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2.
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5G等技术为引领的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智慧城市、智慧社会、智慧国家乃至智慧地球的建设理念应运而生,并迅速发展成为一项全球性重大议题。图书馆亟需向智慧化转型,为社会提供更便捷高效、更具智慧化的信息与知识服务。国家图书馆是全国图书馆信息网络中心,曾经组织实施“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推动了我国图书馆事业由传统向数字化转型。面对智慧化发展的新需求,国家图书馆提出建设“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推动图书馆由数字化向智慧化发展。“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建设的总体架构可以归纳为1+3+N,其中,“1”是指一个“云上智慧图书馆”,“3”是指搭载其上的全网知识内容集成仓储、全国智慧图书馆管理系统和全域智慧化知识服务运营环境,“N”是指在全国各级图书馆及其基层服务点普遍建立线下智慧服务空间。为确保项目科学发展,“全国智慧图书馆体系”将建设三个支撑保障体系:一是智慧图书馆评价体系,二是智慧图书馆标准规范体系,三是智慧图书馆研究及人才培养体系。图1。参考文献20。  相似文献   

3.
4.
数字中国背景下,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正在成为重塑图书馆整体格局的驱动力量,成为图书馆资源结构和服务形态蝶变升级的关键要素。文章对此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一是围绕数字中国战略下图书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坐标与方位,指出数字中国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图书馆发展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四轮前期积淀,智慧化转型构画了图书馆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路线图;二是图书馆在智慧化转型中应秉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应统筹兼顾总体、群体和个体,要赋能满足人民文化新需要和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三是图书馆在智慧化转型中应着力于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必须将促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来加以擘画和推进,精神生活富裕是共同富裕的重要内涵,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是扎实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路径和方法。最后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智慧图书馆发展之路,努力成为全球图书馆事业创新发展的东方增长极。  相似文献   

5.
徐婷 《图书馆界》2022,(2):57-61
信息组织的数据化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核心内容。随着时代和科技的进步,图书馆信息组织工作经历了从传统模式向数字化模式再向智慧化转型的发展历程,信息组织工作由数字化向数据化演变过程中面临多重变化。本文对比分析信息组织工作的演化趋向,针对当前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存在的不足以及信息组织数据化所面临的挑战,分别从资源建设、数据加工、数据管理和数据服务等层面提出智慧图书馆信息组织工作的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智慧”一词本源的探究,对智慧图书馆的核心理念进行重新解读和认知重构,认为应在技术赋能的同时更注重内容创建。智慧图书馆的本质是以人的智慧为本,以智能技术为辅,通过智慧化的知识管理和智能化的环境创设,促进人的智慧的激发生成、记录保存、交流利用,并构建起融合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专家智慧库”,赋能图书馆新业态。智慧图书馆发展经历“一自两智”三个阶段:自动化阶段更侧重于机器替代,智能化阶段更侧重于人机交互,智慧化阶段更侧重于人智激发,本质上是从图书馆的智慧化走向智慧的图书馆化。元宇宙技术为图书馆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行机遇和发展空间,应正确厘清智慧图书馆和元宇宙技术应用的辩证关系:一是元宇宙技术是智慧图书馆发展的催化剂,可以促进两者融合发展;二是元宇宙技术应多元呈现但需不忘本源,在智慧图书馆中适度应用;三是元宇宙技术可以助推智慧图书馆的长远发展,在规划中要放眼全局。最后构建“专家智慧库”的实现框架,将图书馆的“资源+”“服务+”“平台+”和“空间+”四大要素融入智慧图书馆,实现对传统图书馆的全面超越。图1。参考文献16。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构建公共图书馆“十四五”期间的智慧化转型路径理论框架,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提供借鉴和创新认识。[方法/过程]选取我国国家图书馆、32家省级公共图书馆与15家副省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战略规划文本作为分析样本,以样本中有关智慧图书馆的总体目标、发展策略与具体行动等内容作为基本分析单元进行人工类目编码,以揭示规划文本中的智慧图书馆建设相关内容。[结果/结论]研究得出,积极发展智慧图书馆现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基本共识;“十四五”期间智慧化转型的六大核心要素,即智慧服务、资源建设、智慧空间、智慧管理、智慧技术、协作协调。基于此,构建出战略重点关系结构中的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路径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8.
9.
10.
陈文娣 《兰台世界》2020,(2):115-117
伴随着智能时代的到来,推动智慧图书馆转型发展成了时代发展的需要,能够实现用户需求转变与图书馆价值实现。由此我们需要面向用户需求,加强战略规划与业务布局;融入信息技术,增强智能技术的敏感性;提升对图书馆员技术能力培养,提高馆员素养;激发与用户的交流活力,增强对用户技术能力的培养。在推动过程中,还要注意图书馆自身功能与作用,充分考虑图书馆的技术转换等问题,从而更好地推动智慧图书馆的转型发展。  相似文献   

