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档案》2011,(12):1
平谷区档案馆馆藏档案136个全宗,21个门类,档案216803卷件,资料59443卷册。馆藏年代最早为康熙三年(1662年)的邸报。其中较为珍贵的有平谷地区的革命历史档案、乾隆年间的老地契、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的平谷县志等,还存有少量的清代线装书及百年驴皮影等。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怀柔区档案馆位于怀柔区青春路乙2号,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目前馆藏98个全宗,80509卷档案,排架总长度为790.5米,其中馆藏年代最为久远的是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民间地契,时间跨度为208年.民国时期的档案史料包括"革命历史"和"旧政权"两个全宗,另外还有新中国成立以后,怀柔区委、区政府机关及区属各委、办、局和乡镇形成的各种载体的档案资料.  相似文献   

3.
《北京档案》2006,115680(6):F0002-F0002
北京市房山区档案馆馆藏档案163个全宗,计115680卷,其中较为珍贵的有清康熙、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年间的契约、馆藏年代最久远的是清康熙四年(公元1665年)的地契,民国时期的包括房山县、良乡县政府的委任令、临时参议会会议记录,工作报告及国民党、三青团等组织的活动记录等。  相似文献   

4.
《北京档案》2005,80509(9):F0002-F0002
北京市怀柔区档案馆位于怀柔区青春路乙2号,建筑面积近3000平方米,现有馆藏档案98个全宗,80509卷,图书资料2448种、10165册。馆藏档案时间跨度208年,年代最为久远的是清代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的民间地契,另外还有民国和建国以来的各类档案资料,其中较为珍贵的有世妇会NGO论坛场地筹备服务档案及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怀柔视察的照片、题字等,对研究怀柔的历史化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从2017年4月12日开始,盘龙区档案馆正式开始第二轮馆藏档案的修复工作。本次修复以征集到的地契档案为主,内容有清朝嘉庆、道光、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及民国时期的土地房产买(卖、典)契约,共42件。这批馆藏土地交易档案由于历史久远,泛黄的纸张已有破洞和断裂痕迹,部分字迹已无法考证。为最大程度还原地契本来面貌,盘龙区档案馆聘请了字画修复专业人员,对破损档案进行修补抢救,使得每一张地契档案不受到  相似文献   

6.
北京市海淀区档案馆馆藏120个全宗,各类档案234501卷件,其中较为珍贵的有:清代、民国时期的档案,党和国家领导人在海淀活动的照片,  相似文献   

7.
我馆馆藏历史档案价值浅析石岩黑龙江省档案馆藏历史档案共有20多万卷,包括清代、民国及日伪各时期。各时期档案中,清代档案6万多卷,其中满文档案近2万卷,民国档案12.6万卷,日伪时期档案也近2万卷。这些档案,已经成为有珍贵价值的文化财富。本文仅就其价值...  相似文献   

8.
<正>河北省在清代属直隶省,拱卫京师,为畿辅之地。河北省档案馆现保存有清代档案6132卷及部分清代资料,档案形成年代为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这些档案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清朝县级政权,特别是清代县域经济历史概貌。2022年档案馆精选馆藏部分清代珍贵档案,按职官、军事、政法、文化教育卫生、财政、农林工商业等类编辑出版《河北省档案馆清代档案精粹》(下称《精粹》),以更好地保护档案原件,更好地服务民众利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顺义区档案馆馆藏十分丰富,有建国前档案3800多卷,其中民国时期档案就有3500余卷,保存时间最长的清代档案距今已有240年,是一笔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多年来,这些珍贵久远的档案为编史修志、学术研究、社会利用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封建社会,地契是拥有土地的证据。四川省新都县档案馆收集、整理了现在稀见的清代从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至宣统(1805—1911年)106年间的196件地契,年代较为连续,内容翔实丰富。虽为挂一漏万,仍不失为研究清代政洽、经济历史的重要资料。 四川省新都县档案馆所保存的清代地契档案,都是由卖主所立,买主存执,体现了民间  相似文献   

11.
省档案馆编纂的《中国档案精粹·黑龙江卷》已由香港零至壹出版有限公司出版发行,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省档案馆及全省各级档案馆馆藏档案十分丰富。仅省档案馆馆藏从清代以来的档案计约50余万卷。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宾县等市县档案馆为编本书提供了不少珍贵的档案。《中国档案精粹·黑龙江卷》从全省  相似文献   

12.
南京市房产档案馆,位于华侨路52号,管理南京市辖10个区的房屋权属档案(即产权档案,1987年前包括土地权属档案),隶属于南京市房屋产权市场处。现有档案人员61人,其中女职工52人;馆藏档案250万卷,包括明清顺治以来历代房地产契纸,民国时期地政档案,三十年代的珍贵地籍图2套、地籍册1套。  相似文献   

