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不论是语文旧大纲还是新课标,无不强调语感的重要,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语感究竟是什么,尤其是它到底应该怎样训练,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老师这样讲:“就是让学生多读。”似乎多读就是在做语感的训练。这当然不是没有一点意义,但如果仅此而已,那么其训练的含义也就太虚了。一、语感是什么?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的感受能力。仅仅会讲这样一句话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它太泛泛,太空洞。一对词语的感受。先看下面的例子。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  相似文献   

2.
朗读历来都是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新教改的当下,朗读也越来越受到更多教师的重视。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优化朗读教学呢?如何才能更好地架设好朗读这座桥梁呢?朗读的技巧多种多样,笔直在此只是提几点自己的粗浅,希望其他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得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4.
5.
新课准要求:“能用普通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诵读实践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可见朗读对学生语感的培养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实践能力,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教材,在大量的语实践中掌握运用语的规律。”开展“漫游语世界”的语综合性学习活动,可以使学生认识语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明确生活中处处有语。通过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让学生从生活的大课堂中学语、用语,培养学生语实践的能力和合作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7.
8.
新课标给我们明确了朗读的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正确、流利”的朗读易指导也易检测,而“有感情”的朗读指导,难度就比较大了。何为“有感情”?应该是能深入体会作所表达的情感,融汇读的情感,披情入境,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  相似文献   

9.
受西方科学主义思潮的影响,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当作一门知识性学科来对待。这样削弱了学生对祖国语言最基本的感悟,与新课程标准相背离。而以培养学生语感为主要目的的语感教学,可以纠正语文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应当高度重视语感教学的实践研究,把培养学生良好语感的目标落实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刘小林 《湖南教育》2005,(10):21-21
朗读有助于提高语感的直觉性。语感的直觉性指对言语的顿悟,它超越、省略了中间的分析、推断与验证的具体环节。目前的语文教学比较重视词义的落实、语法的规范、逻辑的严密等,这固然有其科学性,但人们在实际运用语言时是很少完全依据词语的理性含义或一些语法规则的。更何况我们的汉语是一种“神摄”而非“形摄”的语言,如果死死抱住语法规则不放的话,在现实生活中是行不通的。实际运用语言时主要还是凭语感。说得更确切一些,是凭语感的直觉性。教学艾青的《大堰河——我的保姆》时,诗中有这么两句“:……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  相似文献   

11.
《学弈》是人教版第11册中的一篇文言文,这在小学阶段第一次出现,学生读起来比较拗口。如何指导学生读好文言文,不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我在这方面进行了一点探索,具体朗读设计如下:一、正确流利读1.学生自练。请同学们自己练习,努力将文章读得正确流利。2.检查。指一名朗读水平较差的学生读,让其他学生来帮助他。再请一名较好的学生来读。(出示本文)3.自悟方法。同学们读得真不错,已经做到了正确流利。为什么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就能读得这样好呢?(用心读、反复读、帮助读等)(出示:朗读目标正确流利读)4.下面我们一起来正确流利地齐读这篇文…  相似文献   

12.
《羚羊木雕》是一篇传统篇目。教学实施过程中,为落实大纲要求,我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参与,使这堂课充满了理趣,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成了该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3.
14.
在朗读训练中,许多教师只重视朗读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语感训练。其实语感训练才是掌握朗读技巧的根本。  相似文献   

15.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衫的大自然,陶冶了人们爱美的心灵,锻炼了人们发现美的眼力。”这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导言中的提示语。在教学本单元课时,我也曾许诺我的学生,找一个适当的日子,带领他们去邻近的一座风景较优美的小山秋游。记得当时我还用许多精妙的语句描绘了深秋美丽的山景。两个星期后,上演了如下一幕:  相似文献   

16.
《鲸》是人教版小语教材第9册第7组的一篇精读课文,要求学生在了解鲸的一些知识的基础上,体会所运用的多种说明方法,培养学生探索动物世界的兴趣。《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执教者从农村教学实际出发,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课堂中充分地合作,自主探究,提升语文能力。一、创设情境,引入主题1.出示一封来信。同学们:获悉你们今天上《鲸》这一课,我真想去听听,因为我馆在对鱼的分类时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鲸到底属不属于鱼类?鲨鱼小弟为此写了诉状纸,…  相似文献   

17.
<孤独之旅>,曹文轩教授敷衍的一个少年在"孤独"的牧鸭生活中成长的故事. 孤独,很大程度上是对人心灵的一种惩创."孤,独也."(<广雅·释诂三>)孤与独互释."百姓有不理者如豪末,则虽孤独鳏寡必不加焉."(<荀子·王霸>)这里说的是幼而无父和老而无子.孤独,还有其他的义项,如:孤立无所依附;独自一个人、孤单;不合群、不喜欢跟人来往,等等.无论是哪一种解说,都是人所难以承受、难以忍耐的情感之痛.  相似文献   

18.
王雪英 《现代语文》2013,(12):101-102
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常见的训练方式,也是初中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一个有效方法,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审美观,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等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由于受教学成绩的影响,仍有很大一部分教师采用以教材分析为主的授课模式。目前的语文课堂已很少听到朗朗的读书声,即使有也是为了凑时间的替代品,或者为了听课而制造声势的工具。《课程标准》中阅读部分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足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此种现象,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多次反复强调,要求将其贯穿于各个学段的教学目标之中,而且要“正确、流利、有感情”。而现实情况是.老师滔滔不绝地讲述,不闻学生琅琅的书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成了老师的事,而不是学生的事。许多乡村和边远山区的学生.即使念完高中.也只会一点“椒盐”普通话.与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相去甚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