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经意间,笔者发现:踢足球和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竟有着几多相似之处。踢球的艺术不仅存在于球场上,也存在于我们的小学语文课堂上。C罗:回天乏力在网上看到这样的评价:从场面上看西班牙是更配得上晋级的。如果说他们是11个人组成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学生学习中不可忽视的心理因素,激发学生的情感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途径。尤其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自己的讲课激情,并透过文字启发和引导学生触摸作者感情的脉搏来激发学生内心的情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相似文献   

3.
有这样一则广告,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老师问:“小朋友,谁会唱歌?”顿时孩子们小手如林,七嘴八舌:“我爸爸会!”“我妈妈会!”“我也会!”……就在这吵闹声中,一声“我家的盘子会唱歌!”让人耳目一新。这个广告因此让观众难忘。每次看到这个广告,我都为这个与众不同的回答而拍手叫绝。是啊,多么意外的回答啊!如果我们的课堂也能多一些这样“意外”的回答,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课堂也因此而变得更加真实、更加精彩呢?  相似文献   

4.
一、活用教材曾几何时,教师上课围绕着大纲、计划、教材转,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在课堂教学改革研究中,我们提倡实践即教材。如在上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课《字典大楼》时,我撇开教材抽象的东西,直接让每个学生与字典对话,让学生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去了解字典、熟悉字典。通过实践体会,学生充分认识了字  相似文献   

5.
6.
在国画中,有一个谋篇布局的技巧比较经典,叫做“计白当黑”,即对没有画面的部位要像有画面的部位一样作认真的推敲和处理,画家在创作过程中,通过“留白”,“疏可走马,密不透风”,在整体的意象和情调中体现出似无还有的艺术境界。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也好比一幅画的各个组成部分,同样需要讲究“留白”的艺术。  相似文献   

7.
史峰 《辽宁教育》2010,(11):35-36
有一位老师执教《冬阳·童年·骆驼队》时,先这样要求学生:打开课本,先将课文快速读一遍。学生读课文不到两分钟,老师又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情景”,然后要求学生:仔细看看这些情景,你曾经见过或是梦见过这些情景吗?于是学生的注意力又被吸引到多媒体上来,放下课本瞪了眼睛看“情景”。  相似文献   

8.
<正>有一种现象值得思考,即随着一波又一波的课改浪潮,语文课堂“热闹”起来了。多媒体大量使用,学生参与度增加,或讨论辩论,或抢答发言,此起彼伏,笑声不断,掌声连连。以此作为评价好课的标准,成为某些教师课堂追求的目标。面对这种现象,笔者主张——语文课堂教学需要“静”。  相似文献   

9.
许多事物总是过犹不及.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也需要“整容”.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方面。  相似文献   

10.
在一次全国性语文教学展评活动中,有位老师讲《再别康桥》,不指导学生诵读课文,而是自己唱独角戏一讲到底,满堂讲解分析.但令人费解的是,此课竟被评为了一等奖.由此,我们不得不提出质疑:这样的课到底该不该评一等奖?评课的标准究竟是什么?语文教学是一门科学,既然是科学,那就应该有一个科学的标准来衡量!语文教学应该像制定新课程标准一样,由权威部门制定一个科学可行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要适应现代社会对学生语文素质的需要,担当培养学生语文素质的重任,就必须把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课堂教学从“应试教育”中解放出来。在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语文课堂要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那就必须有一股“清风”,一股向45分钟要素质的“清风”。怎样给语文课堂吹“清风”呢?一、因文定法。得法为佳教材有自己的个性,不同的文体,都  相似文献   

12.
课程改革以后,在语文课堂上,讨论、合作、角色扮演等新课程所倡导的新型教学方式被运用得轰轰烈烈。与此同时,教师经不住多媒体的诱惑,纷纷操起技术的利器。于是乎,花样百出的课堂,似乎是比“开心辞典”更热闹的“快乐大本营”;所渭“滴水不漏”的课堂,似乎是高明的“连环阵”,环环相扣;所谓“深度挖掘、另类解读”则是乃一种风景,课堂成为少数学生佼佼者与教师精彩“对话”的“直播室”。  相似文献   

13.
郑光程 《生活教育》2014,(24):44-46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激情。情感来源于教师对学生的爱、对语言文学的爱和对生活的爱。语文课堂要求教师多方调动学生的情感,教之以情,引入意境;启迪想象,激起共鸣。具体通过导入"激"情、诵读"激"情、声画"激"情、讲解"激"情、想象"激"情、探究"激"情等方式,让学生获取知识、感悟文意。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精巧的提问,可以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只要教师善于对提问进行"精包装",把握提问的要领,就可以最大限度激活课堂学习气氛,赢得教学主动,提高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15.
许多事物总是过犹不及,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也需要“整容”,最突出的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曰泛滥。1.小组讨论的泛滥。现在有一种倾向是:小组讨论似乎成了新课改的标志性环节。于是乎,在公开课、观摩课中大有“无我不可”之势。感知课文、提出问题要小组讨论;精读课文、深入文本要小组讨论;乃至总结课文、课外拓展也来小组讨论,形成一种新的教学“八股”。其实,语文课上少不了学生对文本的品读、感悟、体味、思考。有时候沉静的思考比活跃的讨论更为需要。更何况对于讨论的问题必须精心选择,必须要是有—定难度、深度和价值的问题才行。如果什么…  相似文献   

16.
偶然,在一本教育丛书中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次,陶行知先生在武汉大学演讲,走上讲台,他不慌不忙地从箱子中拿出一只大公鸡,台下的听众全愣住了,不知陶行知先生要干什么。陶行知从容不迫地又掏出一把米放在桌上,然后按住公鸡的头,强迫它吃米,可是大公鸡只叫不吃。  相似文献   

17.
明朝谢榛云:“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李俊《秋山记》说:“章精神全在结束。”可见古往今来,人们对章的结尾足多么重视。同样,语课终的“谢幕”也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好的课堂“谢幕”不仪能提纲挈领地总结全课的主要内容,而且能给学生留下思考、探究、发现的空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升华到一个较高的层而,创没出一种余音绕粱、意犹未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堂是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是提高课堂效率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地把握好这些重要环节,必须研究好"激活的艺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特别需要宽松、自由的环境,需要"闲暇意识"。只有满足学生学习语文的自由度,语文教学才能受学生欢迎并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语文教学引入"闲暇意识"是语文学科本质的体现,是教育心理学的要求,是语文教学论的重要内容。我们应该提倡:闲暇读书,闲暇教书。  相似文献   

20.
李珍 《教学月刊》2007,(6):40-41
西方学者德加默说过"提问得好即教得好"。一堂完整的语文课,少不了学生的激扬文字,更少不了教师的指点江山,尤其是在运用讨论法教学的过程中,学生讨论什么,怎样去展开讨论,讨论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这些环节是每位教学者应该重视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