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学成 《教师》2019,(9):50-51
文章主要介绍如何寻找或创设习作时机或情境,尽可能将学生的习作练习与生活需求结合,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或写作动力,解决学生写作难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2.
教学评比活动如何突出"研究"价值,让参与者尤其是听课教师满载而归,真正撼动日常教学?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举办的第十届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比活动给人以启示。此次活动采用"同上一堂课"的形式,选择新课程"数与代数"中的计算教学内容进行评比和研讨。其从选题到评比方式都有诸多创新,促使"舞台课"向常态教学回归,望能给教研员们以借鉴。  相似文献   

3.
写作是有章法可循的,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真善美;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积累素材,训练记录习惯。当习作成为倾诉生活的需要时,写作自然会快乐地走进孩子的心田。  相似文献   

4.
小学中年级属于学生习作起步阶段,写一件活动是中年级学生习作的重点内容之一。虽然学生天天在做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由于缺乏教师对活动作文的有效指导,真正让他写的时候却依然语言空洞,叙述如记流水账,习作有畏难情绪。本次习作教师意在利用一个纸盒和一张纸条,搞一个简单的活动,同时通过现场同步习作指导,让学生学会把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活动及自己的感受用真实的语言有序地表达出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消除学生对习作的畏难情绪。  相似文献   

5.
学校教育是脱离于日常生活的一种特殊生活方式,它应当是在具备生活特性的基础之上展开的。但是当今的学校教育生活却越来越“非生活化”,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要想让学校教育生活成为真正的生活就必须正确地看待学生的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学生当下生活与未来生活的关系以及学生与成人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强调学生在自主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形成一定的策略。在教学中,普遍存在着一种被策略现象。教师应善用教材,打破常规,相机实施策略教学;精心设计,引导学生初步体验策略;深入探究,促进学生强化策略意识;主动运用,提升学生的策略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7.
刚教高年级时,我对习作教学很茫然,便向一些老师问方法。他们大都是在课堂上简单讲讲每次习作的要求和步骤后,便让学生开始写作,很多时候竟让学生在家完成草稿和修改。我也试了几次,虽然节省了时间,但作文质量却不尽如人意:要么抄袭太多,要么胡编乱造,根本无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8.
当前,许多小学生缺乏习作热情,习作过程缺少个性的思考、真心的表达。要改变这种现状,就要用一把智慧的钥匙开启学生心灵的窗户,新课程改革下的习作教学应该是生动的,鲜活的,触及学生心灵的。心灵的窗户敞开了,真情才会流露,真人才会呈现,学生的个性就伴随着灵动的文字而彰显,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1.本设计旨在“打通读写”,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外读物,在丰富知识、认识、情感等方面积累的同时,学会在读写之间搭建起桥梁,逐步培养起在阅读时自觉探寻作者写法的习惯。学习自由表达,力求在读写冲浪中放飞学生的个性,提高语文素养。2.教育家叶圣陶指出“: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学生的习作应来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因此,习作前,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感受父母、师长等对自己的关爱,使得学生的习作言之有物,能表达出真情实感。【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阅读一组优秀习作,感受母爱的伟…  相似文献   

10.
教材内容 《小学信息技术》第一册第十课《池塘里的小蝌蚪》。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作为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一直困扰着老师和学生。对学生而言,简直是谈文色变,实可谓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其习作内容更是千山一形,万水一色,而老师批改这样的作文则是食之无味!原来作文教学的征程并非像我们想象的灿烂如花。那习作教学怎样才能走出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境,迎来  相似文献   

12.
谢开和 《考试》2009,(3):13-13
本文从三方面阐述了如何指导学生进行习作自我修改。针对学生习作自我修改过程中的某些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3.
怎样才能让小学生写好作文?这样的问题不知问了多少次,但越追问越困惑,作文似乎成了我们心中永远的痛。如果换一个角度考虑,我们不从训练的角度,而是从生活的角度出发会怎样呢?《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基于此,写作首先要解决作文是学生的一种生活方式,而不是一  相似文献   

14.
我们学校附近有一片梧桐林,深秋的季节,寒露过后,叶子红了,特别引人注目。我独自去欣赏了一番,为让学生描写景物找到了对象。接下来,我组织同学们去秋访梧桐林,进行写作实践活动。我没有透露出要让他们去观察,然后进行写作训练,因为这样会束缚学生的感知和思维。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过:“作文的自然顺序应该是我认识事物,心中有感,感情的波澜冲击着我,我有说话的愿望,便想倾吐,于是文章就诞生了。”他的话道出了写作的真谛。作文,实际上就是写在纸上的话。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改革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使课堂成为学生生命历程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学生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使学习成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呢?一、过程展示,让学生成为参与者传统的教学轻过程重结果,侧重于结论的记忆和运用,弱化了对结论的产生、发展、形成的理解与展示,这个弱化导致了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知识难于形成有机的系统,同时只重结果不重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得不到肯定也导致学生厌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过程中,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构建新的知识系统,成为学习过…  相似文献   

17.
人们常说“习惯成自然”,那么如果能让学生把日常的习作变成一种习惯的话,习作教与学就不会让教师和学生头疼了.习作训练在小学阶段的主要要求是,教会学生在丰富的生活中充分观察、思考,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的事、照实写出来,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18.
<正>在我的记忆中,有这么一节突发奇想的作文课,现在回想起来,它带给我的触动和启示,甚至可以说是感动,至今仍记忆深刻。那一天,按照预定的计划,我走进教室准备上作文课《美丽的春天》。就在我习惯性地关门的那一刻,我突然发现,学生个个都无精打采的。我的心猛地往下一沉,孩子们怎么了?为什么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丝毫的活力?这节课该怎么上?我在快速地思考着。这时,窗外传来了几声鸟鸣,再看看,外面阳光很好。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学生的作文都千篇一律呢?为什么学生的心里话表达出来都一样呢?是巧合吗?陷入沉思和反思中的我在看到一则广告后不禁茅塞顿开。我想这则广告也不是作者随意编造出来的,它来源于生活,从真实平淡的生活中来,又真实地反映平淡的生活,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缺一不可。作文也是如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从而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20.
习作的目的是什么?一是表达,二是交流。表达性与交流性决定习作是人生命体验活动的一种方式。“还习作教学以生命本色,将习作过程中的学生置于个体现实的生命世界中寻觅、体悟、创造,追求习作过程与生命活动过程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益。”已成为许多有识之士的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