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卫.休谟是18世纪西方伦理学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代表人物。他在构建其情感主义伦理体系时,首次将"同情"概念广泛应用于伦理学研究,使他成为同情伦理学的先驱。休谟认为,同情是人性的一种自然禀赋与生存需求,是道德的基础与判断的标准。但由于休谟的同情原则是建立在其人性论的基础上,因此,他想调和个人情感的特殊性与道德原则的普遍性的努力是很难能成功的。  相似文献   

2.
传统理性主义伦理学认为,道德是理性认识永恒的是非标准并通过自由意志指导行为的结果。休谟将经验主义贯彻到底,导致了伦理学方法论上的非形而上学转向,认为理性不能认识超经验的是非标准,因而自由意志和理性的能动作用就失去了依据,他进而提出情感才是道德区别的标准和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休谟据此建立的以情感进步观为基本特征的德性伦理学对西方现代伦理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3.
休谟在《人性论》第三卷中专门讨论了道德区别的来源问题,这是苏格兰启蒙运动中伦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作为苏格兰常识学派的一员,休谟对此问题的探讨表现出继承性,认为道德区别来源于情感而非理性,但其思想之价值更表现为他的道德感与动机紧密相关,说明了道德感如何刺激起道德的行为,消解了应然与实然的断裂。他对此问题的独特回答可以通过与哈奇森的比较表现出来。亦可看出,休谟的道德学说与后世功利主义伦理学有着本质不同;而对当代情感主义伦理学的批评也不适于休谟等道德情感主义者。  相似文献   

4.
休谟在西方伦理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休谟的自然之德虽然体现出他依然流连于古典德性伦理学传统,但更重要的是,他的"是"与"应该"的区分瓦解了亚里士多德目的论伦理学的合理性,对德性的泛化和对德性整体性的消解,也显示出他对亚氏伦理学的背离,所以休谟伦理学不同于古典德性伦理学。同时,休谟对规则和功利的探究又启发了其后道义论和功利论伦理学,但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规范伦理学。可以说,休谟伦理学属于古典德性伦理学向近代规范伦理学的转型的中间环节。  相似文献   

5.
休谟是西方伦理思想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思想家。西方伦理学的有关"正义"问题的理论研究,到了休谟那里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在休谟看来,正义是通过人为措施,即人类的"协议"而产生的。因此,"正义"不属于"自然之德",而属于"人为之德"。  相似文献   

6.
大地伦理学提出了一种新的生态伦理学的道德标准,把是否"有助于保护生物共同体的和谐、稳定和美丽"作为新的道德标尺.在观念向度上,"土地伦理"尝试将伦理观的视域从着眼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扩展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实践向度上,"土地伦理"实质是要将人类在共同体中征服者的角色复归为共同体中平等一员的角色.大地伦理学主要遭遇"休谟问题"和"环境法西斯主义"两个方面的严厉批判."休谟问题"是大地伦理学遭遇的理论困境,"环境法西斯主义"是大地伦理学遭遇的现实困境.大地伦理学尽管自诞生以来面临种种质疑和批评,但却日益被世界各国人民所普遍接受,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深刻反省了近代发展观的负面性,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指出了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7.
关怀伦理学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女性特有的心理特征为视角来对现代人际道德关系进行构建,因此其所包含的思想具有独特的内涵和重要的应用价值。文章在分析中国传统伦理哲学中的关怀思想和西方关怀伦理学派基本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关怀伦理对我国高校贫困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8.
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理论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向以激进的反传统伦理姿态出现的西方环境伦理学实际上与诸多思想传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自然法思想,功利主义,进化论,生态学,后现代主义以及东方文化传统等等都成为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发源地”。认真厘清这些联系对于我们了解西方环境伦理思潮的源与流,理论实质,派别划分都是一个必要的前提条件,而且这对于我们建构自己的环境伦理学话语系统也是具有启迪意义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试图从休谟时代的理论难题和现实困境入手,把休谟的宗教研究和他的伦理政治观念综合起来考察,尽可能客观地再现休谟宗教研究的真实意图;伦理政治意图的再现,使我们能更好地理解体谟的宗教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从西方美德伦理学者的理论实践看,不宜将现代西方美德伦理学的发展简单看作是亚里士多德美德思想的现代复兴.问题不是作为一种过去式的或亚里士多德式的美德伦理在现代社会何以可能,而是作为一种自觉与规范伦理学相区分的理论类型,美德伦理学如何证明自己比对手更具备理论优越性.以安斯库姆为代表的现代西方美德伦理学者从两个方面对比进行了论证,以期构建一个更为完备的理论类型.  相似文献   

