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国际法主体在从事“国际法不加禁止的活动”造成损害时应承担国际责任的规则已成为广泛接受的法律原则,但国际损害责任在理论上还没有形成完善的法理体系,应从不当履行国际义务、严格损害赔偿原则、公平责任原则三个方面综合分析把握损害责任制度的法理基础,使国际赔偿责任真正达到公平、合理。  相似文献   

2.
我国通说认为不可抗力的判定标准采"折中说",在责任承担上法律规定可以免责。通过不可抗力制度历史渊源的追溯,原因力介入的考量,法理基础的评论,认为在司法实务中不可抗力的判断标准宜依具体情况灵活适用"主观说""客观说"与"折中说",在责任承担上应考虑原因力在损害中的比例,并且根据实际情况以公平责任原则分担损失。  相似文献   

3.
国际损害责任,即“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后果的国际责任”。跨国环境污染领域的国际损害责任,不同于合法行为引起的国际责任,也不同于危险行为、国际不当行为引起的国际责任,它有自己的特征和发展历史,国际损害责任制度的确立对跨国环境污染的规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国际不法行为引起的国家责任是国家责任的主要内容之一,关于其构成要件,理论界一直有分歧,尤其是对于损害后果是不是该种责任的构成要件,争议颇多。损害不仅包括物质性损害也包括非物质性损害,赞成损害后果是国家责任的一个单独的构成要件的学者,其实主要是把损害局限在有形的、具体的损害之上。从国际不法行为的视角而言,行为本身含有对他方造成损害的意义,而且一国做出了某些国际不法行为显然是违背了某项国际义务,从国际义务的角度来看,任何违反国际义务的行为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非物质性损害;从初级规则与次级规则的关系上看,损害应规定在初级规则中,而非次级规则即国家责任中;从其承担方式上看,不仅包括赔偿,同时还包括赔礼道歉、保证不重犯、恢复原状等。因此单独考虑损害后果是多余的,可以将其作为后续赔偿的因素考虑。  相似文献   

5.
归责原则是侵权行为法的核心,当代各国基本确立了以过错责任为主、无过错责任为辅的二元模式。公平作为法律追求的价值理念,不宜确定为归责原则。《民法通则》第132条体现的是衡平责任而非公平责任,衡平与公平在法律语境中的内涵不同,应在不同层面上加以使用。  相似文献   

6.
国际经济法的每一项制度或具体实践都能体现其基本原则,其中公平互利原则作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之一主要体现了国际经济法理论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在国际经济活动中能够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然而学界对于公平互利原则一直存在争议,部分学者认为国际经济法应该适用平等互利原则,前者强调公平,后者强调平等。在具体国际经济交往活动中,公平互利比平等互利更具有普适价值,公平互利原则作为国际经济法的基本原则更合适。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是当代国际经济活动的重要参与者,在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严重的污染和损害。本文简要介绍了跨国公司应当承担环境责任的必要性,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完善国内立法、创新国际法律制度以及加强跨国公司自我约束等措施来对跨国公司的环境责任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8.
缔约过失责任是为了维护缔约过程中的信赖利益而创设的独立的民事责任制度,其民法理论根源在于诚实信用与公平原则。不作为侵权责任与作为侵权责任相对应,关注的是作为义务被违反时的权利救济问题,其民法理论根源在于诚实信用与公序良俗原则。探求两种制度存在的更深层次的法理根源,则是对法律与道德关系的追问。然而,两种责任的目的与价值并不相同。因此,合理厘定二者的界限,避免不必要的竞合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政府的重要责任。现阶段,我国义务教育领域公平问题依然存在并呈现出新的变化。作为供给义务教育服务重要责任主体的政府,必须以公平为价值取向,重新认识自身的义务教育服务职能和责任,树立义务教育服务意识,切实履行义务教育服务公平有效供给的责任,为每一个适龄儿童获得公平优质义务教育提供经费、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技术等方面的保障,加强对义务教育服务的监督与评价。  相似文献   