13.
一部全面介绍反映上海市档案馆馆藏内容的大型工具书《上海市档案馆指南》已经由中国档案出版社出版发行。上海市档案馆是国内最大的省级档案馆之一,截至1998年底,上海市档案馆馆藏有档案1837个全宗,约191万余卷,其中历史档案113万余卷,这些档案内容丰富,价值珍贵,其中,形成最早的是清代乾隆年间的地契。建党初期形成的一些文件,以及大量的外文档案、工商档案,构成了上海市档案馆馆藏的特色。为方便人们查找利用馆藏档案,1990年上海市档案馆曾编辑出版了《上海市档案馆简明指南》,扼要介绍了当时的馆藏档案情况。该书出版后,受到读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4.
连云港市档案馆现有馆藏6.9万卷(册),丰富的馆藏中,不乏珍贵的、有价值的和具有连云港地方特色的档案。如有东海尹湾出土的西汉成帝时期的简牍档案照片156幅及档案资料,内容极为珍贵,堪称国宝;有清代形成的各类谱志档案;有民国时期锦屏磷矿公司档案、淮北盐务局济南场五大公司档案;有革命历史档案;有反映党和国家领导人来连云港视察以及连云港对外开放和友好往来活动的档案,等等。这些宝贵的档案资源,是对全市人民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不可替代的重要素材。1998年,市档案馆与市广播电视台联合举办了“档案之窗”栏目,收集、编纂了连云港市解放…  相似文献   

15.
《档案》2015,(1):65
西和县档案局(馆)成立于1963年,总建筑面积3725.6平方米,共有职工38人,内设办公室、业务指导股、档案管理股、电子文件股、安全保卫股五个职能股(室),为"甘肃省一级档案馆","2008——2011年度全省档案工作先进集体"。馆藏档案资料共计197992卷(册、件),其中馆藏档案137个全宗69840卷(清代档案5个全宗344卷,民国档案12个全宗147卷,建国后档案120个全宗58399卷),图书资料27293册。建国初期至今的《人民日报》《工人日报》《甘肃日报》等党报党刊10万余份,民国时期地域地形图18张(幅),同时期的政权印章445枚,历史照片档案16096幅,珍贵的历史名人书法,绘画作品和文物级实物档案  相似文献   

16.
<正>引言:政府机构在行政实践中,产生了大量文书档案,它们是珍贵的档案资源。通海县档案馆馆藏有民国时期文书档案612卷,计14839件、7.2万余页,主要形成于民国时期通海县、河西县各旧政权部门,大部分形成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至新中国成立前。本文从通海县档案馆馆藏民国文书档案中辑录3份原文(其中一份档案内容为图表,未辑录,以图片代替),从民国文书的行文特征、文种变迁的时间脉络、文书原文解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现有国家重点档案79万余卷,馆藏重点档案在各省馆中数量比较多。保存着唐朝以来不同历史时期的国家重点档案,其中有我国档案部门现存年代最久远的唐代纸质公文档案;明代档案;清代玉牒、实录、圣训等中央和地方政府档案及反映不同历史时期著名人物、重大事件、重要机构的档案。2002年至2003年,我省唐档等五件珍贵档案先后被评为“中国档案文献遗产”。这些档案主要以汉文为主,并有大量的满文、日文等,内容丰富、价值珍贵,是研究辽宁乃至中华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  相似文献   

18.
《北京档案》2005,177053(4):F002-F002
北京市昌平区历史悠久、化积淀深厚,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档案事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昌平区档案馆建筑面积3800平方米,馆藏各类档案、资料177053卷件,其中年代最为久远的是清乾隆年间的地契,较有特色,颇为珍贵的是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参加修建或在十三陵水库参加劳动的档案资料及部分实物,对史学研究及开展家国主义教育活动均具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9.
闸北区档案馆目前馆藏档案已达26.7万余卷件,馆藏征集品3350件。其中,国家重点档案和珍贵历史藏品5000余卷件。这其中包含了一批上至清朝同治八年下至民国三十七年的地契档案和清朝名家字画等实物档案。这批档案是国家的宝贵遗产和不可再生的稀缺资源。但是,由于年代久远和多种因素的影响,档案存在不同程度的破损和老化,有些纸质酸化泛黄变脆,有些污斑严重字迹褪变,亟待实施抢救和保护。  相似文献   

20.
近日,著名书画家吴(?)木弟子、立雪砚斋主人许浒先生将一方"买地券"砖刻捐赠苏州市档案馆。该砖刻为明代正统十二年(1447年)刻制,成为苏州市档案馆馆藏年代最早的档案,比之前年代最早的清代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地契档案早了315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