着课堂教学的进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本文阐述了课堂教学要做到收放自如,及时整合;要做“好点子”的精细活,做数学术语的精细活;要立足课堂,不只求难度更挖掘深度,平实中尝试“怪异”.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和新思想,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学气氛异常活跃。但我们的课堂教学在多了些新颖形式的同时却少了宝贵的东西——"效率"。由此,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谈谈教学经验。  相似文献   

15.
陈海波 《吉林教育》2004,(11):41-41
随着计算机迅猛发展,计算机已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时也进入了数学教学领域。使得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以至教学思想与教学理念都发生了变化。一方面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能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结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探究精神;另一方面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拓宽数学课堂教学形式,改变以往单一的教学手段,使数学问题更形象化,更贴近生活。下面就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及应注意的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推进,我们欣喜地发现小学数学课堂的变化,尊重代替束缚,开放代替封闭,自主学习代替被动思考,课堂中学生操作多了,讨论交流多了,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了,因而数学课堂上时常是一幅热热闹闹的景象.但当我们冷静下来,不难发现,在这绚丽多彩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背后,同时也存在着这样的事实:学生们可能是在热烈的讨论,但是交流之后获得的收获却不一定经得起“新”的考问;  相似文献   

17.
“数字生活化”的课堂使我们的数学教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得越来越紧密。过分追求“生活味”,使我们的课堂多了几分热闹失缺了数学的本质,变得不像数学课了;过分追求“数学味”,又使得我们的课堂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而变得枯燥与沉闷了。怎样协调两者的关系呢?我们首先来看看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执教的《平移和旋转》中的一个教学片断:  相似文献   

18.
自从实施课程改革,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呈现出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但也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去数学化”倾向及“数学味”缺失的现象。可喜的是,问题正在被校正,“数学课要有数学昧”正在重新成为广大数学教师的共识。然而,使“数学昧”重返数学课堂,让数学课真正富有“数学味”,首要的是要从“认识”与“实践”这两个层面上找到“数学味”缘何会淡的原因。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既保持现有课堂的教学特色.同时又凸现出数学课必要的“数学味”。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的主旋律,全面提高国民素质水平,是我们中学教学的目标.具体到数学学科中,就是具有数学素质,即由数学意识、数学能力、数学应用和数学表达交流等基本成分构成,如何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这方面也能得到提高是关键,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拟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20.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春风吹遍了课堂教学的每一个角落,现在步入任何一节新课程实验的课堂,我们都会欣慰地看到:尊重代替了束缚,开放代替了封闭,自主建构代替了被动思考……我们在欣喜、快慰的同时,内心也隐隐升腾起一丝不安:我们的数学课堂在自主、活跃、生动的同时,好像也失去了一些什么?下面我们竭力通过对一些问题进行反思,力求把我们心中的不安进行一番梳理。一、生活的外延是否就等于数学的外延?在讨论这一个问题前,我们先来看一个教学案例:“两位数加两位数”(课标实验教材人教版二年级上册“100以内加法”)。教师首先创设了一个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