10.
《侵权责任法》第24条的性质及适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公平责任应当是我国侵权法归责原则之一。在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尚不完善的背景下,作为分散损害的一种努力,公平责任原则在实践中有适用的空间。作为普通归责方法的一种例外,其适用范围的大小及调整行为的性质不应成为否定其存在的理由。公平责任原则适用中的不确定性应当受到规制:一是必须明确规定其适用范围;二是必须依据公平观念确定责任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1.
传统国际责任理论固然在很多问题上已经不能适应当今跨界污染的现实,但在国际法不加禁止的行为之外的许多跨界污染事件的责任中仍不可或缺。传统国际责任理论其实是与国际损害责任并行不悖的制度,两者相得益彰,各补其短,共同构成了完备的跨界环境污染国际法律责任的全面体系。  相似文献   

12.
道路交通安全法关于机动车无过错责任原则的规定有其特定要义,其基本宗旨在于对机动车事故所产生的不幸损害进行风险负担的合理分配。对机动车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有着深厚的法理基础。实行机动车无过错责任原则,有利于维护和谐统一的法律秩序,有利于促进我国的人权保障事业和侵权行为法的完善,能够在兼顾公平的基础上实现社会效率的最大化,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当代日本环境哲学家岩佐茂基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明确提出应通过明确环境责任、构建生态社会主义以及抑制资本逻辑来实现环境正义的思想。这一环境正义思想主要体现为环境责任公平、环境利用公平和环境价值公平等三个方面,揭示了代内正义与代际正义、分配性正义与生产性正义、制度变革与价值批判相统一,对当今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是国际环境法中的一项极其的重要原则,其内容最早出现在特雷尔冶炼厂案和科孚海峡案这两个著名案例之中。两案例在“不损害国外环境责任原则”国际习惯形成中的作用体现在:首先,他们是该项国际习惯的物质要素;其次,他们将“禁止权力滥用原则”引入国际环境法,为之后的法律确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效率与公平——法律价值目标的判断与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价值是法律正义的基础,是法律价值判断的终极性尺度,虽然经济学理念的引入使得法律价值判断中的效率观念日趋彰显,但是,笔依然认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惯用话语形式不能适用于法律的价值判断当中,在公平与效率的价值抉择中,正确的选择应当是而且只能是公平优先,兼顾效率”。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法通则》第132条将公平责任原则作为一般性的归责原则存在诸多悖论,公平责任原则存在理论上和概念上的模糊性,在司法实践中难于操作。理论上欠缺公平分担的基础,反而会导致不公平,法的安定性会受到破坏。文章指出“公平责任”不属于法律责任,而应该属于道德范畴。因此,对于《民法通则》规定之情形最根本的解决途径应仰赖于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社会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试论侵权行为法的公平责任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文章 《文教资料》2005,(26):144-147
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中公平责任原则是一个较为特殊的原则,不少人对其是否应为侵权行为法的归责原则之一而有不同的看法。本文主要从公平责任原则存在的社会基础、理论基础和适用依据几方面,说明其作为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之一的合理性,同时也初步谈到公平责任原则的不足。之后在公平责任原则的构成方面突出谈了当事人的关联性,接着相应地从这方面着手谈了免于分担的事由,即当事人与事件的非关联性。最后笔者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平责任原则的存在意义将进一步得到证实。  相似文献   

18.
精神损害赔偿是我国民法学旧的一个新课题,而“精神损害”是建立和完善我国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一个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对“精神损害”的定义应当反映我国《民法通则》的立法精神,合科法律的公平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为我国精神损害赔偿 法律化,化提供一个合理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对责任制度研究的最主要目的是救济以及产生保障安全的激励,高空抛掷物侵权责任不同于建筑物及其设施致人损害侵权责任,也不同于共同危险责任。本文认为,高空抛掷物致人损害不能确定加害人时应由国家利用公共资源予以制约以及承担部分替代责任,并从社会保障的角度进行分析以期对此类案件予以公平、合理的解决。  相似文献   

20.
公平责任是侵权法中一种损失分担形式,我国法律中公平责任条款最早见于《民法通则》第132条,《侵权责任法》第24条沿袭了上述规定,将"分担责任"改为"分担损失",从立法层面明确了公平责任是一种分担损失的方式,并非独立的归责原则。由于"公平责任"的正当性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疑问,纳入侵权法体系弊大于利,本研究考虑用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替代"公平责任"在侵权法中的作用,以弥补侵权法中行为人双方对损害事实均无过错但损害发生时无法确定损失归属的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