11.
同情伦理学在西方伦理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同情的传递、感染,可以使情感在人类中产生共鸣.但对于同情的发生机制,直到休谟才做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他认为同情的发生有人性论的依据、认识论的基础,有自我的存在、人类身体结构和心灵结构的相似性及经验论方面的依据.虽然休谟没有彻底解决道德相对主义的困境,但他的研究成果为后人进行道德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和角度.  相似文献   

12.
提及"道德论",人们常常会感到不知从何说起,看上去似乎道德与伦理异名同谓,可是提起伦理也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在人类脑中浮现。从词源上看伦理英文单词为"Ethics",而道德一词的单词则为"Morals",单单从词面上看,两者不难看出一定有着差异,伦理和道德的区别,一是取向不同,伦理是中性词,道德是正面取向;二是大小不同,伦理不仅包括道德,也包括权利(权利是道德的前提),本文将着重分析西方伦理学大家休谟、亚当.斯密、卢梭的有关"道德论"的思想,从而更好的为大家阐释当今社会下的"道德论"含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从伦理学视角来诠释教学自由是西方教育思想的主流和传统。尽管在西方教育发展史上,人们从伦理学角度来诠释教学自由时出现了不同的看法,但至少有两点是共同的:教学自由彰显着教师的道德责任,体现着师生间以善的方式诠释教学的伦理智慧。  相似文献   

14.
在西方哲学史上,休谟首先把事实与价值加以区分,提出了著名的"是--应该"问题.这个问题对他以后的道德哲学以至当代西方伦理学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儿童教育伦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这一影响,产生了"是"与"应该"的分离,从而引起人们对"教育追求德性"的意义性质疑.实际上,在教育伦理中,"是"与"应该"是可通约的,追求德性是儿童教育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5.
针对经济伦理学学科发展三方面的主要内容,德·乔治的观点可概括为:其一,在深层次上,当代经济伦理的问题表现为经济与伦理相脱节.其二,当代经济伦理学的主要任务在于:通过经济伦理理论与实践的整合,力求改善现实的经济与伦理关系,重建两者的合理关联.其三,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应用学科,其基本研究路径是要积极寻求经济伦理理论与现实相通的桥梁,其"伦理置换"方法,可视为这一观点的落实.这些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当代西方的经济伦理研究,以及发展自身的经济伦理理论,当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创新性地探索动物伦理中的"是-应该"的休谟难题入手,通过元伦理学方法论证动物伦理的价值规范的形成过程,对道德判断和逻辑判断的形成机制进行心理学考察和现象学考察,从而提炼出动物伦理的总价值规范——禁止肆意伤害动物的绝对命令,再在此总价值规范下延展出实践上的禁止肆意杀害动物、禁止肆意虐待动物、禁止肆意侵害动物的栖息地和生存环境的三大实践规范。  相似文献   

17.
西方德性思想的产生、演进与西方历史文化的产生、演进息息相关、交互作用。西方德性思想在苏格拉底正式源起,此后西方德性思想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大致上可划分为四个历史时期:古代德性伦理学形成时期、近现代德性伦理学衰退时期、当代德性伦理学复兴时期、近二三十年来德性伦理学兴盛时期。总体上看,西方德性思想具有个人主义、幸福主义、理性主义和男性主义等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教学伦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教学技术化。引发了教学伦理研究。研究存在三种取向:一是建设交叉学科"教学伦理学";二是提出教学研究的"伦理学范型";三是回到原点。进行教学本体的道德理解。现有研究有四类问题,教学伦理概念不清晰;缺少西方教学伦理研究;没有发掘继承传统思想;缺少对现实教学伦理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知识伦理学的依据包括可能性和现实性两个方面。对事实与价值关系的“休谟问题”所进行的批判性讨论表明,事实是普遍涉及价值的,因此知识伦理学是可能的;知识探究的基础、活动过程和结果都充满着价值色彩、都具有深厚的伦理意蕴,因此知识伦理学是现实的。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之后,西方德性伦理的复兴成为当代伦理学发展的前沿领域。在德性伦理过程的发展中,麦金太尔、威廉斯等人认为,自近代以来,德性的失落与现代道德哲学中过度扩张理性以构建所谓的规则密切相关。他们就此批判康德的理性和绝对命令,力主伦理反理论的思想,开创了反理论的德性伦理思想的复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