11.
每个时代的媒体社会景观有鲜明的技术烙印,从造纸术、活字印刷、蒸汽技术、电子技术到现在的互联网技术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媒介变革都有技术作为巨大的推动力。作为电视媒体,我们在冷静、理性应对技术创新带来的媒介冲击时,当我们面临连接无处不在、网络无处不在、屏幕无处不在的时代趋势时,不禁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未来电视技术何去何从?智慧化转型,或许是未来的首要可能。  相似文献   

12.
蔡颖 《采.写.编》2023,(8):178-180
智慧化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期刊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受到进一步挑战。本文简要分析了现刊、过刊管理利用现状,强调了全媒体环境下纸电期刊资源建设与服务理念革新的重要性,提出尝试探索智慧化管理与多层次服务模式,提高期刊资源管理质量和利用率的具体措施,以期满足师生读者多元化需求,为高校学科建设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3.
公共图书馆的智慧化转型能够有效创新公共阅读资源配置方式,促进管理和服务的流程再造,增强公共图书馆与读者之间的联系,推动其读者服务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片段化向系统化转变,由粗放式向精准化转变。文章阐述了我国公共图书馆智慧化转型的总体态势和特点,分析了智慧化转型趋势下的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创新方向,提出了公共图书馆创新开展读者服务的具体措施,以期推动公共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创新,满足读者的多元化需求。  相似文献   

14.
数智融合时代背景下,5G、云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智慧图书馆的深度融合将赋能未来图书馆智能应用的变革,成为推进图书馆数智化融合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从数智融合的概念分析入手,在探究建构图书馆智慧服务场景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分析基于数智融合技术的图书馆智慧服务场景,设计构建了面向全生命周期管理的图...  相似文献   

15.
文章研究了图书馆智慧化的功能定位与技术体系构成,梳理了图书馆智慧化技术体系,包括云基础设施、物联网、5G网络、生物特征识别、人机交互等,并剖析了国外图书馆和国家图书馆的相关案例应用。最后尝试通过引入"云原生"架构,建设业务中台及数据中台,构建图书馆微服务体系,推动图书馆智慧化转型。  相似文献   

16.
刘宇航 《图书馆界》2022,(5):11-15+22
随着数字化发展与智慧图书馆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知识服务作为图书馆服务项目应积极引入人工智能技术来创新服务模式。目前基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单一领域的知识服务体系架构的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但在通用知识方面仍有欠缺。借鉴单一领域应用经验,分析智慧图书馆具备的潜在特征,设计适合公共图书馆的通用知识服务体系架构,旨在探索创新能够在图书馆全领域的知识服务模式,推动图书馆知识服务朝着智慧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根据开放、智慧、包容、共享的现代图书馆理念和发展趋势,上海图书馆调研FOLIO开源图书馆服务平台、开创FOLIO的中国化“云瀚”,以“平台+应用+社区”的开放技术和理念在上海图书馆东馆构建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协助实现上图东馆的智慧服务。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是自托管、可扩展、云原生和可观测的,涵盖图书馆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发现、全场景服务,支持广泛的智慧服务场景。文章探讨了中国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构建路径、发展思路、竞争力、永续性,上海图书馆云瀚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的探索对中国智慧图书馆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背景,结合吴江"智慧图书馆之城"建设实践,提出了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构建路径。  相似文献   

19.
在国内高校智慧图书馆建设的热潮中,上海大学图书馆也紧跟时代,近年来积极建设智慧图书馆,陆续启动了手机图书馆、自助选座系统、RFID、机构知识库等项目,力图给读者提供全新的智慧化服务体验。  相似文献   

20.
苏州图书馆与苏州市胥江实验中学的合作,对公共图书馆直接管理中学图书馆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做法是:学校提供馆舍、装修、设备、物业费用,每年向办州图书馆支付人员和购书经费,并在分馆建设时,一次性支付初始馆藏资源购置费100万元;苏州图书馆为其安装管理系统,委派5名工作人员,提供图书并每月补充更新,征订报刊,开通馆藏数字化资源,负责开放.学生使用苏州图书馆的少儿读者证,实行通借通还.合同另外还规定:周一到周五,分馆为胥江中学的师生服务,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向校外学生和社区居民开放.这种管理模式,对突破现有行业壁垒,实现真正的资源共享,起到了极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